崔馨燕
摘要:由于全國大范圍的種植單一馬鈴薯品種,馬鈴薯面臨著輪作年限短、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力不夠等因素,導致重慶市馬鈴薯病蟲害逐年嚴重,重慶市發生病蟲害面積達到300萬畝(次)左右。嚴重影響著產量和質量,因此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加以防治。
1.重慶市馬鈴薯生產現狀
馬鈴薯是重慶市優勢特色作物之一,2019年,馬鈴薯總種植面積達36.70萬h㎡,總產達到615.25萬t,約占旱糧的20.0%.約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11%,總產值50億元左右。重慶市約1/3的耕地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的中高山區,馬鈴薯是這一區域具有生態優勢的作物,也是貧困山區和三峽庫區農民重要的糧食作物,主要分布于巫溪、萬州、武隆、巫山等14個區縣以馬鈴薯為主要產業。
2.病蟲害危害狀況
馬鈴薯早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莖。葉片受害產生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具有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色霉層,發病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致使田間葉片枯焦。塊莖染病,病斑黑褐色或暗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部稍凹陷,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干腐。
馬鈴薯晚疫病可危害葉片、葉柄、莖和塊莖。首先發生在葉片的葉尖或著葉緣,開始水漬狀褪綠色斑點。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甚至擴大到整個葉片,并可沿葉脈侵入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條斑。發病嚴重時,使葉片萎蔫下垂,全株變黑呈濕腐狀。天氣干旱時,病斑干枯呈褐色,葉片背面無白色霉層,病葉脆易破裂,病害擴展緩慢。重慶市年均發生面積在8萬hm2左右,每年造成20%~30%的產量損失,嚴重時達50%以上。
馬鈴薯青枯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田間的典型癥狀是葉片、分枝或植株呈現急性萎蔫,直至干枯死亡。嚴重感病的植株切面可擠出粘稠的乳白色膿狀物。受病塊莖的芽眼變成淺褐色或褐色,塊莖切面自動溢出白色菌膿。主要集中在原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的山區縣,青枯病發病率比較輕,一般田間病株率5%~20%。1995年和1996年發病較重,一些低壩地區田間病株率達50%左右,產量損失30%以上。據估計,重慶馬鈴薯因青枯病發生造成產量損失5%~8%,每年約損失20萬t鮮薯。
3.對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對馬鈴薯的病蟲害的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進行綜合防治。采取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來防治馬鈴薯病蟲害,其中農業防治主要以脫毒馬鈴薯的方式防疫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的措施為主。化學防治則是注意有針對性的選擇化學藥劑并合理使用,以使病蟲害對馬鈴薯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播種前要預防是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措施,主要通過選擇無病脫毒種植、抗病品種,同時結合適當早播種、實施輪作,科學的施肥和灌溉。所選的種薯要求品種的特性、表面光滑、色澤鮮艷、無病無損傷。在播種前要做好種薯的消毒工作,最好采取小整薯播種。
化學防治是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防治,是馬鈴薯種植中最為常見,它包括在種植馬鈴薯整個生長周期以及播種前和收割后的田間處理。在播種前,可以通過化學防治手段對播種的莖塊進行泡藥處理,從而防止菌絲隱藏,有效降低馬鈴薯晚疫病。在生長期內,可針對馬鈴薯表現出來的癥狀來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保證其產量。在收割期后,需要對田間采取管理,可以采取物理手段和化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對田間進行通風、通水處理,如果該年病害嚴重時,還可對越冬田間噴灑農藥,降低越冬孢子的存活率。
噴霧防治技術主要是針對馬鈴薯蚜蟲病和一些地下害蟲,同時可以采取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手段進行防治,在播種前期和馬鈴薯生長期時,需要及時地清除雜草,防止一些病蟲害的蟲卵藏在其中。在發病的前期或者是發病不嚴重時,可以采取物理手段誘殺病蟲。在發病后期或者是發病嚴重時,可采取噴霧防治技術[3]
4.對重慶市馬鈴薯發展建議
4.1發展特色馬鈴薯產業 馬鈴薯中除了常見的塊莖和皮為黃色的品種外,還有紅、金黃、黑、淺紫以及深紫等顏色的品種,這些品種的馬鈴薯稱為特色馬鈴薯或彩色馬鈴薯,是近年來開發出的一類集營養、保健、色素于一體的新的馬鈴薯品種。例如清薯9號紅皮黃肉馬鈴薯新品種、麗薯1號紅皮黃肉品種、牡紫薯1號紫皮馬鈴薯品種、黑美人黑皮馬鈴薯品種等特色馬鈴薯。
4.2發展加工性馬鈴薯產業鏈 綜合各地資源稟賦、種植規模、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等因素,按照不同季節、不同用途推進馬鈴薯生產,進一步優化馬鈴薯生產布局[4]。
參考文獻:
[1]朱仁凡,許艷.四川地區馬鈴薯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5(4):48-49.
[2]王冬梅,余秋林,王澤英,等.鹽源縣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5(3):131-132.
[3]沈正軍.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預防及綜合防治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29):12,16.
[4]黃振霖,袁德勝.2013年重慶市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與策略[J]. 2020.09.16:20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