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鴻
關鍵詞:碳中和 ESG 綠色金融
一、ESG投資理念及內涵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ESG作為近年來的一種新投資理念,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綠色轉型背景,不僅有助于綠色金融的發展,更有利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ESG投資理念是說當投資者在投資時除了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績效等指標,同時還會在企業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非財務角度對公司價值和社會價值進行考察分析(操群等,2019)[1]。
ESG中的E(Environment企業的環境)是說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的積極作為、對公司所使用的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政府環境監管政策、是否符合現有的環境制度以及對生產廢品的處理和綠色投入等。S(Social社會)是說關注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調性、考察公司在發展中與政府、債權人等建立的社會生態系統。G(Governance公司治理)則是對公司自身董事會結構、高管層的工資薪酬、股權架構及商業品德問題,是治理行為、治理機理、治理架構、治理環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結果。比方說避免財務欺騙與腐敗、增強信息透明度、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董事會構成的有效性、專業度等方面(Limkriangkrai等,2017)[2],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防止經營活動的失控,健全公司的現代化治理體系(黃銘杰,2011)[3]。
二、ESG投資理念如何助力碳中和
碳中和作為碳排放新目標對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ESG投資理念使得在對公司價值投資時同時還考慮了公司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等非財務角度,因此ESG投資理念與碳中和高度符合。下面將從三方面對ESG投資理念如何助力碳中和進行分析。
(一)ESG投資理念促使公司控制碳排放
公司的碳排放會受到投資者ESG投資理念的影響,馬喜立等(2019)[4]研究發現:ESG評分越高,其風險越小;避免投資ESG評分過低的公司可以規避投資踩雷;ESG評分高的公司超額收益為正,并且夏普比率等指標較高。邱牧遠等(2019)[5]認為在ESG上表現較好的公司的融資成本將會顯著降低,并且近年來公司環境表現對其自身融資成本的影響日益增大。由此可見投資者根據ESG投資理念往往會選擇ESG評級較高的公司進行投資,而公司碳排放若過高的話,其ESG評分必然不會很高,故采用ESG投資理念將會有利于公司控制碳排放水平,長此以往可以早日達到碳中和。
ESG可以加速產業的減排,Rebecca Coons等(2021)[6]考察了德意志銀行的數據,2015年至2020年對ESG基金的投資額產生了指數型的增長,并將這種現象歸因于投資者將ESG作為管理風險、實現增長最大化的手段,并且按照氣候科學的規定,減少碳排放的企業會被視為更具創新性的企業。一方面,ESG可能有利于儲能、節能和新能源行業,這些行業在未來的盈利空間也會逐漸擴大,在市場中的整體預期都在向好的發展。同時,ESG作為未來影響股票估值的要素之一,也可以通過看一家公司對ESG管理規范的重視程度來推斷出該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從理論上來說,ESG管理規范說明這家公司的經營正常,因為發生運營危機需要減少成本的概率比較小。另一方面,ESG也能夠看作為是一種風險度量標準。當更為細化的減排節能政策被國家公布時,相關行業比如建筑業 、運輸行業以及能源行業等將會面臨更嚴格的碳減排的標準。那么公司相關的風險,就會被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活動時提前細致地考察,并且投資者還會據此對目前國家碳減排政策是否與所投資公司地發展規劃相適合進行預判,進而幫助規避可能會出現的與國家碳減排政策不符合的投資風險。
(二)投資者的ESG責任偏好
在全球層面上,從具體的機構投資者避險偏好上來說,投資者股票投資往往不會選擇那些經濟政策不確定、國家政策不明確的經濟政策環境,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時受各個國家資本市場發展狀況、債務負擔成本、資本選擇等因素的控制(French 和Poterba,1991;Cooper 和 Kaplanis,1994)[7][8];機構投資在面對高度不透明的國家經濟環境政策會減少其自身在當前環境的股票投資行為,并且持股偏好也會降低(梁權熙等 2020)[9]。在公司層面上,一些盈利能力強、發展較好、公司股權集中度低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田澍等,2012)[10],以在美國的機構投資者為例,他們更樂意去持有公司信息更透明的股票(Aggarwal 等,2005)[11],還有那些對環境治理水平更高、公司信息披露程度更透明的公司股票(McCahery等,2016)[12]。
在公司ESG責任表現和投資者的ESG持股偏好上來看,公司在社會責任上的表現不僅僅會影響其自身的盈利績效,還會一定程度地反映在股票市場上;其次,隨著ESG投資理念的逐漸普及,專業機構投資者的ESG責任投資偏好也會變得越來越明顯。張正勇等(2018)[13]研究發現在重污染行業中,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占比會隨著公司ESG社會責任表現增強而增強,呈顯著正相關。Wang 等(2017)[14]同樣經過研究后發現機構投資者更偏向持有那些在社會責任披露上表現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因此,投資者的ESG偏好將會增強企業的環境管理規范,進而助力碳中和的實現。
(三)ESG體系推動綠色金融
