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葉娟
摘 要: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施的教學改革,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學生通過參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依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能力層級、學業水平要求,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通過校本化的解讀和課堂實施,使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課程落地生根。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 教學模式 課堂改革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是指高中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能力,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學科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習機會上的深度融合,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核心素養的落實已經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①而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應該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施的課堂教學改革,意味著指語文學習向深度學習、非認知學習等學習方式的改變,“語言建構與運用”等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的協調發展。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不能仍停留在相對固定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上,要有靈活彈性和活動自由。本文就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談談對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一些嘗試。
1 課堂情境的創建與運用
在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上,黃利紅等在《淺析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中指出,語言、思維、審美、文化,這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詞,開展創建教學情境、展開個性鑒賞、激發拓展實踐的探索,能夠快速有效形成核心素養培養力量。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課程的課堂教學情境實施,使學習場景更融通,學習方式更靈活,學習組織更富彈性,呈現出高中語文新的學習特征。我校語文課堂教學在課堂情境的創建與運用方面,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1 創建情境導入教學
情境式導入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導入法。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智慧潛能,引導學生主動介入語文教學活動。教師在應用情境導入法時需注意以下幾點:情境導入應與教學內容相符,與學生心理特點相符,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
以《這里,生命也在呼吸》一文為例。曹白的這篇報告文學歌頌了淞滬會戰時期的抗日英雄。他們平凡而偉大,積極的為國家、民族命運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創建了一個任務情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計劃開設一個新的展廳,展示淞滬抗戰期間的民間英雄人物、事跡。現向全社會征集英雄事跡(情境)。今天我們根據曹白的這篇報告文學,篩選信息,編寫英雄人物介紹,選出優秀作品推薦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任務)。”學生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并根據問題引導分工合作,了解了各個人物的形象和事跡,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編寫人物事跡介紹。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會自主思考、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品的主旨。本次情境式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智慧潛能,引導學生主動介入語文教學活動。
1.2 創建情境拓展實踐
以情境任務作為載體,進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施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策略優化,進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施的學力提升策略優化。
以李清照的《醉花陰》為例。學習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再現環節。“情境再現(隨堂練筆):以‘我為主語,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再現李清照重陽節一天的生活和感受,200字左右。”在鑒賞詩歌形象和語言之后,進行寫作實踐既可以訓練寫作能力,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詩文的理解,引發對詩人情感的共鳴。就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能力進行培育,讓語文核心素養落實在語文課堂中。
2 “問題+”導學模式的運用
我校推行“問題+”課堂教學模式(我校受“互聯網+”啟發而實施的以“問題”為背景的一種課改范式)已有五年。我校的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主要落實在指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以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為旨歸,以新課程語文教材任務群教學為載體,輔之以專題化、探究式的校本語文實踐活動。
“問題+”課堂教學的主體化、課時化、問題化、合作化、勵志化要求,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樹立以學生學為課堂主體的觀念,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在情境創設、問題設計、組織引導、有效促成、適時點撥、提升拓展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轉變育人方式。
“問題+”導學模式是指通過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技能、養成習慣、形成能力、培育素養、健康成長。
以《說木葉》一課為例,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問作者講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象?”。學生概括現象后產生疑惑:為什么歷代詩人鐘愛“木葉”而少用“樹葉”?第二個問題為“文中闡釋了‘木形象上的哪些藝術特征?”。學生質疑:“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藝術特征?這樣就引出了本文的一個核心思想: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第三個問題是“‘木和‘樹各自有什么特征?”。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就明白了為什么歷代詩人都鐘愛“木葉”了。但是,緊跟著又會產生新的疑惑:本文說“木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這正是本節課設計的第四個問題。四個問題,由現象到規律,有表象到本質,再到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樣設計,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四個問題環環相扣,突出了學習的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又引出了新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維活躍度,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理解和消化。
3 合作學習、展示交流
合作學習是指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增加了小組成員之間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主要任務:通過互助學習,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沒能解決的問題;歸納、整理出本組的學習成果和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必須堅持在獨立學習的前提下進行互助學習;堅持人人參與、分工合作;堅持解決問題與質疑并存。
展示交流是指將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和問題疑惑展示給同伴,以期同伴與自己的思想產生共鳴,并幫助解決疑惑。展示交流的形式可分為組內討論交流和班內展示交流。采取方法主要有語言展示和投影展示兩種。展示的內容,要突出思路、方法、過程、成果、感悟與質疑等。
一個完整的課堂,合作學習和交流展示是相輔相成的。我校就合作與展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做了很多嘗試,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板,證明了其對調動學生參與性、學習積極性、學習自主性有很好的效果。以《這里,生命也在呼吸》一文的學習為例,合作學習和交流展示的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①通讀文章,找出你想介紹的英雄人物,并依據文本分析概括其形象(獨立思考);②小組合作討論人物形象,并匯報展示結論(小組發言人口述展示);③小組合作,編寫“王福郎英雄人物介紹”,并展示成果(投影展示)。合作、展示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積極討論,分工合作,人人參與,各司其職并積極踴躍地交流展示。每個人都得到了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合作、展示是課堂學習的核心環節,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提升途徑。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應耐心傾聽學生見解,積極鼓勵學生展示,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恰當的點評和引導。
以上是我校就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對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一些嘗試。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的課堂教學改革,使校本化的語文課程建設充滿生機,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語文校本課程實施,為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實踐、探索的真實情境,將核心素養培育推向新的高度。
備注:①出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基金項目:本文為無錫市十三五規劃課題《語文核心素養校本化實施研究》(課題批準號:B/D/2020/06)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敏,李東平.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路徑探究[D].[1] 四川輕化工大學,2020.
[2] 楊紅萍.“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基于山西省“問題導學”10[D].[1] 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20.
[3] 尤冬梅.情境式導入巧實施[D].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