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云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進步和發展,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時代氣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話題之一。初中語文教學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節點,處于心理、生理重要變革時期的學生,需要得到更有效的文學、語言教育引導,使其更積極地把握自身發展契機,在學習中展出更多天賦和才能。本文將對農村地區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策略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農村地區;教學分析;優化策略
農村地區在自然環境方面有著更突出的優勢,有助于學生對文學、意象的理解和想象。但另一方面農村地區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有限,學生日常學習的紀律渙散等,都成為影響學生能力、成績提升的重要阻力。對此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發揮農村地區的優勢條件,對存在的不利條件嘗試進行積極改革和優化,使農村地區的語文課程教學和社會發展保持平衡,為學生的長遠能力發展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一、農村地區的教學紀律渙散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意識較差
農村地區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以外的事情上。在熟人社會的環境下,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被逐漸削平,在學習中缺乏危機感,導致其在學習中無法做到全心全意。教師在教學中要嘗試讓學生走出“舒適區”,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促進學生將更多精力放到對語文知識的鉆研探索上。
(二)家庭教育問題
農村地區家庭教育質量的相對降低,成為誘導學生學習無法集中精力的重要因素。農村地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學生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虿糠指改赣兄蔚慕虒W思路,都使學生的反抗意識不斷提升,對課堂學習愈發的厭惡和抵觸。1此外留守兒童問題,也使學生在生活中缺乏有效的照顧和管教,導致其行為逐漸變得不受約束,對學校的管理教育十分輕視,增加了其在學習中“誤入歧途”的風險。
(三)集體學習氛圍問題
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客觀環境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潛在的影響。其他學生的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思路,乃至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態等,都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多樣的理解,更多情況下學生的學業有逐步荒廢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管理中能要嘗試對課堂教學的氛圍進行積極控制,讓學生對課堂學習保持持久的關注和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切實提升的優化策略
(一)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素養進行評估和提高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傳統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深受儒家教育和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中對學生有批評思維,對學生的成績更加重視。在農村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最終可能演化為只針對少數學生進行,其他學生被相對逐漸忽視。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對此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對先進的教學經驗進行調查和了解,在課堂教學中總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教學方案,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到更有效的培養。如教師對網絡教學資料、方法的整理,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調查,提升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展示出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學校也可以組織更多的校際交流活動,開展對教師教學素養的考核和評估等。
(二)教師保持人本化的教學思路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語文知識是一門長期積累的學科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耐心,做好長期教學創新的準備等。例如教師熱情的演講方式,對學生問題進行更幽默地處理和化解,保持家訪教育工作等,對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傊處熞浞职l揮自己引導者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樂觀學習態度和生活希望,促使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做出更積極的嘗試。
(三)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訓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基礎內容開始,訓練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使其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等。如在初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硬筆書法進行講解,鼓勵學生養成練字的書寫習慣,對自己的文字風格進行修正和改造,輔助學生建立基本的語言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進行總結式講解,彌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知識空白。如在對語言修辭語法的總結,對框架性閱讀思路的總結,對詞性、語序、語法問題的總結等,使學生有足夠的“工具”開展自主學習和閱讀。最后教師可以通過預習教學的方式,將閱讀問題安排到學生的作業中,鼓勵學生提前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思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思考能力,使學生的學習經驗得到更有效的積累。
(四)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學習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對學習問題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靈活地學習思維得以碰撞和交織,提升學生的課堂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對問題探討展示更多的能力和天賦。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對學生進行監督和指導,提升學生的榮譽心理等。
(五)開展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農村地區教師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優勢,給學生更多樣的實踐訓練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周任務”,鼓勵學生在一個星期內對某地區進行走訪、訪問,最后寫下自己的游歷經歷和報告。教師也可以積極搜集生活中的文學元素,放到課堂中和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和賞析,培養學生的審美鑒別意識等。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假期生活中積極體驗生活,思考其中的文學意象、價值等,促進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長期關注。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是改變學生學習素養的重要契機,也是對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挑戰。教師需要結合“當地”的教學環境,提出更生活化、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造計劃,對學生的學習素養進行重塑和完善,使學生從語文課堂學習中收獲更多積極體驗。
參考文獻
[1]邵崇星.新課改背景下農村中學語文作文高效教學方案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3).
[2]韋東.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讀天下(綜合),2019(25):020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