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
2015年以來,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逐漸加強重視力度,并積極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了現階段地方政府在債務管理方面的權限,推進依法舉債的適度性提升,以此為基礎,推進地方政府債券轉化為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合法途徑,以滿足發展需求。由此標志著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理論的成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展步伐較為迅速,2015年至2019年間從最初的0.1萬億元增長到2.15萬億元,數值呈現出倍數增長趨勢,促使其成為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專項債券管理制度也越來越完善,對于專項債券的穩定增長具有積極促進意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創新。
一、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現狀
(一)專項債券規模
自2015年起,我國專項債券的額度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如2015年的0.1萬億元,2016年0.4萬億元,2017年0.8萬億元,2018年1.35萬億元,2019年2.15萬億元,整體規模快速增長;新增專項債券規模比例不斷提升,據相關數據顯示,占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比重不斷增大,最初占比僅為16%左右,現今其比重增長到70%左右,數值增長了數倍。赤字率與償債財力對債券的增長產生明顯的影響,在不斷創新中,專項債券的應用領域不斷創新,被廣泛應用在財政政策落實方面,靈活運用自身的優勢帶動經濟穩定增長[1]。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相關數據研究發現,隨著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量不斷的增長,現階段總體數額已經超過1.9萬億元,比例超過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8%,成為債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減稅降費對其產生影響較為明顯,專項債券規模始終呈現出增長趨勢,從根本上緩解政府收支矛盾問題,實現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以促使經濟穩定增長[2]。
(二)專項債券品種
2015年,我國逐漸在各地發行專項債券,發行范圍進一步擴大,如進入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項目層次,推動收益債券繁榮發展,產生良好的推動力,保證債券發行與項目呈現出對應性,以保證融資需求與項目收益實現平衡。據相關行業統計,2018年我國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專項債券品種(除收費公路、土儲等常規品種)數量56支,總金額高達532億元,涉及鄉村振興、高鐵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范圍進一步擴大,促使專項債券品種多樣化,注重專項債券償債風險的防控,帶動領域發展,滿足項目融資需求,保證專項債券資金效益[3]。
(三)專項債券融資成本
據相關數據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專項債券發行利率加權平均值為3.9%,融資成本高于國債收益率,但其數值低于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與信用債、企業債利率。2018年,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余額7.4萬億元,與銀行貸款相比,每年至少降低千億元的融資成本,如果按照2014年以前政府存量債務融資成本的10%方式來計算,則至少節約四千億元,由此可知,在當前發展背景下,專項債券可有效降低政府融資成本,減輕債務負擔,促使償債風險降低,帶動經濟效益穩定增長[4]。
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約束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專項債券市場化程度不高,導致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各種不規范問題,甚至阻礙當前專項債券市場化發行,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建立完善的市場約束機制,整合現有資源,以需求為基礎,降低負面影響,優化現階段的發展模式,打造全新的發展體系,提升約束性,注重管理效果提升,營造優質的環境,以突破當前的發展困境,例如對于不同省份、不同債券品種來說其項目差異性不高,難以明確市場變化,最終影響整體的監督[5]。從本質上分析,現階段產生其為的原因在于未能發揮出項目信用優勢,缺少對項目本身的關注,難以明確其優劣,并且相關責任分擔與懲處機制不健全,在評估、評級、信息披露等方面還呈現出傳統化,難以及時糾錯,進而影響整體的行業約束[6]。
(二)專項債券安排機制不合理
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舉債規模受到明顯的限制,如專項債券在發展過程中常見限額管理,根據實際情況核定,并且當年核定額度只能當年發行完畢,從本質上分析,該模式在實踐應用過程中,雖然可以實現宏觀調控,促使風險得到防范,但受自身因素性質的影響,存在明顯的束縛性,如地方政府在發展中只能在上級核定新增限額后開展各項工作,受其自身的性質因素影響,需要按照實際情況控制債券資金使用保證其與實際情況相契合,降低債券積極性[7]。從本質上分析,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管理模式與真正意義上的限額管理還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如政府自身缺乏舉債的自主權,難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專項債券管理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并且使用投向呈現出明顯的限制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央對當前的專項債券額度有明確規定,如某省2018年中央對專項債券規定中要求收費公路、棚改以及土儲部分需要占額度的86.7%,其余13.3%則為其他相關的項目,由此因素導致現階段項目發展受到影響,如部分急需建設的項目難以保證資金充足,影響發展[8]。
(三)債券發行規則不合理
現階段,省級政府在發展過程中通常選擇代發模式,進而決定了發債發行批次與發行時間以政府為主體,但受專項債券自身的性質因素影響,其自身的項目實施與項目資金需求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因而在部分情況下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對當前的資金募集與項目實施產生影響,出現不匹配的情況,進而影響后續的發展。例如,現階段的發行批次、發行時間以及項目用款時間與工程進度存在明顯的時間差異,造成現階段的部分項目在債券資金到位前可能出現資金短缺情況,進而影響項目的開展,需要及時控制,以杜絕出現該類問題[9]。
(四)專項債券償債保障機制不全面
根據當前的專項償債保障機制來看,其機制中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其主要原因在于現階段現行債務管理在發展過程中,應明確政府發揮出的作用,以需求為基礎,注重整體創新,完善現階段的發展模式,將舉借政府債務轉化為省級代為舉借,轉接后保證市縣得到發展,并且其省級政府依法承擔全部償還責任,但受自身性質影響,當前專項債券存在明顯的“借”“用”“還”不統一情況,導致現階段容易出現“重借輕還”情況,當出現意外情況或收益難以達到與預期目標時,容易產生糾紛與償債風險,未能發揮出償債保障機制的作用而產生新的問題。
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創新策略
(一)積極開展限額管理
