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聯機構的模型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并聯機構共有3條支鏈,其中底邊兩條支鏈為相同的UPS支鏈,頂邊為RPR支鏈,RPR支鏈中兩個R副空間位置相互垂直。為了方便分析該機構的正反解,規定定平臺左端頂點為A
,逆時針分布得到A
、A
;動平臺左端頂點為B
,逆時針分布得到B
、B
。其中,A
、A
、A
分別為U
、U
、R
的質心點;B
、B
、B
分別為S
、S
、R
的質心點。以定平臺底邊中心為定坐標系原點建立坐標系o
-xyz
,x
軸與定平臺底邊重合,x
軸方向指向第二條支鏈底端U
的質心處,z
軸方向與定平臺方向垂直,y
軸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則確定;以動平臺底邊中心為動坐標系原點建立坐標系o
-x
y
z
,x
軸與動平臺底邊重合,方向指向第二條支鏈頂端S
的質心處,z
軸方向與動平臺方向垂直,y
軸與動平臺高重合,方向指向動平臺頂點,x
軸根據右手螺旋定則確定。2-UPS/RPR機構簡圖如圖2所示。
圖1 2-UPS/RPR機構模型圖2 2-UPS/RPR機構簡圖
1.2 自由度運算
給定螺旋$
=(L
,M
,N
;P
,Q
,R
)與螺旋$
=(L
,M
,N
;P
,Q
,R
),則兩螺旋的互易積表示為:$
○$
=L
P
+M
Q
+N
R
+L
P
+M
Q
+N
R
,(1)
若兩螺旋的互易積為0,則兩螺旋互為反螺旋。在并聯機構中,各分支運動螺旋數目與其對應的約束螺旋數目之和為6。對于2-UPS/RPR并聯機構,先求得3條支鏈的運動螺旋系,然后根據互易積理論可得到與其對應的約束螺旋系,接著將3條支鏈的約束螺旋系合并后得到動平臺的約束螺旋系,最后對其求反螺旋系,從而得到動平臺的運動螺旋系。
第一條UPS支鏈共有6個運動螺旋,組成的運動螺旋系可表示為:

(2)
式中,l
、m
、n
中的ij
表示第i
條支鏈的第j
個運動副;l
表示該運動副位置矢量的方向余弦;X
1、Y
1、Z
1為$
的位置矢量。從式(2)中還可看出,UPS支鏈的6個運動螺旋線性無關,因此該運動螺旋系不存在與之對應的約束螺旋系,即該支鏈對動平臺無約束力與約束力偶。第二條支鏈的構型與第一條支鏈構型相同,且相對于機構幾何中心點呈對稱分布,因此第二條支鏈也無約束螺旋系。第三條RPR支鏈在定坐標系中的運動螺旋為:

(3)
根據互易積公式,RPR支鏈的約束螺旋系有3個約束螺旋:

(4)
根據3條支鏈的約束螺旋系得到動平臺的運動螺旋系為:

(5)

如果機構中運動螺旋數目超過6,則超出部分為并聯冗余約束,所以過去常用的Grübler-Kutzbach(以下簡稱G-K)公式無法對所有機構求得正確的結果,因此對G-K公式加以修正,修正后G-K公式如式(6)所示。

(6)
式中,dof
為機構自由度;m
為剛體自由度;N
為構件數量(定平臺也看作為一個構件);J
為關節的數目;f
為第i
個關節的自由度數;ζ
為機構中全部過約束的總數;υ
表示并聯冗余約束;本機構屬于單環機構,因此無并聯冗余。對于2-UPS/RPR并聯機構,m
與λ
之和為6,公共約束λ
=0,即m
=6-λ
=6,構件數量N
=11,關節數目J
=12。其中轉動副的自由度為1,移動副的自由度為1?;⒖烁钡淖杂啥葹?,冗余自由度υ
=0,過約束自由度ζ
=0。將其代入修正的G-K公式可得:dof
=6×(11-12-1)+(6×2+3)+0-0=3,由G-K公式計算得出2-UPS/RPR并聯機構的自由度為3,與螺旋理論計算出的結果一致。
2 機構的運動分析
2.1 位置反解
在動平臺位姿確定后求其他構件運動狀態為位置反解。將動平臺中心點的位置設為P
,因機構只能繞x
、y
軸轉動,沿z
軸移動,所以3個姿態角中繞z
軸轉動的角度γ
為0,設繞x
軸轉動的角度為α
,繞y
軸轉動的角度為β
,根據以上參數可求得支鏈上的3個驅動副的位移距離。

