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芳瓊
當下,5G網絡、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等傳播技術迭代革新,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交流行為,全球范圍內的跨文化傳播活動發生關鍵轉向。短視頻得益于這些新技術、新形式而迅速發展起來。其中,美食類短視頻因其貼近生活、形式短小精煉、內容多樣、制作精良等特點而不斷活躍、流行于互聯網空間。美食類短視頻和其他泛娛樂化短視頻不同,美食類短視頻通過將美食進行故事化的表演呈現,塑造特定的場景,進行情懷的渲染,在互聯網上吸引了無數愛好美食的受眾,集聚了超高人氣。它所具備的文化內核與藝術化的創作形式相結合,帶給受眾舒適的感官體驗和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日食記”是一檔在多個媒體播放平臺連載更新的美食類短視頻自媒體,節目主打的口號是“溫暖治愈你的心和胃”,節目的定位是“日食一味,記錄小小時光與內心的渴望”,節目最大的亮點和特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描繪和文藝的小清新風格。創辦人姜軒說:“我們將帶著無法替代的鮮明標識,在貧瘠單一的生活短視頻領域不斷延展和深化。”
“日食記”視頻時間控制在五至十分鐘以內,出場的人物形象是一個自稱“姜老刀”的男人和一只叫“酥餅”的白貓,“一人一貓”也是節目最鮮明的形象標識和記憶。“日食記”第一季從2013年12月30日開始播放,共17集,其中包括了10集正片和7集番外。第二季自2014年9月21日首播,大概以4-15天的頻率進行更新。其系列短視頻始終沿襲著一貫的風格特色,在第一季受到了網民的“菜譜沒有操作性”“根本是魔鬼料理”等吐槽和批評后,積極改進并制作了簡易又美味的新菜譜,以此保持粉絲對于品牌的黏性和忠誠度。“日食記”目前仍在繼續更新,積累了大量粉絲,已經形成了美食類自媒體視頻大IP。表1是截至2021年4月9日統計的“日食記”視頻號IP在各個媒體平臺上的粉絲數量。

表1 截至2021年4月,“日食記”不同平臺的粉絲規模
身體在場的表演和敘事。美國知名社會學教授奧尼爾將現代社會中的身體形態分為世界身體、社會身體、政治身體、消費身體、醫學身體五種形態,這表現了在現代社會中身體的存在形態越來越多樣化、層次化和復雜化。觀察頭部KOL李子柒的美食視頻,可以看出在美食制作的過程中,身體在場的表演對于美食的介紹和其背后文化內核的講述是非常至關重要的。視頻的身體在場和缺席的景觀狀態可以作為一種手段與觀眾進行深層次的互動式交流,且這種交流是在某種情境框架之中發生的。“日食記”中關于身體在場的表演,主要的對象是萌寵“酥餅”和主人公姜老刀。他們兩個已經成為節目的關鍵性標志符號,鮮明的形象符號一方面能夠在這個融媒體時代找到一個表達自我、標記形象的出口,另一方面也能通過身體在場的表演形式吸引眾多觀眾和流量,形成個人IP。
在“日食記”中,身體的敘事功能是隨處可見的。寵物“酥餅”在視頻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形象符號。在引入開頭視頻或做菜備菜過程中,又或者是結尾享受美食時,貓的鏡頭始終貫穿著整個視頻。例如在開頭的幾秒鐘,會出現白貓“酥餅”的身影,用特寫或者是全景,預先為“酥餅”的身影活動軌跡埋下了伏筆。觀眾的第三視角不斷追隨著“酥餅”的第二視角,作為除了“姜老刀”之外的旁觀視角,兩者間具有奇妙的相似性,而且制作食物時,視頻呈現的是姜老刀手部的特寫,并不會出現他整個人的全景。這種強烈的身體在場,可以讓屏幕端前的觀眾輕松自然地融入進了視頻里面溫馨明凈的廚房,嗅著食物的香氣,見證著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的誕生。
制作美食的過程是漫長的,有些視頻會剪掉繁瑣的等待的過程,直接展現最后的美味。但在“日食記”中,鏡頭會轉移到“酥餅”身上或者是姜老刀擼貓的場景,因為“酥餅”對食物的反應是有趣的、純粹的、美好的,能夠讓喜歡寵物的觀眾會心一笑愿意觀看。在視頻的最后,每道精致的菜肴完全做出來后,姜老刀這時才會露出“廬山真面目”,在桌案前盡情地大塊朵頤,當然還有“酥餅”安靜享受美食的過程。由此可見,身體的敘事不僅可以賦予食物新的內涵和意義,同時也成為了個體情感表達的一種手段。這也側面反映出了現代社會中身體消費流行的新趨向。
“寵物+美食”的雙線敘事模式。美食類短視頻是一個可以細分為眾多美食風格的視頻類型,但是無論哪一種風格只有樹立自己與眾不同的符號記憶,才能滿足當下多元的主體審美需求。“日食記”是我國第一個將寵物與美食融合在一起的美食視頻號,這種特有的組合方式是其區別于其他美食視頻號的重要特征。享受美食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治愈方式,養寵物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撫慰心靈、陪伴成長。因此,美食和寵物的搭配在眾多美食視頻中無疑是一道新穎的風景線。