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創新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創新策略,以需求為基礎,打造全新的發展模式,積極開展限額管理,以滿足實際需求。例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允許在核定總限額內實現自主發債,以中央政府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對現階段各省舉債總限額核定,但其當年新增債券發行額、再融資債券發行額不受其因素影響,以保證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滾動發行,以需求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完善現階段的再融資債券,充分發揮出其自身功能,利用預算資金償還到期存量債券,獲得新限額空間來發行新增債券,提升地方政府舉債的靈活性,優化其功能。結合實際情況優化,體現核定債務的限額優勢,在年初預算編制前將政府債務限額下達或者提前下達新增債務限額,保證其比例合理,盡早下達各項指令,做好整體的預算與舉債銜接,實現統籌規劃,以提升債券安排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滿足現階段的發展需求[10]。
(二)建立完善的專項債券安排機制
充分發揮舉債決策機制的作用,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優化、創新現有模式,建立健全的專項債券,提升項目信息的完整性,強化項目儲備功能,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嚴格對項目入庫退庫環節開展管理,明確其工作的重要性與價值,保證舉債決策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編制債務收支計劃,做好中長期規劃管理,通過各部門之間的合理溝通交流來促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明確項目是否符合發債條件,做好各項審核工作,避免出現先定項目后包裝發行情況,以降低存在的安全隱患。可以在限額內制定相關方案,根據地方政府探討研究形成計劃方案,經過程序審批后納入預算,做好各項監督與管理工作,以滿足各項工作發展需求。積極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以需求為基礎,營造良好的環境,在保證重點領域與項目的基礎上擴大整體的選擇空間,優化現有的發展模式,加強項目創新,以滿足當地建設項目需求,提升債券資金效益優勢,實現全面發展。
(三)以項目為中心完善發債機制
在當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優化發債機制,以項目為中心,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機制體系,例如充分發揮出省級財政部門的優勢,以需求為基礎成立專項債券發行中心,完善發展模式,以人才引進為基礎保證各項工作全面創新,發揮出人才價值,促使現階段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強化專項債券發行審核工作,注重精細化管理,保證各項工作內容規范,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做好審核工作,以降低整體風險。可以將現階段的項目收益與債券償還相對接,實現整體的推進,例如以項目為單位開展項目信用評價,按照項目發債,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集合發債,真正意義上促使債券與項目的對應,以便于后續的市場監督與約束,保證專項債券項目質量,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適當選擇合理的增信措施開展各項工作,從根源上降低融資成本,但在該環節中,應保證其不承擔兜底償還責任,明確各部門或個人、政府承擔的責任,突破傳統剛性兌付的束縛,合理規避風險,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健全現有的監管機制與懲處機制,在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明確工作內容與要求,如對各項工作的考核與約束,加強對信息披露造假、評級違規情況的管理,一旦發現該類情況需要嚴格處罰,并打造信用檔案,為各項工作奠定基礎。通過建立檔案規范現階段的市場,對債券開展優化,提升各項工作質量。
(四)打造健全的償債保障機制
做好償債保障機制的優化與實踐,以項目為基礎設置債券發行期限,以保證償債期限與項目收益相對接,保證各項工作開展現階段的發展需求,并建立償債準備金專戶與償債風險基金,結合債券本息、收益等因素開展分析,明確其完全不匹配與收益提前實現、收益延后情況的影響,以此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優化、探索相對應的償債機制與償債資金來源,以降低整體風險。結合實際情況來建立專項債券項目收入征繳與監管機制,合理對現階段的應償還債券本息開展分析,控制償債風險增大。優化債貸組合項目,做好分賬核算,建立完善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強專項債券項目資產管理意識,項目封閉運作,強化償債責任,建立健全的風險處理機制,開展風險防控。逐漸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豐富發行品種類型,以現階段專項債券領域發展方向為基礎,針對性的創新,考慮各種因素產生的影響,如強調收益性、公益性的影響,并分析總量控制、動態監督、嚴格審批等因素的限制,適當開展創新,整合當前的資源,以需求為基礎,擴大領域范圍,圍繞民生領域擴展,保證收益性良好,資金鏈條穩定,可實現市場化運作,進一步豐富發行品種類型,從而提升現階段的整體性能,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專項債券的申報發行率,以滿足當前時代發展需求。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地方債發行呈現出明顯的系統性與復雜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優化現有的模式,突破傳統的發展瓶頸,保證財政透明度,降低整體風險,提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水平。結合現階段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創新要求,結合實際開展創新,注重各項管理策略創新,完善限額管理,以專項債券安排機制、管理機制以及償債保障機制為基礎,加強市場約束環,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忠峰.推動我國預算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專家解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J].交通財會,2021,12(5):81-85.
[2]韓文琰,田靜.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歷程與展望[J].地方財政研究,2020,10(7):33-38.
[3]劉銳,龍小燕.地方政府債券銀行:理論邏輯、實踐基礎與實現路徑[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1,15(4):14-23.
[4]馬恩濤,王杰茹,齊文燕,代旭.“十四五”時期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財政,2021,15(5):39-42.
[5]蘭雄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管理問題與對策淺析——以W縣為例[J].中國產經,2021,15(5):103-104.
[6]溫來成,徐磊.項目管理、信息披露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價格形成機制[J].財政研究,2021,13(3):70-83.
[7]周宏達.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相關問題和解決對策及建議——以連云港市為例[J].大陸橋視野,2020,45(12):44-48.
[8]徐志昊.新經濟環境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產經,2021,10(2):51-52.
[9]劉志偉,張弓,裴夢迪.評估咨詢機構在地方政府專項債業務中的作用[J].中國資產評估,2021,12(1):68-71+80.
[10]龐偉,李朝升,肖鈺杰.如何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J].中國招標,2021,12(1):99-101.
作者單位: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