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詠春
摘要:目的 探究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方法 擇取537例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展開研究,均于2018.7至2020.7以來經本院產婦診治入院,對其分娩方式與預后效果進行臨床分析。結果 所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分娩方式選擇中,500例產婦選擇剖宮產術,37例產婦選擇陰道分娩,所有產婦均成功分娩,母嬰狀況良好,產婦產后未出現大出血現象,胎兒未出現窒息或死亡情況;選擇陰道分娩產婦新生兒5min評分、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選擇剖宮產術產婦,P<0.05。結論 針對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取應全面分析產婦身體恢復情況、過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選取最恰當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對母嬰的損傷,保障母嬰安全。
關鍵詞:再次妊娠;剖宮產;分娩方式;瘢痕子宮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072-01
剖宮產是當前育齡婦女首要采取的一種分娩方式,剖宮產安全性的提升使現今女性更愿選取該種生產痛苦較小的分娩方式,剖宮產能使產婦在短期內完成分娩,減少其分娩疼痛,并能有效避免諸多因素影響母嬰健康,因此剖宮產臨床應用率持續上升[1]。但因人們對剖宮產認知較少,使其對剖宮產術過分依賴,進而出現過度治療的現象,對母嬰健康構成影響,且增加家庭經濟壓力。產婦首次選取剖宮產術進行分娩后,其子宮所受到的損傷與由此而出現的瘢痕會存在一定區別,同時由于剖宮產率的持續增長,使瘢痕子宮患者也呈持續攀升趨勢,而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妊娠再次采取剖宮產分娩風險較大,在產后易發生子宮粘連及大出血等不良事件。故針對瘢痕子宮產婦來說,再次妊娠后選取正確、有效的分娩方式,能降低產婦與新生兒相應并發癥,進而確保產婦與新生兒健康與安全[2]。為此,本文選取522例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進行研究,分析再次妊娠后分娩方式的合理選擇,現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8.7至2020.7以來經本院產婦診治入院的537例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展開研究,年齡20~45歲,均值(36.48±3.57)歲,孕周36~41周,均值(38.36±2.54)周,剖宮產≥2次10例,剖宮產間隔時長26~105個月,均值(48.52±5.65)月,體重51~75kg,均值(62.32±6.35)kg。
入組標準:均與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診斷標準相符[3];再次妊娠時間距上次妊娠時間間隔2年以上;均是單胎頭位;產婦及家屬均參與研究并簽字。
剔除標準:羊水較少;前置胎盤;雙胎妊娠或巨大兒;精神障礙無法溝通者。
1.2 方法
所有產婦進入醫院后,全面掌握其上次剖宮產術流程、手術相應指征、圍產期情況及新生兒狀況;其次進行B超檢查明確產婦子宮瘢痕恢復狀況。子宮瘢痕恢復標準:在孕37周進行B超檢查,子宮下段厚度>3.5mm,回聲層次連貫性較好,表示子宮瘢痕恢復效果較好;子宮下段厚度低于3.5mm,回聲層次中斷,加壓過程局部發生胎兒隆凸、羊膜囊,表示子宮瘢痕恢復欠佳。
剖宮產術條件:符合以下條件可展開剖宮產術后進行分娩:1.再次妊娠距上次剖宮產術間隔時間低于24個月。2.上次手術切口選擇子宮下段縱向,且子宮瘢痕恢復效果欠佳。3.有上次剖宮產術指征,并出現新指征。4.腹圍與宮高之和在144cm以上,B超顯示雙頂徑在9.5cm以上,估計胎兒體重在3.5kg以上。5.產婦自愿選取剖宮產術。
陰道分娩條件:1.上次剖宮產術切口選擇子宮下段橫向,產后未發生嚴重并發癥,B超顯示子宮下段連續性較好。2.再次妊娠時間距上次剖宮產術間隔時間在3年以上。3.未發生新的剖宮產術指征。4.骨盆中外徑未發現異常,估計胎兒體重在3500g以下;頭先露在中盆以下;宮頸成熟度評分超過7分,5.產婦自愿選取陰道分娩。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產婦分娩結果,同時比較不同分娩方式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通過t 進行檢驗,將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所有產婦分娩結果觀察
