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獲
【摘要】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常常代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要進行改革,尋求新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是純粹的灌輸,而是要激發和挖掘人類‘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讓其得以發展和延伸。”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著眼于以人為本,抓住學生對世界好奇心、好學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有個性、有特色、可持續的發展,為未來而教,為未來而學,轉變“要你學”為“我要學”,努力創造契機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在探究新知中不斷進取,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全面提升數學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
傳統教學存在著許多弊端,如,強調教,忽視學、重知識傳遞,忽視學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師的主導代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好教師要善講,講課講透,講得有風趣,好學生要善聽、善記、善思考。若課堂成了教師展示的舞臺,則不利于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缺乏活力。久而久之,教師離開教材就不會教,學生離開教師也不會學。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發揮其主體作用。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一、注重引導
學生學習應以體現學生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來開展各個教學環節,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產生的學習體驗是深刻的,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同時,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習的獨立自主性,適時引導。教學、引導是一門藝術,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并多角度地關注、發現、引導。科學、智慧的引導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會以培養樂學、善學、好學的自主學習型學生為教育目標。
“填鴨式”的教學已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應精心設計、營造氛圍、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思考、解決問題。例如,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在上課前就讓學生先準備幾個硬紙圓片、一條繩子和一把直尺,課剛開始,筆者就組織同桌比賽畫圓。左邊學生畫直徑為1厘米的圓,右邊的學生畫直徑為10厘米的圓,結果都是左邊的學生取勝,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周長怎樣量?它與直徑又有怎樣的關系呢?”在這兩個疑問的驅使下,學生更主動地利用現有的實驗材料進行探究。有的學生想到,先用繩子繞圓的一周,再把繩子拉直量出圓一周的長度;有的直接用圓形物體在直尺上滾動得出該圓一周的長度;有的想到把圓平均分成許多份,展開后,該圓一周的線就越來越接近直線,達到“化曲為直” 的目的,再輕松量出長度。經過他們的主動探索,還得出“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關系。然后可再讓學生想想,如何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有的學生通過測量計算驗證;有的學生能提出更具創意性的方法,就是用繩子繞圓的一周,再用這段繩子直接繞圓的直徑,也是3次多一些。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以及教師的引導,既讓學生獲得新知,又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二、敢于放手
教師們常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信任、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探究、操作、合作、體驗中學習。這個過程本身是最好的學習和教育。學生間的互動能調動感官,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其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提升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和拓寬思維的方式。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先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并出示一個梯形,然后直接拋出一個大問題:“怎樣算出這個梯形的面積”?此后,筆者沒有再出思考題去牽住學生的思維,而是根據學生個人的想法分別指導他們。在巡視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都很積極地應用自己原的有知識一起去探索:有學生會用很直觀胡方法: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面積;有的學生想到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再由平行四邊形引出一個梯形的面積;也有的學生想到把梯形割拼成三角形,再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還有的學生想到拼成長方形,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盡管他們中有的想法很復雜,也有的很簡單,但這些都是學生想出來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分別引導,再通過匯報,讓學生互相學習,而得出最好的方法,引出梯形面積公式。真放手,求真知。這樣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種常態。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而真實的生生互動是非常可貴的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的能力在無形中得以提升。
三、多給時間
動手實踐帶來的學習體驗會給予學生成就感。因此,實踐活動時間要充分。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講得太多,而“灌輸式”的教育已經跟不上現代教育思想的步伐。部分教師總認為,少講一句,學生就會丟多一分。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教師講得眉飛色舞,而學生在下面兩眼無神。與其這樣,何不把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呢?教師只需在觀察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協調。觀念的徹底更新才能讓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
部分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并采用了分組實驗教學,但教師給的時間過少,總擔心完不了教學任務。當看到有小組實驗成功時,教師就會考慮其他實驗小組是否做完了或者著急地要求其他小組停止操作活動。這時,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破壞了學生活動時的專注力。其實,教師可以和學生商量是否需要多一些時間,具體需要多長時間,自己制定,不要因為一個小組成功地得出實驗結論就忽略了大部分群體。這時,教師的介入引導尤為重要,整體全面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學會把時間退讓給學生。空間、時間充裕了,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四、全面發展
課堂中,部分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總是關注極個別優生在課堂的互動,而忽略了大部分學生。由此,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只會讓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越學越沒動力。且會對學生的心理情緒產生相應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都應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用長處積極、正面地引導、轉化,讓教育可以更加溫暖而有效,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組織學生全面參與學習過程,特別要給后進生多一些鍛煉機會,優先讓他們回答、練習、板演、提問,讓他們多想、多做、多說,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從而樹立起信心。這對于他們人生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束語
總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讓學生在課上活起來,讓學生的創造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同時,教師要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好奇心,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獲取,變“學會”為“會學”,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信任學生,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會學習、會思考、保持好奇心的學習主體。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