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民



摘 要:高職擴招100萬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當然也面臨一些問題:如人才培養目標怎么定位、怎么教、教學模式怎么改、師資隊伍怎么建,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根據生源結構呈多元化特點,學情比較復雜,學生的需求也更加多樣,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本文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確保擴招后人才培養質量不降。
關鍵詞:擴招 人才培養 教學模式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Jiamin
Abstract: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1 mill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major opportun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how to locat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how to teach,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l, and how to build the teaching staff.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According to the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 source structure, the more complex academic conditions, and the mor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dap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lutions to problem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fter the expansion.
Key words:enrollment expansion,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mode
2019年國家層面開始的高職擴招100萬,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對中國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高職擴招100萬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職擴招的重點和難點。高職大規模擴招的生源主要是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生源結構呈多元化趨勢,他們學歷不同、技能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情比較復雜,并且他們在學習上的需求也不同,有的想提升學歷,有的想學一技之長,這使高職院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高職擴招降低了入學門檻,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做到擴招不降準,這是目前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1 高職擴招主要解決的問題
1.1 擴招后人才培養目標怎么定位?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級技術技能人才。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擴招的生源主要是企業在職職工、農民工、退伍軍人,學歷有高中學歷、中專學歷或等同于高中學歷,因此他們在學習目的、綜合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與在校生相比有較大差異。對于傳統招生生源的學生,不論是普高生、三校生還是五年一貫制學生,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已相對成熟。但是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適用擴招生源學生,因此,要實現人才高質量培養,必須根據擴招生源學生實際情況專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設定、專業課程設置等方面都要重新安排,要加大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深度,根據市場和職業崗位需求設置課程,實施多元化培養。
1.2 擴招后怎么教?
由于生源的年齡結構、知識能力基礎、求學需求等與傳統生源學生有很大差異,高職院校怎么提供有價值的、針對性的教育服務,這就要求在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等方面都要認真思考,因此,如何達到標準不降,采用精準分類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1.3 擴招后教學模式怎么改?
由于擴招的生源經歷各異、家庭背景不同、學業參差不齊,適用于應屆生源學生的教學模式必須轉變,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要有適用性,教學組織要多樣化。
1.4 擴招后師資隊伍怎么建?
多元生源結構背景下,師資就成為差異化人才培養的關鍵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擴招后師資數量是否能滿足要求;二是現有的師資能力是否能滿足差異化教學的需要;三是師資專業素養能不能跟上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兼職教師,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加強校內外教師聯動,成為高職擴招后補充師資隊伍的關鍵。
2 擴招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義
為了滿足不同生源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滿足學生需求。擴招生源不同,他們在學習目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要體現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保證擴招后培養質量不下降。
2.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擴招的學生都是在職職工,他們的學習時間、學習形式受到影響,因此,教學組組織形式要多樣,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幫助學生“學得好”,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符合職業教育發展。根據擴招要求,探索適合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教育的教學模式,為職業教學改革服務,培養更高水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也為一下步充分利用優質資源開展社會培訓積累經驗。
3 擴招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
擴招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任務,我們有擴招任務的學校要積極采取措施,要保質保量完成培養任務。
3.1 開展系統的學情調研與分析
充分考慮不同生源的各種差異,研究并設計學情調查方案,通過問卷、座談、訪談等形式,對學生學業水平、技術技能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習目的和心里預期等方面深入調研,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
3.2 實現分層教學
依據各類生源不同特點,結合企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由學校牽頭,校企聯合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考核方式和畢業要求、彈性學制等。構建與新的生源基礎、生源結構相匹配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擴招生源學生單獨編班、分類培養、分層教學的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性和技能訓練教學比重,根據學生文化和技能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精準分類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分層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
3.3 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企業指導教師等形式為載體進行合作,校企統籌配置師資隊伍、設施設備和教學資源,合理規劃整合資源,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在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參與度,實施校企協合育人,如圖2所示。
3.4 開展校企雙師協同教學
組建由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組成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分工協作開展教學,建立導師制,強化個性化教學。研究解決教學組織運行、課程結構內容、學生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關注擴招生源對教學內容、培養方式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校內教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專業理論課的建設和教學任務。企業導師根據企業實際,負責技術技能實踐的教學、頂崗實習的指導。加大校內師資培訓力度,打造能勝任面向不同生源實施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隊伍。推動教師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方法與手段,增強適應和解決教學、管理、服務過程中的新情況、新要求的能力。
3.5 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
采取集中教學與分散教學相結合、校內教學和校外教學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等方式,實行學分制管理。鼓勵校企聯合開展培養,用好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鼓勵教師開發線上授課,充分利用好在線課程。在線課程學習導圖如圖3所示。
3.6 實施學分制
針對擴招生源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建立學分制,科學設計學分制度,以學分作為計量單位和衡量學生學習的成績。按規定兌換學分,免修相應專業課程。擴招生源已有工作經歷、相關培訓經歷、技術技能達到一定水平或在相關領域獲得一定級別的獎項或榮譽稱號的,經學校認定后可折算成相應學分或免修相應課程。
3.7 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
構建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考察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創新創業能力,嚴把畢業關口。
古人云:“德者,本也。”我們每位學生要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尊重科學,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舞出職業風采,唱響技能新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將思政元素引入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了解時事,關注政事,不僅拓展知識,日積月累更能沉淀思想,培養道德情操。教師不僅能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使其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3.8 構建差異化的評價考核體系
依據各類生源特點和不同的定位目標,構建差異化的評價考核體系。評價考核注重能力導向和過程評價,關鍵在于為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起到較好的引導、反饋、督促作用。評價考核體系如圖4所示。
基金項目:2019年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工匠精神培育與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融合研究(項目編號:SXSJG201932)
參考文獻:
[1]潘菊素.關于高職院校擴招百萬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7).
[2]董剛,周建松,陳秋明等.對高職院校百萬擴招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9(4).
[3]韋慶昱,姜慶華.高職擴招100萬:實踐之惑與改革之思[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1).
[4]薛峰,王成禮,藺旭鵬.基于高職擴招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轉型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8).
[5] 王姣,李春平,王桂娟.高職擴招背景下分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2020(6).
[6]羅健文.擴招背景下高職教育的“三個轉變”[J].教育與職業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