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斯
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改革的穩步進行以及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育的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句口號我們從小說到大,可是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往往會忽視體育的重要性。近些年來,我們越來越關注體育,明白了好的身體是一切的源泉。如何在初中體育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參與其中,這就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改革;教學方法;教育現狀
引言:初中體育教學面臨著許多的問題,為什么呢?在小學的時候,學業任務不太重,可以有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到了初中,學習的任務相比會更重一點,同時身心發展的更加成熟,體育鍛煉也顯的更加重要。我國體育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改革不是單單說說的,而是從上至下,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初中體育,作為一個基礎學科,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好好學習。老師需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其中,懂得體育鍛煉的魅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
1.初中體育教育現狀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現狀就是過度關注學習成績,忽視其他教育的重要性。國民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國家強盛的體現。強軍強國,不僅僅體現在一兩句的口號中,而是在我們日常鍛煉中。少年強,則國強。初中生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他們需要合理的運動來宣泄自己剩余精力,同樣從那時起養成一個好的身體,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不怕身體不好拉后腿。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小故事,就是體育老師經常生病,體育課就替換成其他的課程,例如語文,數學之類的。這聽起來很好笑,體育老師身體素質竟然是所有老師中最差的。當然不是身體的原因,只是因為其他老師或者學校的要求,甚至是家長的想法。這是社會大形勢的要求,我們總認為只有好好學習才會出人頭地,其他的課程都是亂七八槽,都是在影響學習。可就是要想好好學習才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有一方面,很多家長有著一個功利心,希望孩子長大以后可以走上體育這條路。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練習,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就會讓孩子放棄練習。在一個紀錄片中,一群家長為了孩子在上初中時候可以有一些優勢,選擇讓孩子們從小學開始練習足球。正好我國近幾年來,大力支持足球的發展。孩子們最后都考上了家長理想的學校。有一位家長對著鏡頭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練習足球了,可他的孩子是其中最有天賦的。還有一個孩子想要繼續走這條路,家長就讓他繼續練習。這兩個例子正好對應我們所說的。體育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一個手段,不是一門正常的課程。
我國體育老師的教學質量也有一些問題。大部分正規體校畢業的老師不愿意去教初中體育,他們有更好的選擇。體育課堂如果一味的追求體育鍛煉,那么體育課就會變的乏味和無聊。可是過于放松,那么體育課就失去其意義。要讓體育變得既有趣,又可以得到適當的鍛煉。這也是體育課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我曾經的一個學校,老師也是專業的足球教練,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就很注意時間的分配。一方面,他讓我們學習一些專業的足球知識,做一些足球練習;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做一些小游戲,調動我們的積極性。這個老師就做的很好,也很有自己想法。如果老師都可以這樣,那么不用在考慮這些問題。
2.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方法
體育課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參與度很低,無法好好展開。原因有很多,可我們要找對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般來說,體育課有這合適的時間,寬闊的場地。可是開展的活動過于單一和無聊,我們就需要一些新穎的游戲。老師需要將教學與游戲完美的結合,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課堂變成有趣味,好玩的。還有注意教學知識的輸入。不要讓學生討厭體育課,一想到體育課,就只有跑步,汗水,這種東西,而是要有意義。還有,在體育鍛煉時,注意分層教學。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過于統一的鍛煉,有些孩子認為太難,可有一些孩子確認為太簡單,沒辦法宣泄自己的活力。所以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也要進行合理的教學。
還有一點就是樹立正確的運動觀。這一點不僅僅是學校里面的事情 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國就曾提出“健康第一”的口號,體育不是一個存在在課表上的課,而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為了應付所謂的考試,而是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身體。社會也要對體育課的真正意義理解,不要一味的考試成績至上。要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快樂的度過。家長也不能過于功利性,正常對待每一門學科,明白體育課的重要性。要建立完善的評價程序,不要當成休閑課,體育課也要有成績,讓大家重視起體育課。
總結語
初中體育是一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科,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老師需要設計合理的課程內容,將趣味性與學習性結合起來,使學生擁有健康的體質的同時,也可以學到知識。我們要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中,而不是去應付這門學科的學習。初中的學業也不輕松,體育課就應該起到調節學生心情的作用。
相關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內生力的深度解讀[J].人民教育,2016(Z1):33-42.
[2]程金霞.上海市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探索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