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彧瀟
摘要:頸椎病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逐漸低齡化,成為了困擾現代人的最常見疾病之一。本文分析現代人頸椎病成因并提出相對應的預防和中醫治療方法,以減少現代人頸椎病的發生發展。
關鍵詞:頸椎病;預防;中醫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病變部位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受到刺激或壓迫,會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頸椎病會導致頸背疼痛、手指發麻、頭暈等一系列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為工作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
1現代人頸椎病的病因
1.1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功能器官都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中老年人椎間盤周圍韌帶自然退變、功能減退等引起的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會表現為疼痛、僵硬、麻木等一系列頸椎病癥狀。由于頸椎長期承受頭部重量而出現退化,使正常頸椎曲度改變甚至反弓,并隨著年齡增大骨質改變愈加明顯。
1.2 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長期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積累帶來的損傷,是現代頸椎病發病率增高的直接原因,也是目前頸椎病持續低齡化的首要原因。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超過正常活動范圍的頸部活動,亦或是保持某一動作太久超過頸椎承受范圍,這些都會導致頸椎病發生。第一,工作姿勢不當。由于社會的發展,現代人大部分都是伏案工作者,長期蜷縮在局促的書桌前,讓頸椎長時間處于彎曲狀態,由長時間保持一種狀態,導致頸椎承受巨大壓力,很容易出現頸椎病。此外,還有部分需要長期低頭的職業,也會因椎間盤內壓持續高于正常體位、頸椎持續緊張而導致慢性勞損,從而使頸椎病發病率居高不下。而青少年如果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沒有端正坐姿,也是導致其頸椎勞損的重要原因。第二,不良生活習慣。隨著科技的發展,方便了現代人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比如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以及電子產品的普及成為了頸椎病慢性勞損的“罪魁禍首”,且有低齡化傾向[1]。由于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頸后部肌肉韌帶組織勞損加重,或者由于不正確的坐姿,斜靠、側躺等都會加大頸椎壓力,導致頸椎病發生。除了電子產品和不良姿勢外,冷氣入侵也是現代人頸椎病不可忽視的誘因,頸部肌肉、神經、血管在空調冷氣的作用下會使頸部肌肉痙攣,長期如此則會引起慢性勞損;而在冬季又會為了追求漂亮不注意保暖,甚至是暴露頸部,使寒氣侵入頸部,從而誘發頸椎病。第三,不良睡眠體位。睡眠占據人生的1/3到1/4,所以睡眠體位不正也是導致頸椎慢性勞損的不可忽視原因。現代人在全天頸椎高強度過后,而在睡眠時如墊高枕頭、鋪過軟的被褥等,都會讓部分頸椎屈曲過度,而此時的大腦又處于休息狀態,不能及時接收處理頸部肌肉疲勞的信息,從而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平衡失調、導致頸椎張力大的一側慢性勞損、甚至累及椎管內病變。第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合理的體育鍛煉有益于身體健康,但超過頸部耐受度的運動就會加速頸椎的退行性變化。不僅年輕人流行健身,體育鍛煉更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風靡,但缺乏保健保護知識讓很多人盲目鍛煉,除了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外,中老年人閑暇時自創頭頸部練功、自排健身廣場舞等,會加重頸椎負荷使之勞損、退行性改變,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意外。
1.3 咽喉炎癥
咽喉炎可直接刺激鄰近的肌肉、韌帶,或者通過豐富的淋巴系統使炎癥在局部擴散,造成該部位肌張力降低、韌帶松弛和椎節內外平衡失調,從而破壞了局部的完整性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或加重。現代飲食習慣多油膩辛辣,會刺激咽喉產生炎癥,而咽喉的后方就是頸椎第4、5、6節,易誘發其發生病變。
1.4 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導致和誘發頸椎病。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受到頭頸部外傷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經常熬夜、不注意飲食,會導致鈣、磷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代謝障礙,容易誘發頸椎病;精神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性也會加重頸椎病。
2現代人頸椎病的預防
2.1 加強對頸椎病的認識
由于對頸椎病缺少足夠了解,經常保持令頸椎受到壓力姿勢或是做一些傷害頸椎的運動。因此,首要的是提升對頸椎的重視程度,加強對頸椎的認識,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以社區為單位的宣傳教育,向大眾普及頸椎病的知識和預防頸椎病方法,增加居民對頸椎病的認識,從而在生活中預防頸椎病;另一方面,工作單位和學校等機構可以開設相關課程,增加宣傳力度,傳授工作學習時保護頸椎的知識,讓人們在工作中注意保護頸椎、預防頸椎病;對于中老年人可以開展愛心講座,由志愿者指導其進行正確的體育運動等,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受傷。
2.2 保持正確的頸部姿勢
在生活中避免頸部不良姿勢,在學習工作中端正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伏案學習,每隔一小時要起身運動或緩慢旋轉頸部,放松頸部肌肉;在生活中避免半躺或斜靠等不良姿態,改善高枕睡眠等不良睡眠習慣,調整枕頭高度為頭頸部壓下枕頭后約為一拳;避免讓頸部過伸或過屈的動作,按時做肩頸部鍛煉。
