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海秀


摘要:目的:探討肺結節胸腔鏡手術后的疼痛護理方案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2月18日至2021年5月18日在我院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肺結節患者5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人數均為2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疼痛護理方案,比較兩種方法對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經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VAS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相關數據,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疼痛護理方案,可以顯著緩解肺結節患者胸腔鏡手術后的疼痛感,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大大提升,促進肺結節患者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肺結節;胸腔鏡手術;疼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84-01
隨著近些年我國肺結節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多,使該類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成為了各大醫院關注的焦點。而胸腔鏡手術作為肺結節患者的常用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和效果顯著的優勢,使患者的病癥問題得到解決,令肺結節患者的身體狀況隨之改善,提高生活質量。但該種治療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讓肺結節患者的治療體驗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本文詳細探討了肺結節胸腔鏡手術后的疼痛護理方案及臨床效果,以此為增強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護理水平提供信息參考,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的開始時間為2021年2月18日,結束時間為2021年5月18日,選取在我院接受胸腔鏡手術治療的肺結節患者52例,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在對照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數和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14例和12例。患者的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65歲和42歲,平均年齡為(51.6±1.3)歲。在觀察組2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數和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15例和11例。患者的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66歲和41歲,平均年齡為(51.6±1.3)歲。兩組肺結節患者的基線資料,均無任何明顯的差異(P>0.05),可以用于對比研究。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醫護人員在開展胸腔鏡手術前,按照規范的操作流程,對肺結節患者進行CT、心電圖、彩超、肺功能檢查和必要的血液化驗,以此明確患者的病癥問題,為胸腔鏡手術提供有利的信息參考。并根據肺結節患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心理情緒狀態、日常飲食習慣、不良嗜好,病癥特點和身體素質,通過霧化吸入和抗生素藥物干預、針對性心理疏導、健康知識宣教、個性化飲食方案和運動鍛煉指導等措施,改善肺結節患者的身心狀況和相關認知水平,有效預防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為胸腔鏡手術奠定堅實的基礎[1]。
在胸腔鏡手術完畢后,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肺結節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并在患者進入病房后,協助患者抬高床頭30°,利于呼吸,若肺結節患者的呼吸道內存在大量痰液,醫護人員應及時協助患者取坐位,給予拍背,刺激隆突,刺激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時給間斷吸痰或支氣管鏡檢查,吸出痰液,有效避免呼吸不暢和窒息事件的發生,確保患者的順利安全康復。同時在胸腔閉式引流期間,著重關注引流液的顏色、劑量和性狀等信息,確保胸腔閉式引流效果的穩定可靠,能及時發現活動性出血及肺復張情況,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結合肺結節的病癥特點,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2]。并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加快患者肺功能的快速恢復,讓肺結節患者的身體狀況盡快改善。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疼痛護理方案:①醫護人員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
談論患者比較喜歡的話題及興趣愛好,使肺結節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移,讓患者自身的精神狀態處于放松,令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降低[3]。②醫護人員通過向肺結節患者講解疼痛的產生原因、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項,既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疼痛的認知水平,增強肺結節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又可以顯著改善肺結節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其以最佳的心態應對疼痛,令肺結節患者的護理體驗明顯提升。③醫護人員通過引導肺結節患者調節自身呼吸頻率、思維想象、播放柔和音樂和冥想等方法,可以讓患者緊繃的神經得到較好放松,使患者的身心與所處的活動產生共鳴,以此達到鎮痛的良好效果,令肺結節患者的護理體驗得到進一步的改善[4]。④醫護人員應根據肺結節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性質,給予患者適宜劑量的止痛藥物,從而發揮出藥物鎮痛的良好效果,讓肺結節患者的疼痛感盡快消除,患者能盡早下床鍛煉,快速恢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主要以VAS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作為指標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兩組肺結節患者的各項數據,均使用SPSS20.0進行專業分析。并以(%)和()標識效果,經X2和t/X2檢驗后,以(P<0.05)標識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從表1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VAS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VAS疼痛評分,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從表3可以發現,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肺結節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通過多方法診斷、藥物干預、心理疏導、飲食干預、健康宣教、運動指導、體位干預、吸痰處理、觀察體征和下床活動等措施,可以確保胸腔鏡手術的順利有序開展,令肺結節患者的病癥問題逐漸好轉。
而在此基礎上采用疼痛護理方案,采取談論喜好話題、疼痛知識講解、調節呼吸頻率、引導冥想、思維想象、播放柔和音樂和藥物鎮痛等方法,可以讓肺結節患者的疼痛感明顯減輕,使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升,促進肺結節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從本次實驗中可以發現,兩組肺結節患者護理后的VAS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疼痛護理應用于肺結節患者的胸腔鏡手術治療中,在提高護理滿意度、加快康復和減輕疼痛感方面效果顯著,讓肺結節患者的身體狀況得到盡快改善,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羅恒,俞陽,張科,何弢.無痛護理模式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胸腔鏡外科雜志,2020:316-317.
[2]徐海燕.系統呼吸訓練在護理經電視胸腔鏡行肺結節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199-202.
[3]周秀娟,王林飛,張競雄,湯阿毛.整體護理干預在胸腔鏡治療孤立性良性肺結節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華全科雜志,2020:161-164.
[4]潘巖.健康教育路徑在肺內結節患者行胸腔鏡術后護理的應用[J].西藏醫藥,202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