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對外周神經造成損傷,具有較廣的影響范圍,涉及自主神經、運動神經、感覺神經[1]。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氧化應激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臨床一方面應該對患者血糖進行常規控制,保證其神經營養,另一方面還應該給予其抗氧化治療[2]。本研究觀察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采用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 本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獨治療組及聯合治療組,各30 例。聯合治療組患者中男19 例(63.3%),女11 例(36.7%);年齡37~77 歲,平均年齡(57.2±9.5)歲;糖尿病病程5~13 年,平均病程(9.2±1.4)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3~7 年,平均病程(5.6±1.2)年。單獨治療組患者中男20 例(66.7%),女10 例(33.3%);年齡36~76 歲,平均年齡(56.4±9.2)歲;糖尿病病程4~13 年,平均病程(9.0±1.7)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2~7 年,平均病程(5.2±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有四肢異常麻木、疼痛等臨床表現;②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③周圍神經病變洗脫期。排除標準:①合并癌癥;②頸 腰椎神經病變;③格林-巴利綜合征、腦梗死等引發的周圍神經病變。
1.3 方法
1.3.1 單獨治療組 讓患者口服50 mg 依帕司他(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12,規格:50 mg×10 片/盒),3 次/d。
1.3.2 聯合治療組 采用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依帕司他用法用量同單獨治療組一致;給予患者靜脈滴注600 mg α-硫辛酸(規格:12 ml∶0.3 g/支,江蘇神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1 次/d,3 周后讓患者改為口服600 mg α-硫辛酸,2 次/d。兩組均4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隨訪1 個月,比較兩組腓總神經、正中神經的SNCV、MNCV,VAS、TSS、TC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臨床療效。
1.4.1 腓總神經、正中神經SNCV、MNCV 采用4道肌電誘發電位儀(Keypoint 型,丹麥丹迪公司)測定肌電圖。
1.4.2 疼痛程度 采用VAS 評分進行評估,總分0~10 分,表示無痛~劇痛[4]。
1.4.3 神經病變程度 采用TSS、TCSS 進行評分,總分分別0~10 分、0~15 分,均表示無~嚴重[5,6]。
1.4.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計算兩組不良反應發 生率。
1.4.5 臨床療效 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基本無肢體麻木等癥狀體征、肌肉萎縮,具有基本正常的肌力、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速度≥5 m/s;有效:治療后患者具有較輕的肢體麻木等癥狀體征、肌肉萎縮,肌電圖檢查具有較快的神經傳導速度,但<5 m/s;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體征沒有減輕或加重,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沒有加快或減慢[7]。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腓總神經、正中神經SNCV、MNCV 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前腓總神經SNCV、MNCV 及正中神經SNCV、MNCV 分別為(40.8±2.0)、(36.4±2.4)、(40.4±1.7)、(43.2±1.6)m/s,治療后分別為(51.6±3.7)、(49.3±3.5)、(51.7±2.3)、(53.4±2.6)m/s;單獨治療組患者治療前腓總神經SNCV、MNCV 及正中神經SNCV、MNCV 分別為(40.7±2.5)、(37.5±2.4)、(41.2±1.6)、(42.6±1.9)m/s,治療后分別為(48.6±3.2)、(44.5±2.6)、(46.6±2.4)、(47.5±2.8)m/s。治療前,兩組患者腓總神經SNCV、MNCV 及正中神經SNCV、MNCV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腓總神經SNCV、MNCV 及正中神經SNCV、MNCV 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高于單獨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TSS、TCSS 評分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前VAS、TSS、TCSS 評分分別為(7.4±0.9)、(7.4±1.3)、(11.2±1.8)分,治療后分別為(2.5±0.6)、(3.9±0.6)、(6.4±0.7)分;單獨治療組患者治療前VAS、TSS、TCSS 評分分別為(7.5±0.9)、(7.2±1.0)、(10.7±1.7)分,治療后分別為(4.7±0.8)、(4.5±0.7)、(7.6±0.8) 分。治療前,兩組患者VAS、TSS、TC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TSS、TC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聯合治療組低于單獨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9/30),高于單獨治療組的80.0%(2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中發生尿常規異常1 例,血常規異常1 例,血壓升高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4/30);單獨治療組患者中發生尿常規異常2 例,血壓升高2 例,腎功能異常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5/3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α-硫辛酸屬于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超強的作用,同時具有水溶性、脂溶性,和維生素類似,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相關醫學研究表明[8],在給予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靜脈鐵劑治療前,硫辛酸預處理能夠促進患者急性氧化應激反應的降低。相關醫學研究表明[9],α-硫辛酸能夠減輕鏈脲佐菌素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的損傷程度,途徑為促進氧化應激反應的降低。從本文可以看出,α-硫辛酸的抗氧化應激作用較強,因此在周圍神經病變的抗氧化應激中可以有效應用。同時,α-硫辛酸還能夠對血糖進行有效調節,促進胰島素使用的減少。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10],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中,α-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腓總神經SNCV、MNCV 及正中神經SNCV、MNCV 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治療組高于單獨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TSS、TC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聯合治療組低于單獨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9/30),高于單獨治療組的80.0%(2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為α-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能夠促進依帕司他療效的提升,并對多元醇代謝紊亂進行改善,對氧化應激進行抑制,為神經髓鞘中脂蛋白形成提供有利條件,減輕外周神經損傷程度、促進受損神經修復速度的加快,從而對外周神經傳導進行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硫辛酸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的療效較單獨依帕司他治療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