“日食記”充分發揮“寵物+美食”的獨特屬性,用美食制作和講述故事的雙線敘事來展開視頻。在制作美食的主線過程中,用講故事的方式緩緩道出背后蘊藏的情感,或是親情、友情、愛情等,讓屏幕前的觀眾不僅收獲“云”品嘗了一道美味佳肴還感受了一種情感的洗禮。視頻的主要拍攝對象是一只叫做“酥餅”的白色的波斯貓和一個自稱“姜老刀”的做飯的男人。
寵物“酥餅”是視頻內容創作的核心之一,它的鏡頭以及畫面不僅貫穿了整個視頻過程,而且也經常以“酥餅”的視角進行文本的敘事。例如,后期做的字幕是以“酥餅”的口吻來寫作的。動物視角的擬人化的表達手法使得視頻呈現的氛圍更加的有趣溫暖和可愛。貓貓狗狗在嗅覺上的表現比人類靈敏得許多,捕捉“酥餅”面對食物的反應和動作是視頻創作中彌足珍貴的形象素材和記憶符號。首先,鏡頭中刻畫的貓狗不僅迎合了“日食記”“一人多寵”內容創作的核心,也體現了日常生活中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這些正是現代都市人所渴求的精致的浪漫的“慢生活”。其次,借助動物的活動軌跡或者是第二視角的觀看場景(除姜老刀之外的第一視角)來推動故事的徐徐講述,再加上活潑的字幕與畫面情節相結合,既巧妙地抒發情感又加深觀眾的觀看記憶。
“日食記”不單單是簡單講述美食,更是借助食物作為媒介敘述一個故事甚至是表達一種情感。在視頻內容中,創作以故事為導向的情節化敘事,同時采用“陌生化”的敘事策略來吸引和保持觀眾的注意力。人們往往限于狹隘的日常關系的束縛中,受到習以為常的慣常化的制約對身邊的、眼前的東西自以為了解故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采用自動化、機械化的方式保持對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陳舊認知。而“陌生化”采用創造性的獨特方式,使人們面對熟視無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發現,從而感受到對象事物的異乎尋常及非同一般,使事物不斷保持新的意義、新的生命力。
“日食記”打破了傳統的敘事風格,用動物的第二視角來豐富和推動情節的發展;不是以主導者的角度展示烹飪技巧或者手法,對飲食文化泛泛而談,而是深挖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美食不僅僅是一道佳肴還是一種有溫度的媒介。它承載著人們關于這種食物的溫暖的記憶,抒發了隱藏其中的一種情感,或是家鄉的味道、親人的紀念等。美食與故事雙線并行的敘事模式,使得情節故事的發展更為明晰順暢,增加了視頻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延展和深化了“日食記”IP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內涵,在貧瘠單調的生活中記錄美好時光與內心的渴望,不僅溫暖了觀眾的胃還治愈孤單的心。
沉浸式的場景構建。“日食記”中場景構建選擇的是一個古樸別致靜謐的日式庭院,屋外是郁郁蔥蔥的大樹以及其他的矮簇小植被。室內的布置非常精致而又十分雅致,廚房是開放式的,擺放著木制的桌椅,料理臺上干凈整潔擺放著精致的廚房器具。在畫面的整體布局和呈現中,營造了一種極致簡約、極致格調、極致日式清新的生活氛圍和場景。
場景向網絡用戶透露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代替語言的溝通增強情感的溝通,美食類短視頻自媒體的運營者利用場景激發網絡用戶的情感認同。沉浸式場景的塑造,作為一種情境化的意義建構方式,往往能夠增加受眾觀看時的卷入度,提升其基于視聽感受的具身化體驗。在短視頻中通過為觀眾營造一種虛擬情境將其凝聚在所營造的環境場域內,不僅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身同感受進而激發情感認同,同時還可以增強美食類短視頻的主題特色,通過精美的視聽語言將美食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感受以此保持觀看的動力和欲望。
在短視頻的傳播中,場景的選擇和構建是十分重要的。場景的作用不僅僅是視覺化呈現環境的能指以及對環境進行象征性表達的所指;還可以進一步塑造和刻畫人物的形象和特征,不同的場景營造出來的人和事物所給觀眾帶來的感覺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場景在短視頻尤其是美食類短視頻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外化人物內心心理,通過場景使得人物內心的情感表達以及交流更為明顯直白,場景作為橋梁連接了用戶和視頻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對于該類視頻的情感偏好。