2.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心態能有效預防頸椎病,飲食上盡量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減少煙酒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因咽喉炎誘發的頸椎病;減少看電子產品的時間,不長期盯著屏幕,及時放松肩頸肌肉;注意肩頸部的保暖,夏季避免空調直吹,冬季使用圍巾避免頸部受涼;適當做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肩頸部肌肉力量;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減少恐懼、焦慮等情緒。
3頸椎病的中醫治療
頸椎病屬于中醫“痹癥”的范疇,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頸椎病按照中醫證候分為風寒濕型、氣滯血瘀型、痰濕阻絡型、肝腎不足型和氣血不足型;按照病理分類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臨床可以靈活選用針灸、推拿、針刀、拔罐和藥服等中醫治療方式。
3.1 針灸推拿法
針灸與推拿是中醫頸椎病治療的重要手段,可以舒經活絡、活血化瘀,促進病變組織血液循環,加快炎癥物質的吸收,改善局部神經興奮性、調控肌張力,從而放松肩頸部肌肉、松解黏連,改善臨床患者疼痛、活動受阻等癥狀。
臨床研究表明,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百匯、大椎、太陽、天柱、印堂等穴位,作為臨床治療頸椎病的常用穴位,針刺可以通絡止痛、止眩止暈、宣暢臟腑,現代醫學證實針灸具有擴張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改善物質代謝,調節神經系統以減輕肌肉痙攣的作用。常采用毫針針刺風池、天柱、大椎、天宗、曲池、手三里、外關等穴位,也可以在頸部取夾脊穴向脊柱方向排針針刺。針對前俯后仰受限者,取列缺、昆侖等穴位;左右轉動受限者,取勞宮等穴位;肩部疼痛、上肢疼痛者,取肩俞、曲池等穴位;背部疼痛者,取委中等穴位。視患者不同的頸椎病病變程度及類型,靈活選擇穴位。治療頸椎病取穴常用的經脈有手陽明大腸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這些經脈均經過人體頸項部,聯合運用對各種類型頸椎病治療都有良好的效果。
推拿治療頸椎病也效果顯著,通過不同的手法操作,受術者黏連組織、筋膜得到松解理順。推拿可強有力刺激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從而增加頸項部韌帶以及肌肉力量,增強頸椎穩定性和活動能力。臨床操作時令患者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側后方,以拿法、揉法、按法先放松患者頸肩部肌肉,后實施彈撥法、一指禪推法和法,沿著肌肉的紋理進行治療,最后按壓彈撥結節點,操作過程中在重點穴位可稍作長時間停留,增強刺激,如肩外俞、肩中俞、肩井、肩貞、大椎、風府、風池等穴位。還可以指導患者做“與頸爭力、回頭望月、托天按地、前伸探海、金獅搖頭”等醫療體操配合治療。
針灸推拿聯合運用,可以發揮二者強大的協同作用,產生顯著的治療效果,促進頸椎功能恢復,且兩種操作方法具有簡便廉驗等優點,臨床應用廣泛。
3.2 拔罐熱敷法
拔罐熱敷的作用機理與針灸推拿一致,均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治療風寒濕型、氣滯血瘀型頸椎病有良好效果。臨床常用口徑8 cm的火罐(罐體大小依據患者的體型及頸部肌肉豐富厚實程度而定),采取閃罐、留罐等方式,施于肩井、大椎、天宗、厥陰俞等部位,以改善經脈的氣血運行;熱敷時可以加入一些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中藥湯汁,如防風、川芎、白芷、當歸、紅花、赤芍等,以增強療效。
3.3 針刀治療法
針刀療法結合解剖學、外科學松解術、中醫針灸等技術,是中西醫結合的新療法。針刀療法在頸椎病變組織處通過直接松解、剝離等方法,改變韌帶、筋膜、肌肉攣縮和黏連。同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介質的吸收,從而達到緩解和消除臨床癥狀。患者正坐低頭位,壓痛點為進針刀點,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并垂直進針,先縱行2~3刀切開皮下筋膜,再橫向2~3次剝離;再松解項后神經穿出筋膜的出口處,順著神經走向平行剝離1~2次。目前,臨床使用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應用廣泛,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周期,減輕治療痛苦。
3.4 中藥內服法
服用藥物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式。目前西醫主要通過非甾體抗炎藥進行藥物治療,對于緩解頸椎疼痛有一定療效,但不能對因治療,嚴重者只能選擇手術。中藥方劑配合針灸推拿等外治法,往往能根治頸椎病。臨床結合辨證論治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行氣活血湯加減;上肢麻木可選用附子湯加減;肢體沉重、無力可以選用羌活勝濕湯、天麻白術湯等方加減;頭痛可用葛根湯、桂枝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加減。也可選用一些中成藥,如根痛平顆粒、頸復康顆粒、頸舒顆粒等。
在治療之前,要排除患者存在外傷性脊柱及脊髓損傷可能性,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肺、肝、腎,及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者不可盲目治療。依從性差、耐受性差、存在藥物禁忌證或過敏體質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需謹慎治療。
4總結
頸椎病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疾病,絕大多數現代人的頸椎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增強人們對頸椎病的認識、保持正確的頸部姿勢、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心態,并配合多種手段的中醫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防治頸椎病,有效降低現代人頸椎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黃新華.高校學生頸椎病的病因及其預防措施[A].湖北: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18(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