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 黎麗
(羅定市中醫院,羅定,527200)
直腸癌患者大多數都會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后受到疼痛、負性情緒等多方面的影響,在術后發生睡眠障礙的患者非常多,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精神狀態,使其生命質量受到嚴重影響[1]。基于此,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直腸癌手術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并分析其應用對患者睡眠質量改善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羅定市中醫院收治的直腸癌手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1.36±6.25)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59.25±8.12)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術后常規護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術后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全程跟蹤護理 具體護理方法: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必須保證患者病房內環境工整清潔,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給患者房間通風,為患者建立一個優越的調養環境,讓患者適應術后住院生活,化解患者緊張、焦躁不安、恐懼情緒。2)全程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并向患者講明焦慮、抑郁等情緒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造成術后恢復負面影響。3)人工造瘺以及手術切口護理,大部分直腸癌患者進行外科手術需使用人工造瘺,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人工瘺口實施特殊護理。待到患者術后各項功能恢復一些后,指導患者采用半臥位體位,護理人員注意指導過程中不要牽扯到患者傷口,防止傷口撕裂,以免影響患者傷口愈合速度。4)睡眠護理:手術后,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轉后及時將其轉出術后監控病房,轉入普通病房,使患者減小心理負擔,提升患者休養環境。同時,護理人員盡量將對患者的各種治療以及各項檢查時間調整在白天,以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提供舒服的睡眠用具。5)放松療法:每天睡前1 h叮囑患者用溫水泡腳,并且泡腳后用手輕輕揉搓腳掌,促進血液循環。每天睡前30 min進行1次放松療法,每次持續時間為25 min。包括頭部放松法,起到安神放松作用,幫助患者快速進入睡眠。6)飲食護理:手術后,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飲食,叮囑患者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各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卵磷脂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興奮神經的食物。睡眠質量嚴重下降時可遵醫囑服用奧沙西泮、地西泮等藥物輔助睡眠。7)定期隨訪: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通過家庭訪問或者電話隨訪等方式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回訪,告知她(他)們堅持用藥與科學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3 觀察指標 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經過治療后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分數,項目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睡眠狀況越好。

2.1 2組患者護理后各項睡眠狀況評分比較 經過全程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睡眠狀況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后各項睡眠狀況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滿意度為81%,對照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為41%,觀察組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例(%)]
直腸癌是消化道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方法主要通過外科手術進行[1]。由于外科手術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傷害,同事還會引起其他并發癥,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患者術后常發生睡眠質量問題[2-3],導致直腸癌手術后患者出現睡眠障礙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1)直腸癌患者術后思想與精神壓力過大,對預后效果造成影響,會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2)由于直腸癌手術在身體上留有較大傷口,因此患者在術后經常因為傷口疼痛難忍,難以入眠,影響睡眠質量;3)因為直腸癌患者對手術監護室的環境較為陌生,各種監測儀器噪聲較大,加上常有重癥患者進入監護室,在無形中加大了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焦躁等負面情緒,導致患者發生疼痛加重、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等情況,從而出現睡眠障礙。
綜上所述,接受過全程護理的直腸癌手術患者術后睡眠質量有顯著提升,具有臨床意義,可進行大范圍推廣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