場景所蘊含的情感表達和交流主要表現為這三種形式:第一種是歸屬感。“日食記”中“一人多寵”的生活狀態凝聚著大多數人生活的縮影,是一種舒適、安靜的理想生活狀態。這種生活狀態是大部分都市白領內心的渴望:一個人的獨居生活顯得太孤單,最好有一只萌寵相伴能在離開繁忙的工作節奏中心靈得到暫時撫慰和平靜的愜意生活狀態。第二種是獵奇心理的滿足。“日食記”所涉獵的美食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它的傳播渠道和范圍也不僅僅限于中國,它在YouTube中國美食類自媒體排名前十。在對外傳播中,美食本身所根植的地域特色會附加傳播它背后的地域文化,能夠在制作美食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和價值。另外,美食類視頻號絕大多數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和故事進行意義生產,場景的不同構建和變化相應地展示了視頻主生活的變化和關聯,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日常生活。第三種是心理期待與身份認同。“日食記”呈現的是一種都市精英的精致的“慢生活”,日食記的粉絲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準確貼合視頻中生活狀態的白領,他們生活節奏快卻崇尚時尚和追求精致化審美、普遍處于焦慮和緊張狀態從而更注重情感需求和高質量的生活;另一類則是對這種小資生活充滿向往和期待的人,希望感受浪漫、享受生活。
風格化的美食景觀。“日食記”視頻開頭一般是對于場景和氛圍的營造,鏡頭引入庭院外景,一派靜謐悠然,可以是庭院樹木中一兩束透過樹枝的陽光亦或是打在屋檐上滴答的雨滴,室內是自娛自樂的白貓“酥餅”、精致整潔的廚房等這些是“日食記”常用的鏡頭描寫。在拍攝“姜老刀”制作美食的過程中,鏡頭的抓取十分的多變靈活,呈現的場景也相應地不斷轉換。鏡頭的剪接干凈利落不留多余累贅的空鏡頭,在場景的烘托下鏡頭語言也配合情景化的表達進一步對情感進行渲染以及推進故事的發展。
同時,視頻畫面以飽和、鮮艷的色調為主,在這個色調上食物展現的色彩非常的鮮明顯得格外的美味誘人,其他景物和人、動物色彩的對比主次分明同時細節也呈現的質感十足。在音樂的選取上,巧妙且合時宜地加入了場景的同期聲,有時是下雨淅淅瀝瀝的拍打聲,有時是“酥餅”的叫聲,或者是食物翻滾咕嚕的聲音。這些同期聲的融入給人以真實的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視頻整體上給人清新舒適美好的景觀感受。這種別致的景觀呈現最不可或缺的是“日食記”采用了2.4∶2的畫幅,它區別于2.35:1畫幅的其他美食類短視頻,通用于大銀幕上的比例讓視頻擁有了電影般的細膩和厚重。“日食記”通過對美食的呈現進行藝術化表達,呈現出一種“日系小清新”的風格,在美食類視頻中獨領風騷,帶給觀眾非凡的視覺盛宴和獨特的感官享受。
隨著短視頻行業不斷向縱深發展,美食類短視頻愈發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我們日常“觀看”的一部分。“日食記”的成功,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高效率下人們緩解壓力、追求“慢生活”的一種心靈慰藉。“日食記”以沉浸式的場景建構風格化的美食景觀、“人+寵物”身體在場的敘事傳遞生活情感,對日常生活進行意義生產,進而打造了獨樹一幟的美食類自媒體品牌IP。
注釋:①李鯉.超越表征:數字時代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新視野[J].當代傳播,2020,(06):62-65.
②奧尼爾.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M].張旭春,譯.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③陌生化-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C%E7%94%9F%E5%8C%96/3374449?fr=aladdin
④秦琰.人設、場景、表演:美食類短視頻自媒體內容營銷的新趨向[J].東南傳播,2019,(01):22-24.
⑤劉晶,彭紫薇.跨文化視域下李子柒短視頻海外傳播策略探析[J].新聞知識,2020,(0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