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歡
◆摘? 要:目前,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記憶,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在語文閱讀活動中思維能力。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轉變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平臺,將一個專題或者一個知識鏈整合起來,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實現知識的融合,將復雜的事物變得更加直觀和簡便,提高學生快速獲取并處理不同知識及信息的能力,并實現預定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思維導圖應用
1認識“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由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首次提出。思維導圖是一種基于大腦的自然思維方式,它通常是通過帶順序標號的樹狀的結構來呈現一個思維過程,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使思維過程可視化和可操作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在大腦中繪制出具有邏輯的圖形。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興趣點進行圖形的設計,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文本的理解會有不同,那么他們所繪制的導圖也是不同的。為了聯系各個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利用箭頭和線進行知識點的連接,使思維導圖簡潔,美觀,將文本的內容展現得一目了然。
2思維導圖在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課前準備
想要思維導圖融合到學生的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課前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教師可將作業做一些改變,改教師講讀為學生自讀,自讀的過程就是學生鍛煉思維的過程。在自讀之前,布置好制圖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來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在進行小說文本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以小說的三要素為制圖核心,在預習階段讓學生以小說的人物或故事或環境作為一個中心來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需要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將不同的關系用不同的顏色來進行繪制。當然,自讀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制圖也是要建立在對文章進行一定程度的把握的基礎上,教師要盡早就為學生布置下思維導圖創作的任務,學生完成制圖后,教師將所有圖收集起來,進行逐一批改,在課前根據做批改中發現的問題來進行針對性指導性教學,以此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里以及產生錯誤理解的原因所在。
2.2課上教學
學生進行完課前預習環節之后,他們會對整個文章內容有了粗淺的把握,基于此,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要有針對性。在課堂中,教師要先教導學生正確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然后將自己的思維導圖盡可能的繪制完整和美觀,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來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利用邏輯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尋找自己的遺漏點。接著,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們在課堂之中更多的應用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代替課堂筆記。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地把握住課堂的重點,就能夠更加自覺、更加系統化的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用幽默的筆觸描繪了菲利普夫婦、于勒、若瑟夫等人物。批判了資本主義國家拜金主義思想和行為。它展示了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除了精彩的故事情節外,它的主題也引發了讀者的深刻思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搜集資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6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讓組長來負責整個小組職責內容的分配。兩組圍繞小說的人物進行繪制,兩組圍繞故事情節進行繪制,兩組圍繞環境背景來進行繪制。組長先與組員進行討論,再由小組中的每個同學對應的中心點來進行內容的補充。最后,在展示期間可以由組長來進行內容的展示,也可以由不同的負責人來進行講授。而當所有的小組都表達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思維導圖制作情況以及學生的講解情況來進行評分,哪個小組思維導圖繪制最快、思路最清晰,他們就是當天的優勝組,優勝組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讓小組內的同學積極地合作,又能夠讓班級中不同的小組之間互相競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2.3課后鞏固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教學時間絕不能僅僅限制于這短短的課上40分鐘,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同時更不能忽視學生在課后的復習和鞏固。在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也充分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首先,教師可以更多地將作業的完成形式設置為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在課后盡可能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和加深理解,將課堂上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通過思維導圖來將課堂所學整合成更加立體的思路,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的儲存。在進行小說閱讀的教學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根據一定的思維進行內容的講解,這樣在課堂結束后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一系列線索來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教學小說《最后一課》時,老師應該首先介紹文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精讀精講,學生大概能體會到小說中的愛國主義,但不能完全理解,因為我們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國家之危亡,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討論和自主學習的時間,他們完全可以通過社會背景的了解和查閱相關資料,深刻體會《最后一課》背后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多進行討論,反復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學習策略,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文本的脈絡和精神主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教師要做到更多地將思維導圖與各種教學方法進行結合,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可以真正得到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語文的小說閱讀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寶典[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13.
[2]湯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思維導圖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1).
[3]張會清.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教學實效[J].小學語文教學,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