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彥
摘 要:在國家新課程改革不斷進入深水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逐漸變得繁重,為此,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上一直改進,希望能有更好的效果,努力讓學生有更高的學習成績。都知道,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高的科目,如果教學方法和學生吸收知識不夠,就會導致知識斷層的現象,既聽不懂也不想學,越聽不懂越不想學。應用題解答是高年級數學的重要板塊內容,教師要積極破解在應用題解答教學的問題,大力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的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本文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措施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措施
引言:
應用題解答一直是小學高年級數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也會重點進行講解,學生在課下時也會一直進行學習,但師生講解和學習的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這其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堅持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能夠解決問題。
一、當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今天的孩子逐漸不再喜歡數學課,數學課上氣氛壓抑,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教室里懵懵懂懂,一堂課下來,教師感覺身心俱疲,學生在小學年齡段是好動的年齡段,課堂上不能夠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這就容易造成一些打瞌睡、走思等現象,影響教學質量,阻礙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課后學生在完成課后的作業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更就無從談起了。
二、探究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提升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是一種綜合類型的習題,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非常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詳細和分析和耐心的講解,確保學生能聽懂、學會,保證學生對數學問題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完后,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立方程式的辦法來解決這一數學應用題,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解答完成后轉換問題,將另一個等量去掉,讓學生用方程式來解另一個等量,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解答問題的效率,也使學生熟練掌握了解決應用題的具體方法。
(二)聯系實際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該增強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在課堂上多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舉例,這樣就會讓學生有一種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感覺,從而學生學習數學的勁頭也會加強,數學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物體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講解,在講解完求面積的公式后,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大家知道我們日常學習使用的課本面積是多大嗎?現在請大家動手計算一下”,學生在計算完成后,教師再進行解答,在課上教學接近結束教師布置課下作業時,可以布置聯系生活實際的例子,如“今天我們學習了計算物體的面積,今天的課下作業是請大家回去以后計算一下自己家里的電視機的面積”。這樣,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的生活相結合,學生就會有一種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感覺,這也是培養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的目的之一,也可以日后使學生更好的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應用題”。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充分調動學生思維
古人說:“學起于思,思起于惑。”意思就是說學習來源于思考,而思考都是因為疑惑不解產生疑問引起的。疑問一般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會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導向,然后學生可以在向最終答案思考邁進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并且形成自己的數學解答思維。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通過提出的問題把所要講的教學內容向學生輸出,這樣學生就會順著提問繼續向下思考,但也要注意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要充分,不能讓學生剛要有思路就被老師打斷,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單純地講課,同時,也需要教師步步為營,更需要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雙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想方設法轉變教學理念,轉換教學方式方法,結合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學生在課上勤奮學習,課下積極思考運用。這樣才能便于學生在以后更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更能觸類旁通,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志建.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0(10):126.
[2]宋明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少年,2020(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