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麗
摘? 要:本報告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我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英語現狀;調查;提高
一、調查的目的
《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改變教學方法之前,清楚地了解學生目前的英語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故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的方法
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我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筆者對三四五3個年級中的一個班進行抽樣調查,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是問卷法,筆者設計了一張包含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環境、學習能力等4個方面的問卷,形式是10個選擇題和一個問答題(詳見附件);然后筆者通過走訪家庭,從家長口中了解孩子的英語學習;其次通過與一部分學生的交流,了解孩子的英語狀況。
三、調查的結果與原因的分析
(一)在學習的興趣上
本次調查發現,在143位學生(包括三四五3個年級)中,有46.9%的學生對英語的喜歡程度只是一般,有8.4%的學生對英語是不喜歡的,另外有42.1%的學生認為英語的學習是不重要的。首先據調查的數據發現,孩子們從內心不重視英語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其中一個原因;其次教師應做深刻反思,比如在激發孩子興趣這方面有努力過嗎?平常在設計教學時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過嗎?
(二)在學習的習慣上
據調查發現,有64.3%的學生表示對于老師的英語課堂用語不能完全聽懂,其中有9.8%的學生是基本上聽不懂;有51.4%的學生上課要做小動作或走神;有40.7%的學生不能夠及時上交課后的作業;有56.4%的學生在課后沒有去認真跟讀磁帶。可以看出孩子們在英語的學習習慣培養上是相當差的,這說明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還遠遠不夠。
(三)在學習的環境上
經分析得出,在所有的學生中沒有一個同學參加校外的英語興趣班或補習班;有24.3%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是不重視的。通過對一些家庭的走訪也得知,有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英語是很不重視的,他們覺得英語離他們距離較遠,以后也不要求孩子出國,所以認為孩子學不學好英語關系不大。
四、解決的對策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從“不要學”到“我要學”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標》也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習英語和提高英語質量的有效保證。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呢?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 利用早讀時間,爭當超級領讀
教師可選出班中相對優秀的學生,在課外定期指導他們的朗讀,逐步來改善他們的語音及面貌,接著每人一天進行輪流領讀。每天放學前筆者與第二天的領讀人員交待好領讀內容,檢查該生在朗讀這些內容時的發音情況,如有不對,一個個進行糾正,要求該生再反復跟讀錄音磁帶。最后每周評出最佳超級領讀人員。當然領讀人員并不固定,其他同學如果自己覺得某篇內容讀得很地道,完全可以主動來當領讀,這樣的一個活動,使全班的語音面貌有了一個很大的改善,而且最為可貴的是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 利用上課時間,爭當小小翻譯家
筆者在課上經常為了能讓學生理解新句型做了大量的body language和提示,但學生還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每次教授完新句型或新對話后,教師可穿插一個翻譯的環節,有些同學為了能在課上露一手,課外自己提前預習,為此環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樣一來,許多的同學都被他們所帶動,也加入隊伍當中來。一個如此簡單的活動就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積極性一高,自然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也就增強了。
3. 利用課外時間,做個英語有心人
很多孩子認為英語離他們很遠,錯誤地認為英語不重要。筆者為了糾正他們這種錯誤的想法,設計出了這樣一個活動,讓他們找找生活當中的英語,并要求他們把搜集起來的英語用表格進行匯總,比比誰找得最多最有用。這樣一下就拉近了他們與英語距離,使他們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二)培養學習的習慣,從“不規范”到“規范”
良好的英語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小學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好的學習習慣會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催化劑,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好的習慣一旦養成,會使孩子們終身受益。《課標》中明確規定,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筆者就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來探討習慣的養成
1. 養成仔細聽的習慣
對外語學習者來說,認真仔細地聽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筆者首先訓練的是叫孩子們怎樣聽,孩子們對于全英文的課堂用語一點也聽不懂,筆者把有些課堂用語縮到最簡化,可學生聽得還是云里霧里,無法正式開展。于是筆者就從如何聽懂課堂用語開始,起初采取中英結合的方法,讓同學們大致理解基本課堂用語的意思;接著慢慢脫離中文,只是偶爾在同學們聽不懂時說一下中文;最后就是基本上英文授課,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后學生已經能夠適應全英文的授課了。第二步要求學生做到認真地聽課文錄音、聽教師和同學們的發音。多聽磁帶中地道的發音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在課堂中,筆者每次把課文錄音播放兩遍或更多;在教授新單詞和新句型時,先要求學生聽清教師的發音,然后再仔細模仿,不然讀得再多再熟練也是無用功;當聽同學們發言時,有些同學就開始開小差、做小動作,筆者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現象,經常設置牽制性提問,“逼”著同學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2. 養成大膽說的習慣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交流,因此,大膽開口說是學習英語所必需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段時期來培養他們勇于開口的習慣,可以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有一種親近感,得到學生的信任,就像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學生們才會消除緊張感,敢于表達。
3. 養成認真讀的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尤其要重視跟讀這個環節,要求同學們集體跟讀和分角色跟讀,并仔細模仿磁帶中的純正發音。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還可以請個別學生一次次來跟讀,直到讀得滿意了為止。當然單靠這點時間來朗讀,那是遠遠不夠的。課后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認真規范地早讀,在家里規定學生每天跟讀20分鐘以上,然后每個周末再布置一個錄音的作業。
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應該說孩子們在許多方面都有了一些提高,或許有些方面的進步并不能立竿見影,但筆者相信,只要真誠、踏實地去努力去耕耘,一定能開辟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新天地,使農村的孩子也喜歡上英語,熱愛英語,從而熟練地運用英語。
參考文獻:
[1]古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比研究[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3,15(01):3-8.
[2]黃浩. 淺析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J]. 祖國,2018(21):253.
[3]文梅花. 農村小學六年級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基于W縣6所農村小學的問卷調查[J]. 新課程(小學),2016(05):10-1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