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新課程改革的施行,要求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但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只是為了學生在高考中能考出好成績,能有更多的畢業生考進好的大學,高考考什么老師教什么,我們老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老師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中學英語閱讀作為語言學習的主要輸入方式,在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理解所學的課文材料,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閱讀技能,形成良好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怎樣用恰當的學習策略開展學習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活動是讓學習者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各種語言活動,它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任務型語言教學符合“學中用,用中學"的教學原則。它吸引了國內外的外語教育專家和教師,自我國實施高中英語新課標以來,全國各地很多學校都進行了任務型教學并且縮小到閱讀教學領域,并驗證如下實驗假設:任務型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有效,任務型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任務型閱讀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習者解決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英語課堂小組討論低效的現狀及成因
我們在眾多教師的日常教學中不難發現:形式化的,作秀成分多的,低效率的討論活動也較多地充斥于我們教師日常的課堂中。我們老師做了看似生動有趣的導入,精心設計的鋪墊,然后順其自然地轉入話題的討論,于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微笑著等待同學們的滿意回答,可是事實上有的同學在干什么呢?有的用漢語熱烈的討論與該話題無關的自己喜愛的球星、歌星、愛好、興趣、游戲等,有的傻笑著看者別人,有的完全就是一個旁觀者,有的裝模作樣的翻東翻西等等。只有少數同學用很小聲的英語在交流。很快學生的討論結束了,匯報開始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十分令人尷尬,完全出乎老師意料。同學們大都面面相覷,不敢開口,往往是老師點名一二人匯報,接下來課堂氣氛沉悶,盡管老師笑容依舊,可課堂上虛假的熱烈討論所產生的負面作用卻依然存在,下課也就只好草草收場。課堂討論為什么時常會出現這種情形呢?這樣的課堂效果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一)學生分組的不合理性
實踐證明,小組討論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討論的機會,但是小組內能力較強的一兩名同學常常會控制整個小組的局面,成了該組的代言人,這就阻礙了全組成員平等參與小組活動,尤其對那些內向,文靜和能力較差的同學相當不利。能力強者往往自以為是,大包大攬。而組內內向文靜和能力較差的同學則不敢,不愿表達想法,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懶惰,在組內不出力,漸漸的他們就對一切語言活動漠不關心,不參與到語言活動的集體中來。因此我們應盡量把能力相當,性格接近的同學分為一組,分組既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又要有靈活機動的特點,這樣分組有可能有一到兩組中沒有出色的同學帶頭,這也是每個老師擔心的,但這樣分組卻能讓每個同學沒有了依賴,只好自己努力去完成任務,能讓每個人都感覺到他自己在小組中的存在,誰也不能小視誰。
(二)組內角色的落實不到位
實踐中發現,在進行時,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很不明確,組員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成績好的同學經常把什么都干完了。造句子,單詞運用,作英語記錄,起來提問或是匯報等等。因此成績好、又好表現的就常常成為小組的永久代言人;而那些學習困難者自然就把自己歸入配角類的聽眾了。因此組匯報時應要求組內人人都要起來匯報,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做到個個有任務,人人有話說。
二、優化高中英語課堂小組討論活動的措施。
(一)科學合理的組建學習討論小組:科學有效的學生小組分組活動一定是經過老師精心設計的、有目的和有準備的教學活動,而不是課堂教學中教師隨心所欲的、臨時的教學方式。因此、分組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小組成員在性別、能力、原有成績、性格特征以及智力差異等方面都有差異性,每組5人左右,在教室的座位安排上要讓每個組的同學可以隨時就近組合成一個討論組,這樣有利于小組討論的隨時性和互助性。在相對的一段時期內小組成員要基本固定,且要指定一名責任人。
(二)精選話題:設計討論話題要貼近現實生活,并且還要生動有趣,語言的學習不能離開現實生活,學習英語的目的本身就在于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語言的實踐功能。任何語言的學習離開了現實生活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興趣又是語言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我們的話題設計首先要圍繞學生日常的所見所聞,要他們有所體會和感受,要有話可說,最好是同學們平常熱衷關心,喜愛而且還要非常有趣的話題。否則Group Discussion就會流于形式,甚至冷場,陷老師于尷尬境地。要使Group Discussion能夠有效有序持續的進行下去,我們老師就得認真研究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盡量創設或提供一個特殊的真實情景,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設計。
(三)話題討論要有量化指標:即對學生的小組討論必須有具體的、強制的要求。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因為任何有目的的學習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強制性。因此,討論中如不給學生布置明確的任務,那討論是不會太成功的,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之一。如老師要求具體到每人必須要起來匯報,基礎差的至少五句話或八句話;基礎好的至少要說多少等等。
(四)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前瞻性的理念都是至關重要的:學生課堂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能力、知識和經驗也是一大考驗和挑戰。教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知識和經驗來掌控和駕馭自己的每一堂討論課,課前就應預見討論活動的內容、目標、和形式等要素在實際課堂操作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可能性,事先就應該做好各種預案。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因此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巧妙的,不讓學生感到壓力的平等的加入到每一個討論小組中去。為同學提供啟發性的見解,或為遇到一些困難的小組出謀劃策,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多微笑、點頭給予贊賞或鼓勵。
我們都知道新課程強調合作交流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及高中英語新教材也倡導“任務型”教學活動。而課堂討論活動就是實施學生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它應該成為高中英語新教材課堂教學的重要模式,它符合目前新課程的改革方向。盡管它也有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它非常強調師生之間建立“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它是一種積極的多邊教學活動。因此,“小組討論”式教學應該是我們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