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志, 朱自萍
(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節能環保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箱涵是涵洞或通道的一種常見的形式,廣泛應用于公路、市政和水利等工程中,由于整體性好,對不均勻沉降適應性強,故主要適用于軟土地基。新建道路與現狀溝渠或通道經常處于斜交狀態,一般涵洞端部設置斜涵節,而洞口常設置一字翼墻。在工程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由于設計、施工及養護問題,一字墻常出現開裂、破損等情況,端部斜涵節出現整體滑移及扭轉等病害。本文首先介紹箱涵一字翼墻的土壓力分層法計算分析理論,然后針對端部斜涵節的敏感參數進行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
為了追求外形美觀及適用水流條件,涵洞端部及一字翼墻常與路線平行,此種做法稱為斜交斜做,目前箱涵、蓋板涵普遍采用這種做法,如圖1所示。

圖1
此時作用在一字翼墻上的荷載有翼墻自重及墻后主動土壓力ea。
ea=Kaγh
式中:Ka為主動土壓力系數;γ為墻后土重度;h為墻后填土高度。
根據《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 D65-04-2007),箱涵一字翼墻結構按照擋土墻結構驗算其強度和應力。可假定一字翼墻按照一端固定、三端自由的懸臂板來簡化計算,如圖2所示。

圖2
一字翼墻與洞身連成整體,此時墻后作用主動土壓力荷載,其中水平方向為主受力方向,水平鋼筋為主筋,按計算配筋,豎向鋼筋按構造配筋。
土壓力分層法計算分析步驟如下:
(1) 計算一字翼墻后土壓力強度。
(2) 墻后填土高度方向按照固定厚度分層,將土壓力強度轉化為線荷載,懸臂板轉化為若干個懸臂梁。
(3) 計算每一根懸臂梁根部最大彎矩。
(4) 確定所有懸臂梁的最不利彎矩。
(5) 按照最不利荷載計算配筋。
某工程一箱涵凈寬6 m,凈高4 m,覆土高度5 m,路基邊坡1∶1.5,不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及墻前錐坡填土對一字翼墻的有利作用。一字翼墻長度(單側)為6.65 m,厚度500 mm,高度為4.88 m。采用土壓力分層法分析,墻后填土按照1 m厚度分層,轉化為線荷載后作用在懸臂梁上,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一字翼墻分層法計算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一字翼墻高度方向上,從上到下懸臂梁長度逐漸減少,線荷載逐漸增大,而根部最大彎矩值先增大再減少,最不利彎矩為228.2 kN·m,出現在翼墻中間位置。這是因為根部彎矩大小與線荷載(土壓力)和懸臂梁有關。上部土壓力小、懸臂梁長,下部土壓力大、懸臂梁短,這樣根部彎矩必然在中間某處達到最大值。
取覆土高度5 m,墻后填土按照1 m厚度分層,采用土壓力分層法計算一字翼墻在不同高度下的受力情況,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高度下一字翼墻分層法計算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一字翼墻高度的增加,其墻身最不利彎矩值也是逐漸增加的。這說明隨著翼墻高度越大,其水平受力越大,受力鋼筋面積也相應增加。
可把箱涵端部涵節的受力作為整體來分析,斜交端部涵節一字翼墻和涵身受到的主動土壓力不同,斜交角越大,斜涵節兩側土壓力差異就越大,容易造成端涵節的整體滑移和扭轉,如圖3所示。

圖3
下面分別對端部斜涵節的敏感參數進行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
取箱涵凈寬6 m,凈高4 m,斜交角45°,填土高度5 m,進行不同端部涵長條件下整體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端部涵長時,抗滑移和抗扭轉對比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端部涵長的增加,抗滑移和抗扭轉的安全系數逐漸增大,端涵節出現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越小。建議盡量增加端部涵長。
取箱涵凈寬6 m,凈高4 m,端部涵長6.5 m,填土高度5 m,進行不同斜交角下整體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斜交角時,抗滑移和抗扭轉對比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斜交角的增大,抗滑移和抗扭轉的安全系數逐漸降低,端涵節出現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越大。建議盡量采用小角度斜交。
取箱涵凈寬6 m,端部涵長6.5 m,斜交角45°,填土高度5 m,進行不同箱涵凈高下整體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箱涵凈高時,抗滑移和抗扭轉對比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隨著箱涵凈高的增大,抗滑移和抗扭轉的安全系數逐漸降低,端涵節出現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越大。建議凈高較大的箱涵盡量采用正交。
取箱涵凈寬6 m,凈高4 m,端部涵長6.5 m,斜交角45°,進行不同覆土高度下整體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覆土高度時,抗滑移和抗扭轉對比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隨著覆土高度的增大,抗滑移和抗扭轉的安全系數緩慢降低,端涵節出現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變化不大,覆土高度對箱涵整體抗扭轉和抗滑移的影響較小。
取箱涵斜交角45°,覆土高度為5 m,取同一安全系數時,對不同尺寸箱涵所需端部涵長進行分析,結果見表7。

表7 同一安全系數時,不同尺寸箱涵所需端部長度對比
從表7可以看出,對于不同尺寸的箱涵,所需的最短涵長是不同的。建議設計中給出不同尺寸箱涵端部涵節最短涵長要求,以滿足整體抗滑移及扭轉要求。
本文通過對箱涵端部斜涵節的結構進行分析,介紹了端部一字翼墻的土壓力分層法計算分析理論,取最不利彎矩進行包絡設計,對于一字翼墻結構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然后針對端部斜涵節的敏感參數進行抗滑移和抗扭轉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
(1)端部涵長越長,端涵節發生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就越小,因此盡量增加端部涵節長度。
(2)斜交角越大,端涵節發生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就越大,因此盡量采用小角度斜交。
(3)箱涵凈高越大,端涵節發生整體滑移和扭轉的趨勢就越大,因此建議凈高較大的箱涵盡量采用正交。
(4)覆土高度對端部斜涵節整體滑移和扭轉的影響不大。
(5)對于不同箱涵尺寸,應提供端部涵節最低涵長以滿足整體抗滑移和扭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