在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下,我國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等都面臨著深度的低碳轉型需求,其中綠色金融市場的作用較大,其也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天地。金融作為現代經濟中的中流砥柱和血液,在滿足自身ESG的發展要求上,還可以通過資金融通、運作資本市場或直接投資等方式,進而對金融行業及其他行業發展也會產生影響。一方面,ESG體系需要在金融機構內部進行建設和發展,也是說金融機構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發展。其中金融的治理方面是目前金融ESG體系越來越引人注目的內容,如果金融的治理水平不高或者治理結構不完善,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問題。另一方面,金融作為融通資金、潤滑經濟的載體,通過資金融通、運作資本市場或直接投資等方式,與市場中各個經濟主體相連接,進而對不是金融行業的其他行業的ESG發展也會產生影響。金融機構雖然并沒有高排放和高污染,其自身在環境方面的改進和壓力也不大,但是由于資金紐帶的關系,仍然會大大影響其他行業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水平和發展。由于特有的杠桿效應,金融機構的風險溢出效應也較大,對社會環境穩定和各行各業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ESG體系對金融機構的影響還應有與其相關行業公司的ESG的關聯影響,金融機構對自身行業和由于資金運作等方式改變其他行業發展兩方面內容都會促使企業ESG對碳中和的助力作用。
三、完善ESG投資理念的建議
ESG投資理念體系的建立涉及對信息的披露、公司績效的評級和投資者的投資三個方面,在了解ESG投資理念對碳中和的推動作用之后,下面分別在這三個方面對ESG體系建立提出三個建議:
第一,發揮政府監督職能,強制公司披露。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應該積極推進我國ESG制度體系的發展,并且提高ESG整體理念的認識。比如在政府監管部門以及相關行業協會中設立ESG披露體系,要求相關評級機構配合公司進行ESG評級并且將評級信息公開化,以幫助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逐漸建立起 ESG理念,為我國實現碳中和助力。
第二,完善公司績效評級體系。公司ESG評級需要經過完善,完整的ESG評級披露體系才能使投資者與公司之間信息透明,并且公司的評級要與專門的評級機構相配合。目前公司ESG評級過程中缺乏透明度,而且絕大多數評級機構僅僅公布有限信息,將一些評級細節作為商業機密來看待,加上評級機構缺乏獨立性,這就會讓投資者很難判斷出評級機構公布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完善公司績效評級和減少評級結果誤差任重道遠。
第三,提高投資者對ESG投資理念認識。目前我國投資者對我國ESG投資理念的認知度和市場的影響力還不夠,與國外的ESG發展歷程不同,對ESG投資理念的普及還主要靠政府的引領和政策為主。這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投資者等溝通,進而完善配套政策,并且最重要是將ESG投資效果展現在公司層面上,最好是可以建立ESG信息披露平臺,提高公司和投資者的信息透明度,讓ESG體系去引導投資,才能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操群,許騫.金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體系構建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9(4):95-111.
[2]Limkriangkrai,M.,S.Koh,and R.Durand,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ESG) Profiles,Stock Returns,and Financial Policy:Australian Evide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17,17(3),461-471.
[3]黃銘杰.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法制之落實與革新.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年,231-280.
[4]馬喜立.ESG 投資策略具備排雷功能嗎 ——基于中國 A 股市場的實證研究[J].北方金融,2019(5):14-19.
[5]邱牧遠,殷紅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 ESG 表現與融資成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3):108-123.
[6]Rebecca Coons.Path to net zero:ESG accelerates industry's push to cut emissions[J].Chemical Week,2021,183(3).
[7]French,K.R.,Poterba,J.M.Investor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quity Mark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1,2:222-226.
[8]Cooper,I.,Kaplanis,E.Home Bias in Equity Portfolios,Inflation Hedging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4(7):45-60.
[9]梁權熙,譚思夢,謝宏基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機構投資者持股行為的影響[J].金融與經濟,2020(1):34-41.
[10]田澍,林樹,俞喬 .新興市場環境下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為——基于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2(8):139-151.
[11]Aggarwal,R.,Klapper,L.,Wysocki,P.D.Portfolio Preferences of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5(12):2919-2946.
[12]McCahery J A,Sautner Z,Starks L T .Behind the Scenes: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eference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J].Journal of Finance,2016,71(6):2905-2932.
[13]張正勇,謝金 .機構投資者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嗎 ?[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8(2):99-108.
[14]Wang,M.,Chen,Y.Does Voluntary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ttract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China[J].Corporate Governance,2017(5):338-357.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