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241000)
(2021年1月23日全國高三“八省聯考”數學第7題)已知拋物線y2=2px上三點A(2,2),B,C,直線AB,AC是⊙I:(x-2)2+y2=1的兩條切線,則直線BC的方程為( ).
A.x+2y+1=0 B.3x+6y+4=0
C.2x+6y+3=0 D.x+3y+2=0
分析該題綜合性強、解法靈活,考查了拋物線與圓的簡單幾何性質,方程的思想,直線與圓、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知識,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體現了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等數學核心素養.試題看似簡單、明了,但內涵豐富,本文嘗試對該題從不同的角度予以思考,給出不同的解法,并揭示出問題的命題背景,最后總結出該類問題的通解通法,以發揮該題的最大價值.






評注考慮到直線BC的方程受到直線AB,AC的制約,于是考慮將AB,AC兩條直線的方程同時和拋物線聯立,得到三個公共點A,B,C縱坐標同時滿足的方程,通過提取公因式舍去點A,得到關于B,C的方程3y2+12y+8=0,結合y2=2x,得到直線BC的方程.該法過程簡潔,運算量小,不失為一種巧妙解法.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解題就像采蘑菇一樣,當我們發現一個蘑菇時,它的周圍可能有一個蘑菇圈.”解答完本題后,筆者有如下變式探究:
探究1 已知⊙I:(x-2p)2+y2=r2(r>0)與拋物線y2=2px無公共點,拋物線上三點A(2p,2p),B,C,滿足直線AB,AC是⊙I的兩條切線,求證直線BC的斜率為定值.

既然圓的半徑可以一般化,條件可簡化為kAB+kAC=0,由此,得到如下結論:

若點A為拋物線y2=2px任意一點(異于坐標原點O),結論變不變呢?


由此,得到如下結論:

說明特別地,結論2中的y0=2p,即為結論1.
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統稱為圓錐曲線,三者之間有很多可類比的性質,體現了圓錐曲線的內在統一,于是筆者對橢圓與雙曲線進行了探究.

證明設B(x1,y1),C(x2,y2),則lAB:y-y0=k(x-x0),lAC:y-y0=-k(x-x0).



由此,得到如下結論:

類比可得雙曲線中的如下結論:

由于橢圓經過伸縮變換,可以得到以坐標原點為圓心的圓,類比可得如下結論:

說明限于篇幅,結論4,5的證明可參照結論3的證明.
考慮平移變換,對于圓心不為坐標原點的圓,容易得到如下結論:

基于上述討論,筆者猜想:若直線AB與AC無限靠近直至重合,則B,C兩點可以視做點A關于x軸的對稱點,根據對稱性,此時直線BC的斜率與曲線在點A處切線斜率互為相反數.筆者利用幾何畫板分別在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上探究,發現猜想正確,考慮將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統一為二次曲線方程Ax2+Cy2+Dx+Ey+F=0,得到如下結論:

說明限于篇幅,結論7的證明留給讀者思考.
通過上述研究發現,我們可以將問題概括為斜率和為定值的相交弦問題,解法3(雙直線方程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該類問題的新思路,下面我們通過一道高考真題及其變式來理解這種解題方法.

(1)求橢圓C的方程;
(2)設直線l不經過P2點,且與橢圓C相交于A,B兩點,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和為-1,證明:直線l經過定點.


變式將(2)中的“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和為-1”改為“若直線P2A與直線P2B的斜率積為-1”.

評注例1及其變式,沒有采用傳統的聯立直線l與橢圓方程,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韋達定理解題,而是利用直線P2A與P2B的雙直線方程與橢圓方程聯立,得到關于P2,A,B三點的曲線系方程,利用分解因式的辦法舍去點P2,得到直線l的方程,相較于傳統法,解答過程過程簡潔,運算量小.
通過上述討論,不難發現,若題中條件符合兩條相交弦所在直線的斜率和(或積)為定值,則利用雙直線方程與曲線方程聯立,利用斜率和(或積)的定值,可以巧妙解題,具體步驟總結如下:
雙直線方程法步驟:
(1)寫出兩相交弦所在直線的點斜式方程y-y0=k1(x-x0),y-y0=k2(x-x0)(其中(x0,y0)為相交弦的交點坐標,k1,k2為兩相交弦所在直線的斜率);
(2)寫出雙直線方程[y-y0-k1(x-x0)][y-y0-k2(x-x0)]=0,利用斜率k1,k2的定值關系將其化簡;
(3)將(2)中所得雙直線方程與曲線方程聯立,得到兩相交弦的端點(共三點)坐標滿足的曲線系方程,通過因式分解舍去點(x0,y0),得到含有參數k1,k2的直線方程.
例2(2019年北京卷·第18題)已知拋物線C:x2=-2py經過點(2,-1).
(1)求拋物線C的方程及其準線方程;
(2)設O為原點,過拋物線C的焦點作斜率不為0的直線l交拋物線C于兩點M,N,直線y=-1分別交直線OM,ON于點A和點B.求證:以AB為直徑的圓經過y軸上的兩個定點.
解析(1)C:x2=-4y,準線:y=1(過程略);

評注注意到直線OM與ON為相交弦,考慮直線OM與ON的雙直線方程與拋物線聯立,通過因式分解舍去點O,得到直線MN的方程,利用直線MN經過焦點,得到斜率積為定值,接著將斜率積轉化為A,B兩點橫坐標關系,接下來問題迎刃而解.

(1)求E的方程;
(2)證明:直線CD過定點.



1.一題多解,提高解題能力
數學離不開解題,數學研究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數學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善于解題.可見,解題是一名教者的必備技能,技能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積月累.數學解題是鞏固基礎知識、落實基本技能、感悟思想方法、提升思維敏銳度的系統活動,所以對一道典型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解答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從三個角度分析“八省聯考”的解幾小題,得到三種不同解法,第一種解法屬于最常用解法,先設線再求點,計算量大,過程復雜,第二種方法根據題目特點,先設點再求線,優化了解題過程,簡化了計算,第三種解法抓住題目斜率和為定值的兩條相交弦的命題背景,采用雙直線法,巧妙自然,富有創意.
2.變式推廣,尋求多解歸一
“八省聯考”的數學試卷由教育部組織命制,每一道試題凝聚著命題人的心血與智慧,是命題者反復考量與打磨才成型的,對新高考的教學具有導向性與啟示性.對典型試題進行逆向探究、引申探究、類比探究等,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筆者將試題一般化處理,得到結論1和2,運用類比的思想方法,探究橢圓、雙曲線、圓,依次得到結論3、4、5和6,最后將四種曲線統一為二次曲線,得到結論7,體現了二次曲線內在統一.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運用上述方式,定能教會學生處理同類問題的通解通法,避免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多解歸一的目的.
3.總結通法,形成模式化解題策略
通過分析、對比、歸納,概括出一類問題的公同特點,依此特點制定規范的解題步驟,形成模式化解題策略,這樣就可以教會學生處理同類問題的通解通法,避免題海戰術,減輕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我們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就可以有效鍛煉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新性,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解題水平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