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英 蔡華珍 張玉姬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民醫院,茂名,525400)
外科臨床中股骨粗隆間骨折較常見,多發于老年人,且術后需長時間臥床,極易導致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產生[1]。相關文獻報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加強手術室管理可顯著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可緩解負性情緒,提升手術效果[2]。品管圈管理是指同一工作環境下,工作人員提出管理主題,后結合臨床經驗、文獻報道等整理解決方案,以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期間需明確分工,彼此間相互啟發解決過程中的問題與疑惑,以此提升整體管理質量。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9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3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23±4.52)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25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7.68±4.69)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進行手術室常規管理 術前手術室清潔等準備工作,加強麻醉管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指標、術中保暖等。
1.2.2 觀察組施行手術室品管圈管理 1)于手術室設立品管圈,舉行會議據病情制定管理及護理方案,同時確認品管圈主題,明確品管圈管理的目的;2)組織會議,并加強對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整體管理質量及工作效率,工作分工明確到個人,同時可通過討論等方式對手術室新管理制度提出不同意見,經過共同商討,提出整改性措施[3];3)手術室新管理制度,同時術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如器械調試、維護等,手術完成后分類清潔手術垃圾,依據分工整理手術室,以提升整理效率,采用提示牌提醒,避免出現失誤等;4)圍術期管理:術前:加強病房巡視,通過溝通交流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手術目的及術后極易出現的并發癥等,解患者疑惑;告知術前12 h禁食,同時需在術前6 h行灌腸等術前清潔;術中進入手術室調整患者體位,取健側臥位,協助麻醉師行腰硬聯合麻醉。調節手術室溫濕度。同時注意老年患者保暖,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并發癥產生。術后用沖洗液擦洗患者術區血漬、消毒液等,避免感染,同時在術后輕緩地活動按摩患者下肢,并預先使用預防DVT的藥物;5)定期開會總結,調整管理方案,并總結管理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性意見。
1.3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術后康復優良率。評價標準:優:完全康復且未有疼痛感及并發癥,可正常行走;良:骨折康復情況良好,僅偶爾產生疼痛感,但未有并發癥產生,可正常活動,但需人攙扶;可:骨折并未徹底康復,存在明顯疼痛感,活動受限,需人攙扶行走;差:康復情況較差,存在劇烈疼痛感,髖關節無法正?;顒?。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調查比對2組術前術后PSQI評分,含7個維度,計分按0~3分等級,各維度累積得分為PSQI評分,總分21分,評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4]。

2.1 比對2組術后康復優良率 觀察組術后康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對2組術后康復優良率
2.2 比對2組術前術后PSQI評分 術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群中,治療難度大,由于患者年齡較大,機體代謝功能蛻變,手術后骨折區愈合時間較長,需長期臥床休養;大部分老年患者對手術存在緊張及恐懼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且患者對手術中疼痛耐受性較差,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患者多數因生活水平、文化情況及生活環境等的局限對醫護工作者不信任;老年患者因部分為空巢老人,缺少關懷,又因患者年老體邁,理解能力下降,對健康宣教的內容理解困難,需反復性講解[5]。
相關文獻報道骨科手術室施行品管圈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縮減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同時加強護士的專業水平等,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工作。
綜上所述,手術室實施品管圈管理可提升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改善睡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