所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中,500例產婦選取剖宮產術,37例產婦選取陰道分娩,其中陰道分娩產婦中分娩成功20例,成功率為54.05%,陰道分娩失敗轉剖宮產17例,剖宮產率為45.95%,所有產婦均成功分娩,母嬰狀況良好,產婦產后未出現大出血現象,胎兒未出現窒息或死亡情況。
2.2 剖宮產術產婦與陰道分娩產婦預后情況比較
選擇陰道分娩產婦新生兒5min評分、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選擇剖宮產術產婦,P<0.05。見表1: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分娩方式主要包含剖宮產與自然分娩兩種,瘢痕子宮再次分娩產婦出現并發癥的風險較大,其中自然分娩并發癥風險較低,其次是再次剖宮產,最后是陰道試產失敗后轉為剖宮產術,既往便有國外研究[4]提示“一次剖宮產,永遠剖宮產的觀念,認為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時選擇剖宮產術能在一定程度防止瘢痕子宮出現破裂的現象。
在臨床醫療水平持續完善的進展中,產科分娩技術愈加成熟,少部分上次選擇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再次分娩仍可選擇自然分娩,而選擇再次剖宮產術分娩的產婦居多,主要是由于再次剖宮產能較大程度上減少分娩難度,母嬰相關并發癥及難產等風險較小,安全系數較佳,因此大部分產婦再次妊娠仍會選擇剖宮產術[5]。當前通常認為,受到子宮切口恢復效果欠佳者易發生子宮破裂等相關并發癥、子宮切口、再次妊娠低于2年等因素影響,因此選擇剖宮產術更為適合,其次,因陰道分娩不確定原因較多,大部分產科醫生與產婦因擔憂分娩時的相應風險,因此多選取剖宮術[6]。對于上次剖宮產切口位于子宮體部、下段切口存在4型延長;或晚期發生產后出血甚至原因不明發熱、伴有切口感染;切口記錄不詳、或上次剖宮產后相對指征消除;嚴重產科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產婦不愿選擇陰道分娩;再次妊娠多胎者;高齡產婦;既往剖宮產史者;臨產前B超檢查顯示子宮瘢痕恢復效果欠佳,需即刻進行剖宮產術;陰道分娩失敗或分娩期間可能發生子宮破裂者等現象時,禁止選擇陰道分娩,必須采取剖宮產術,以確保母嬰安全。文章結果顯示:所有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分娩方式選擇中,500例產婦選擇剖宮產術,37例產婦選擇陰道分娩,所有產婦均成功分娩,母嬰狀況良好,產婦產后未出現大出血現象,胎兒未出現窒息或死亡情況;其次對比剖宮產術與陰道分娩產婦預后情況后顯示:選擇陰道分娩產婦新生兒5min評分、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選擇剖宮產術產婦,P<0.05。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剖宮產術切口肌層對合效果欠佳及血竇縫合難度較大相關。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可依據自身身體狀況與既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選取最適合的分娩方式,以確保母嬰安全,改善預后結局。
參考文獻:
[1]馬亦飛.超聲聯合檢測子宮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對剖宮產再次妊娠女性合理選擇分娩方式的指導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19):2379-2383.
[2]張艷芹,吳衡慧,劉慧麗.宮腔鏡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效果及再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0,28(10):1578-1582.
[3]李芳,賈立媛,邢雅玲. 230例瘢痕妊娠產婦改良瘢痕子宮陰道分娩預測評分及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0):3794-3796.
[4]李莉,王娟,陳蕾伊,等.潛伏期硬膜外分娩鎮痛用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20,40(7):851-854.
[5]張東梅,林紅,黃瑞平,等.腰硬聯合阻滯鎮痛聯合氣囊仿生技術助產在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經陰道試產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20,42(17):2226-2229.
[6]殷艷晶,劉愛平.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試產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4):5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