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娟 王賽春 劉水英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和精髓,厚民生、聚民心、順民意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民生檔案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就要求檔案工作部門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整合優化各類民生檔案資源,提升檔案管理規范化、系統化、信息化水平,推動檔案利用更加便民、更加高效、更加充分,使檔案工作成效真正體現在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上來。
一、縣級民生檔案管理及利用的現狀分析
新時代縣級民生檔案已逐步建立管理及利用體制,嚴格落實檔案資源建設主體責任,實行檔案工作管理責任制,按照用途、種類、性質、行業等分類歸檔。檔案資源涵蓋婚姻、土地承包、山林、房產、保險、移民、旅游、戶籍、學籍、公證及企業職工多方面的信息,有效提升了檔案公開化和查閱利用率,對于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現結合青龍滿族自治縣在民生檔案管理及利用方面的經驗做法,具體探討分析如下。
(一)加大投入,檔案管理配套設施改善明顯。近年來,在上級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青龍滿族自治縣檔案館先后投入790多萬元,改善了設施設備和檔案保管條件。完善信息網絡、消毒、溫濕度等系統建設,新購置干粉滅火器、五位一體除濕除塵機、中央空調、掃描儀、交換機、UPS(不間斷)電源、防磁柜、手搖式檔案密集架、雙擊熱備服務器等設備達370多臺(套)。按照“十防”要求,對檔案館舍內辦公設備、電力設施、案卷存放等進行安全檢查,有效保障了檔案管理安全、操作安全、對接安全和應用服務安全。
(二)細致梳理,檔案管理向精細化邁進。據不完全統計,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檔案館現館藏突破22萬卷,已超過縣級國家一級館藏量,其中民生檔案近12.3萬卷,約占館藏檔案的56%。主要包括庫區移民檔案195卷、婚姻登記檔案2166卷、林權登記檔案17923卷、土地承包檔案18921卷、扶貧檔案25797卷、農村合作醫療檔案6504卷、二胎生育審批檔案51899件、企業改制檔案18379卷、知青檔案、農村黨員檔案等等,館藏資源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三)主動作為,凸顯“資政惠民”功能。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檔案館緊緊圍繞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做好檔案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利用者需求。近年來,在落實移民政策、解決“三員”人員待遇、解決工齡和養老保險、干部檔案核查、計劃生育、土地確權登記、精準扶貧等工作方面,民生檔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年來,青龍檔案館共接待查檔2.4萬人次,調閱檔案近5萬卷,免費提供檔案復印件近10萬頁,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參考,為解決信訪、項目建設、落實待遇等提供客觀依據,有利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了檔案“資政惠民”作用。
二、縣域民生檔案管理及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管理存盲點。一是有的單位從自身角度出發,為了工作方便,未按要求移交民生檔案。二是不同主體形成的同一種檔案,采取分散方式保存。三是同一單位檔案管理未集中。同一單位各科(股)室形成的民生檔案,未按時移交單位檔案室集中管理。
(二)數量龐大無處存。隨著檔案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各類檔案數量也快速增加,重點民生檔案單位和縣檔案館的庫房空間已遠遠不足,檔案館無法按規定接收,民生檔案單位庫藏壓力極大。
(三)特色檔案存量少。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縣級國家檔案館征集與接收進館的當地特色檔案數量不多,散存在民間的珍貴檔案資料亟待搶救性征集與歸檔。比如,青龍縣是滿族自治縣處在東北與華北的結合部,具有獨特的滿族文化、遼金時期文化底蘊,民間散存著很多帶有民族特色的珍貴檔案資料。
(四)檔案管理存差異。由于受民生檔案形成單位較多、檔案管理認識不同、檔案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影響,造成部分單位檔案管理存在千差萬別。如有的單位自行設計民生檔案整理方法,只是簡單裝訂,寫上封面,無編號,無目錄,檔案標準化程度較低;有的單位檔案亂堆亂放,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損毀或遺失現象。
(五)檔案利用存需求。據了解,縣級檔案館及部分民生檔案查詢還停留在最原始狀態,距離實現電腦和網絡查詢仍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檔案的有效利用,與人民群眾的急切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
三、提高縣域民生檔案管理及利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著眼實際,立足長遠,加快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搞好設計強規劃。堅持問計于民的原則,積極吸納社會各界意見及建議,搞好頂層設計,全力做好規劃,加快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和數字檔案館建設。二是建立網絡增功效。建立健全檔案網絡信息系統,有效加強檔案工作者的主體意識、獲取意識、傳播意識、檔案信息保密意識和更新轉換意識,逐步提高運用現代化技術和設備,充分發揮檔案信息的效益功能。三是大力宣傳強意識。結合工作實際,充分利用好宣傳車、電視廣播、宣傳條幅及微信網絡等各種途徑,對檔案工作進行大力宣傳,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知曉率。
(二)依法依規,創新驅動,拓寬民生檔案服務領域。一要嚴格標準,確保規范。檔案部門和檔案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檔案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建立組織、制定標準、完善制度、明晰目標,力促檔案工作實現規范化、標準化。二要靈活應對,順勢而為。在具體工作中,切實把檔案工作的重心轉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軌道上來,打破常規接收時間界限,創新接收方式,本著“先增量后存量、先民生后其他”的原則,按照服務外包和機關人員自行掃描、著錄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檔案數字化工程,有效提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檔案工作整體實力和水平。
(三)加強協作,跟蹤指導,共促民生檔案資源建設。一要加強合作,攜手共進。加強與勞動、民政、教育、衛生、計劃生育、食品安全、環保等涉民主管部門的協作,共同研究,聯合制發或修訂各類民生檔案的規范性文件,聯手推動各領域的民生檔案工作。二要爭取資金,保障民生。加強與上級領導部門及財政部門的請示與溝通,爭取充足的經費保障,優先對利用頻繁的館(室)藏民生檔案數字化,切實提高檔案部門服務民生的辦事效率。三要強化培訓,跟蹤指導。深入基層,組織不同層次的檔案工作培訓,分別對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企業的檔案工作進行現場指導,培樹典型,引領他們發揮輻射帶頭作用。
(四)摸清底數,強力征集,提升館藏民生檔案品位。一要加強調研,摸清底數。進一步加大調研和走訪力度,摸清散存在民間的帶有地域特色、歷史印記的珍貴檔案及行業突出人物資源,建立專門檔案。二要深挖資源,打造特藏室。針對縣域老地契、老照片、書畫作品等珍貴檔案資料進行搶救修復,為特色檔案創造良好的保管條件。三要加大征集力度,優化館藏結構。全力做好民間藝術、傳統風情等檔案資料征集進館,豐富館藏資源,優化館藏結構,不斷提升檔案部門公共服務能力,有效地為縣域文化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
2.《民生檔案資源建設的科學方法與途徑》,王賽春,《檔案天地》,2016
2.《加強民生檔案建設的思考》——《云南檔案》2011年第四期
3.《檔案學概論》,馮惠玲,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6
4.《以建立“兩個體系”為目標,加強民生檔案資源建設》——《中國檔案報》2008年11月24日第三版
5.《新時期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探索》,張醬,2012.9(68-69)
6.《對民生檔案資源體系建設及利用的思考》——大姚縣檔案局:金建彬
7.《淺談思茅區民生檔案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網上資料
8.《新時代檔案工作必須有新作為》 :江蘇省淮安市檔案局館長 金德海 來源:中國檔案報? ?2017-12-06
9.《新時期檔案的管理工作》----《今日財富》2017年第31期,費文杰
10.《做好新時期檔案工作重要性和措施》----《管理與實踐》,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