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凡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物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居住環境是人們的主要生存空間,景觀是當前城市住宅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景觀設計師在建設園林景觀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生態規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從而創造出貼近自然、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本文結合這一話題來闡述從人性化角度去思考居住環境景觀設計。
關鍵詞:人性化; 居住環境; 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7-119-002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人們不僅對居住建筑的功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居住環境的景觀要求也甚高。不僅看重室內環境,更重視室外環境[1]。景觀環境設計不僅要滿足不同人們的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從而塑造一個人性化的居住環境。
一、景觀環境的重要性
對于現代人來講,居住環境更注重室外環境景觀,居住環境景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心情,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在人們休閑的區域中,帶有個性創意的景觀設計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居住的人們每天都有好心情,更加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傳統的景觀設計比較單調,賦予的內涵都離不開人的意志,設計的主題較為鮮明;當前景觀設計堅持以人為本,將景觀環境與人結合,相輔相成,更加突出人性化景觀設計[2]。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人類能夠改造自然,人類所有的發展都離不開自然環境,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棲息之地,所以要維持兩者的平衡發展?,F代景觀設計是集功能、空間組織、創新形式為一體,設計的基礎在于良好的服務與使用功能,具體表現在: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棲息的場所,在處理好客觀因素的同時,還要考慮到人們在使用方面與心理方面的需求,以此突出人性化特征。
二、人性化景觀設計
現代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極高,景觀設計的宗旨是:滿足人們精神與使用方面的一切需求,其設計質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人們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早期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師就明確指出:景觀,不僅是視覺上的景觀,更包含其中人對社會、以及自然獲得多種特點的空間。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滿足人們不同需求而展開。人性化景觀設計建設還需要使用者的積極參與,前期開展調研工作,將使用者內心的想法表達給設計師,通過不斷參與和溝通,可以彌補之前設計的不足,幫助設計師更好地開展設計工作,因此,充分發揮使用者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在設計中加強使用者的認同感,能夠提升設計的人性化程度[3]。
景觀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將人性化、人文關懷的內涵通過景觀的形式來表達,但要把握好尺度,切勿過多形式,忽略了內容,應注重人的需求與感受。當前城市中的大型廣場、娛樂世界已不再是人滿為患,現代人們的壓力非常大,獨處的時間少之又少,有時候需要安靜貼近自然的區域供他們緩解壓力。因此,街邊的綠地成為他們休憩的好去處。
景觀設計師在設計時,應結合多方面綜合考慮,以使用者的角度,滿足大眾一切需求,為人們創造一個休閑、娛樂、緩解壓力的場所,而且人性化景觀設計不僅給予人們生活與精神層面上的關懷,還能從人的角度出發去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例如遮陽、通風等,讓人們隨時能夠享受貼近自然的生活。
生理需求方面。人的衣食住行都屬于生理需求范疇內的,人性化設計就是要充分滿足人的這些需求,在設計時,要先考慮不同年齡段人們的不同需求以及活動特點,按照功能區域明確的規劃空間結構,讓使用者與景觀之間更加和諧、融洽。此外,景觀設計應注意細節上的處理,尤其是配套設施的材質與尺寸等問題,充分體現人性化特點[4]。
心理需求方面。心理需求是復雜且多樣化的,是使用者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只憑內心的感受,是一種心理感知。人們對景觀的感受是先從視覺開始的,逐漸深入內心,然后將感受的過程表達。具體來講分為:推理與聯想兩部分,首先對未知事情進行預判,然后再根據以往的經驗聯想到與其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景觀設計師先讓使用者觸景生情,最后將情升華,給人們精神上帶來極大的享受。
三、人性化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
空間形態一般分為兩種,動態與靜態。動態空間是源自人的內心感受;靜態空間是給人一種活動與交往的內心感受,景觀設計更注重人的心理活動,特別是人在環境中心理與行為的特征,以此來打造不同特色、功能、規模的景觀,能夠滿足人們的各類需求。通常公共景觀環境空間分為:公眾行為與個人行為兩類。
(一)公眾行為空間
公眾行為空間是為大眾使用而提供的休憩場所,周邊的綠地、花園以及空地等都是為人們健身、跳舞、聚會等所提供的場地,場地環境空間開闊,而且平坦,中心位置適合開展聚會等活動,周圍區域供人們休憩。公眾行為空間設計時,應注重場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以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因此,在公眾行為空間設計中,適宜的環境、空間的大小以及功能方面都是重點需要考慮的。理想的公眾行為空間能夠起到休閑娛樂的作用,驅使人們在此開展戶外活動。不合理的設計,就會造成無人前往的景象,從而浪費了資源。景觀設計應全面圍繞人性化,打造一個供人們休憩的公共行為空間。
(二)個體行為空間
個體行為空間顧名思義是針對個體使用的空間環境,人們可在此環境中聊天、運動以及其他的行為方式。此空間面積小、但圍合感較強。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個體行為對空間的需要,尤其是環境方面,要側重于細節處,例如氣候、溫度、花草等,在同一環境中滿足多種行為需求。
四、創造人性化景觀設計的行為環境
從外部空間環境角度來講,人們的行為與空間環境緊密相連,兩者相互制約。空間環境是為人的外部行為提供的場所,容易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尤其是顏色、氣味、聲音等,因此,在景觀環境設計中,將上述影響因素考慮在內,從人性化角度出發,旨在服務于大眾,從而突出景觀環境設計中以人為本的特征。
景觀環境設計宗旨是打造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的空間環境,人在景觀環境的行為是一個交互的過程,其中包括人對環境的感知、認知以及反應。人的行為與環境有著一定的聯系,第一,人的行為能夠影響環境,通過人們豐富的休閑生活能夠改變景觀環境的景象;第二,環境也能夠改變人,尤其能夠改變生活方式與觀念,因此,公共空間起到很多作用,不僅能夠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此外,場所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活動。
景觀環境的設計就是一個人性化的設計過程,與廣場的中心地帶相比,人們更青睞于羊腸小道,或者是周圍空曠的區域,不僅能夠帶來安全感,還能釋放自身的壓抑。經過對景觀環境的長期使用,人們逐漸適應,形成習慣,做出一些習慣性行為,人的行為與心理發生了變化,都是人性化景觀設計所帶來的影響。
綜上所述,居住環境是人們生存的空間,現代居住環境既要滿足人們對功能方面的需求,還要滿足景觀環境設計的要求。在居住環境景觀設計中,要充分體現人性化設計理念,為人們創造一個休閑娛樂的公共行為空間,從而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居住環境充滿和諧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安琪,胡杰.淺析從人性化的角度思考居住環境景觀設計[J] 科教導刊,2019(07):240-242
[2]石曉婷.人性化設計在居住區環境景觀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9.(08):223-211
[3]秦云.從人性化角度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J]風景名勝,[J]2018,(12):106-106
[4]胡水仙,張規富.試論人居環境中景觀設計的人性化[J]咸寧學院學報,2016(05):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