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婕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文昌 571300)
跨文化傳播的媒介很多,視頻介紹是比較形象立體的傳播媒介。“Begin Japanology”是專門介紹日本文化的由日本拍攝的海外宣傳片,每集大概30分鐘的小短片介紹一種日本文化和風土人情,由英國人主持,純正的英文發音。經研究“Begin Japanology”關于介紹日本茶道的小視頻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介紹日本茶道的基本茶會禮儀,二是介紹日本茶道的發展歷史,三是介紹茶道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小視頻中主要呈現以下四種特征。
語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與人溝通的基本工具。使用不同語言的不同國家的人們基本靠語言翻譯架起溝通的橋梁,跨文化的傳播也是依靠語言翻譯進行最初的傳播。但是語言翻譯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弱點,國家文化不同,物品種類不同容易出現翻譯出來也不解詞意的現象,在跨文化傳播中也容易因此產生文化隔閡和阻礙跨文化傳播。
“Begin Japanology”為了能夠更好地向非本國人介紹日本文化沒有選擇日語介紹配有英文字幕的方式,而是選擇了世界上比較通用的語言英語進行介紹,主持人也選擇了具有純正英語發音的英國人。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語言造成的隔閡。但是具有日式茶道文化的詞語只靠語言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非日本國家的人們對日本茶道的專用語言并不熟悉,而且很多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物件在其他國家并沒有。例如“蹲踞”“躙口”等在其他國家沒有相對應的詞語和物件,在視頻中都是直接用日語發音標注,“蹲踞”標注為“Tsukubai”“躙口”標注為“Nijiriguchi”,單看單詞無法了解詞意。因此短視頻中關于日本茶道專用詞語介紹的時候在物件旁進行標注并對于物件進行特寫,對于茶道禮儀配以情景表現的方式進行呈現。這種依靠視覺符號淡化語言隔閡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跨文化傳播中語言障礙。
隨著經濟全球化,影視作品的全球化,大眾對于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除了內在文化,視頻里面體現的美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剪輯和畫面精美的視頻能引起大眾的興趣,也會給大眾一種視頻介紹的東西具有美感的潛暗示。
“Begin Japanology”介紹日本茶道的短視頻中涉及日本茶會的介紹都會出現穿著日本傳統和服的人們、幽靜的日式庭院、符合季節和主題的掛軸以及插花和優美輕柔的點茶技藝。這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符號都給人一種素雅的美。這些素雅的美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傳遞了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內涵。在視頻中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解釋是“和諧、尊敬、清凈、平靜”,在日式光影交錯的庭院中等待參加茶會的穿著和服的人們體現出和諧的氣氛;根據季節選擇的茶會掛軸、插花和點心,不僅給素雅的環境添加了色彩,細節處也體現了主人家對于客人的尊敬。標準絲毫不差的點茶技藝是對茶道的尊重也是對客人的尊敬;在竹水流動的“蹲踞”處洗凈雙手,不僅體現了靜手也體現了靜心,這就是“清凈”;在通常需要4個小時才結束的茶會上靜坐等待點茶的人們體現了內心的平靜。這些精神元素給予了日本茶道更高的文化內涵,也重新塑造了日本干凈無爭、日本人友善有禮的國際形象,為日本的國際地位和跨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不僅日本人在飲茶,作為茶原產國的中國乃至全世界160多個國家與地區近30億人都有飲茶的習慣,因此很多非日本國家的人們觀看視頻時會有認識上對于茶的共通。
在共通的基礎上,視頻中出現了日本茶道特有的一些工具,例如茶碗、柄勺、茶罐、建水和大碗茶等,這些不同于本國飲茶工具的器皿會引發異文化者的興趣,進而促進跨文化傳播。短視頻還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并極大程度上賦予了文化的內涵。例如茶碗,短視頻中介紹茶碗是根據茶會的主題進行挑選,一般不會選擇顏色鮮明的茶碗,這體現了主人家希望照顧到每一位參加茶會客人的心意,這就體現了日本茶道的內涵“敬”。又如共飲一碗大碗茶,所有參加茶會的人相互傳遞共同飲用一碗大碗茶,在旁邊人的幫助下飲茶,每個飲用完的人需擦拭飲用處再傳遞給下一個人,這就體現了日本茶道中的“和”,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這種異文化的不同物件不僅可以引發興趣,更能夠引起對于異文化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Begin Japanology”介紹茶道的短視頻中提出了茶道的茶室與現代日式建筑的結合,在傳承傳統茶道文化的基礎上嘗試與現代建筑特點融合創新,研究與現代結合的日本茶道。同時針對小學生設計感恩父母的茶會,小學生們自己準備茶會茶點,為自己的父母點茶,將日本茶道與小學生教育結合,用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下一代,賦予了日本茶道教育使命和傳承的生命力。這些內容讓異文化者體會到了日本茶道延綿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傳統與現代
我國也拍攝了一些關于茶文化的紀錄片,全英文介紹的只有一部,就是美國佐治亞州公共電視臺與開設了茶文化專業的浙江農林大學聯合攝制的《中國茶:東方的萬能藥》。這個紀錄片從美學的角度來說無可挑剔,獲得最佳燈光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剪輯獎,最佳攝影攝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紀錄片題材獎等六項艾美大獎。但是對比“Begin Japanology”這部介紹日本茶道的短視頻,從內容上來說有幾個明顯不足的地方。
一是沒有對文化內涵進行明確的定義。紀錄片中介紹了我國茶的歷史,將我國的茶與宗教、藥用等聯系一起。講述主要提及茶的保健價值,沒有像《日本茶道》短視頻中對茶道的“和、敬、清、寂”內涵進行解釋。異文化者只能觸及文化的表面不能觸及文化的內在,并不利于跨文化傳播的開展,也不利于中國形象的建立。
二是忽略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中國文化不僅是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同樣是中國文化。但是我國的許多紀錄片只注重于宣傳傳統文化,忽略了現代文化的跨文化傳播。《中國茶:東方的萬能藥》中提及的都是例制茶精髓在于水的古老茶文化,沒有茶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這在我國跨文化傳播中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導致很多異文化者對中國的印象符號是“中藥”“功夫”“長城”等傳統文化詞匯,這不能拓寬文化的廣度,也容易在國際上建立我國刻板的國際形象。
我國近幾年一直提倡“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我國為了爭取更多地國際話語權,除了提高綜合國力外就是塑造立體的中國形象。例如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中醫中藥在病人治療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匈牙利,華人貼出了“我們中國自古就有‘大疫賑災’的傳統,現在我們所有的中醫湯藥全部免費煮泡提供給大家飲用,不取分文”的告示,趕來喝藥的人里面還有不少外國人。這就是傳統中醫中藥“和”文化在現代文化中的延續,是與現代共同抗疫、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地相結合。在進行跨文化傳播的同時就很好地展示了我國“博大精深”與“大國的擔當”的國際形象,這在我國的跨文化傳播中非常值得學習。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