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我園地處鄉村,一直致力于將得天獨厚的鄉村資源融入課程建設之中。自從2018年國家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以來,我們洲上的“陌上花渡”生態園便成為南京地區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我園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豐收節主題活動。
一、豐收節主題活動的實踐
1.調查幼兒的豐收節經驗和興趣
幼兒的已有經驗是課程的基礎和出發點,他們的經驗往往源于生活。如果我們只是照搬當地豐收節的活動,那么豐收節主題活動就只是在重復幼兒的已有經驗,這將大大降低幼兒的參與興趣。也就是說,豐收節主題活動要能擴大幼兒的經驗。這就需要調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在需求,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熱情,保證他們的經驗得以拓展和生長。
在豐收節主題活動開始前,我園先讓家長帶領幼兒去“陌上花渡”生態園感受農業嘉年華的氣氛,參與各種各樣的豐收節活動,體驗豐收節的文化。然后,各班組織幼兒討論“什么是豐收”,教師在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的情況上,調查幼兒想過什么樣的豐收節,并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班級資源,各班各選擇一種農作物作為班級豐收節主題活動的研究內容。
2.引導幼兒體驗豐收
在豐收節主題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幼兒實地參觀菜園、莊稼地等,給予幼兒更多感知、參與、體驗的機會,并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了解幼兒的問題,生成有價值的豐收節主題課程。
在豐收節主題活動中,每個班的幼兒都深入活動主題,從蔬菜大豐收、水果大豐收、糧食大豐收等各個角度深入地進行探究體驗。比如:小八班幼兒開展了“花生”主題的探索,從尋找身邊的花生到收花生、品花生美食,再到種花生,感知了花生生長的過程,體驗了花生大豐收的樂趣。又如:中二班幼兒對稻子感興趣,于是教師就以“稻子”為主題開展活動,帶著幼兒尋找稻田,研究稻子的生長,讓幼兒體驗割稻子、脫稻子以及做米飯等。
3.允許幼兒策劃豐收節活動
幼兒園要讓幼兒參與和他們密切相關的豐收節活動的策劃,哪怕是想法不完美。教師可放手讓幼兒策劃豐收節活動的環境布置,策劃豐收節活動中的節目、游戲等。教師只有支持、理解、欣賞幼兒在豐收節活動中的表達與表現,才能真正為幼兒搭建發展與成長的平臺。比如:幼兒在討論“怎么慶祝豐收”后就開始精心籌備豐收節閉幕式,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小班幼兒排練了豐收節內容的兒歌、中班幼兒排練了豐收節內容的故事、大班幼兒動手制作了農作物服裝并排練服裝秀表演。各班幼兒還進行了農作物創意制作、繪畫豐收農民畫等,為閉幕式的環境打造做準備。
二、對豐收節主題活動的反思
1.因地制宜,鄉村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整個豐收節主題活動中,幼兒在家庭菜園、生態園、農家樂、莊稼地等戶外體驗場里見證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參與收獲并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真切地感受到豐收的辛苦和喜悅,體驗到豐收節的意義。盡管這些鄉村資源都是幼兒身邊的尋常資源,但當它們被幼兒園有效地運用到課程中時,就變成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拓展和重組幼兒經驗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幼兒深度學習,獲得成長與發展。
2.以班為基,尊重幼兒發展的差異
在豐收節主題活動中,同樣的“蘆蒿大豐收”主題,近乎相同的場館資源,但小班幼兒側重認識蘆蒿、種植蘆蒿以及吃蘆蒿,而大班幼兒則側重用多種方法種植、收獲蘆蒿,體驗賣蘆蒿的樂趣。同一個研究主題,不同班級的幼兒會生長出不同的課程內容,這是基于幼兒園賦予教師以班為基點實施課程活動的權利。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內容,供教師和幼兒選擇、調整與組合。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需求、班級現有的資源、幼兒的興趣與特長等,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
3.分層審議,建構適宜的園本課程
我園對豐收節主題課程實行三級審議。首先是園級審議。課程管理者要對豐收節主題課程具體如何開展進行整體實施脈絡的審議,要考慮鄉村資源和園部活動是否適宜;要審議各班級課程的研究主題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等等。其次是年級審議。年級組要對各個班級研究的主題、運用的資源等進行分析,并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各班級主題實施的具體內容進行架構和審議。最后是班級審議。班級教師要對幼兒的已有經驗、關注的問題和興趣進行價值篩選,找出鄉村體驗場活動和幼兒成長之間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