(7)
將動坐標系原點O
表示為定坐標系中的坐標矢量P
:P
=(x
,y
,z
),(8)


(9)
式中,s
表示sin
;c
表示cos
。動平臺在固定坐標系中的坐標矢量為OB
,將OA
與OB
的矢量差長度設為l
,可得:
(10)
l
=|OB
-OA
|,(11)
代入計算得:

(12)
2.2 位置正解
位置正解即根據驅動值求解動平臺中心點位置參數,該方法是位置反解的一種逆運用。本例為一般構型,采用方法為數值分析法,將位置反解方程式整理得到動平臺坐標系原點位置的求解方程:

(13)
該方程為多元非齊次線性方程,常規求根公式無法求得該方程的解析解,但該方程在單根附近平方收斂,因此采用牛頓-拉夫遜迭代法對函數進行更新迭代,從而求得近似解,牛頓迭代公式如下:

(14)
已知3個移動副伸縮量l
、l
、l
,初始向量T
,經過不斷更新迭代后得到最終向量T
,同時計算得到3條支鏈移動副移動的距離,該方法可求得動平臺最終的位姿變化。3 速度雅可比矩陣分析
選取并聯機構3條支鏈的移動副作為驅動向動平臺輸入速度,輸出速度由雅可比矩陣來映射到動平臺上。將位置逆解分別對α
、β
、z
求一階導數,求得的參數代入雅可比矩陣中,雅可比矩陣J
為:
(15)
其中,

(16)
對位置逆解方程兩側同時求導并加以整理得到:

(17)

4 運動學仿真
為了分析2-UPS/RPR機構在輸入3個驅動函數下動平臺變化的規律,在3條支鏈上的3個移動副設置驅動函數進行驅動,驅動函數如下:

(18)
設定仿真時間為30 s,步數為500,機構開始運動后得到動平臺運動仿真曲線云圖。位移、角速度、速度、加速度變化曲線圖分別如圖3、圖4、圖5、圖6所示。由圖3、圖4可知,Adams仿真云圖呈周期性變化,周期為12.5 s,動平臺在x
軸方向位移變化較小,角速度變化較大;在y
軸方向位移變化較大,角速度變化較小。由圖5、圖6可知,動平臺在z
軸方向速度與加速度變化高于x
軸、y
軸。因為z
軸為移動,另外兩軸為轉動,而移動副行程較長,從位置反解中也能體現出角度變化率比桿長變化率小??傮w來看,動平臺參數變化曲線光滑連續,中間無斷點與突變,表明機構能平穩運行。綜上,2-UPS/RPR并聯機構的運動性能良好。
圖3 位移變化曲線圖

圖4 角速度變化曲線圖

圖5 速度變化曲線圖

圖6 加速度變化曲線圖
5 結論
基于螺旋理論求得2-UPS/RPR并聯機構存在繞x
軸、y
軸轉動與沿z
軸移動自由度,表明該機構可調節不同角度對不規則曲面產品進行噴涂。運用封閉矢量法與坐標轉換法求得并聯機構反解方程與正解方程,對其運用微分法求得雅可比矩陣,從而得到其運動學特性。利用Adams動態仿真得出機構的運動變化曲線圖,從曲線良好的運動學性能可看出該機構在進行噴涂工作時平穩流暢,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