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情感可分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美的情感。態度是在一定情景下個體對人、事或事件,以 一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出發點,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放到了和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為總體目標之一提出來 ,強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1.1借助有 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一切知識都是從感知開始,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應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愛好,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生活形象的游戲融為體,引導他們由具體形象過渡到抽象思維。如果在教學中設計一個數學游戲,將使學生的思維處于學習興奮狀態中。
1.2創設競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兒童上進、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如教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在課的開始,采用對比的方法編排了兩組口算題進行比賽。第一組為三位數加、 減整百數: 485+300、567 -500、234+200; 第二組為三位數加、減任意三位數:485+299.567-498、234+197。計算第一組題的同學,算得又快又對,獲得冠軍。計算第二組題的同學認為這樣的比賽不公平,理由是第一組題加、減的都是整數,難度小;而第二組題加、減的不是整百數,計算時需要進位或退位,難度較大,計算的速度慢。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如果我們掌握了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第二組題照樣會算得很快。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場比賽,看誰能最先掌握加、減法簡便運算的方法。教師充分利用比賽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他們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2科學引導,讓學生有疑可質
從心理學角度說,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因此教師有責任呵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理,并從中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主動性。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讓學生任意出一組數, 教師馬上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馬上就產生質疑:為什么會這么快的答對,是巧合嗎?教師究竟有什么好辦法?通過質疑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給學生一個探索的空間,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如此一來, 學生的疑問也自然地產生了。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學起來感到吃力,有時學過了又忘記了。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掛上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這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探索意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教學者在教學數學知識之前,組織學生參觀或收集生活中相應的數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
4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抗挫的內驅力
不少學生在學習中有厭學情緒,經不起挫折,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對數學缺乏興趣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學規律告訴我們,非智力因素是決定學生耐挫力大小的關鍵因素,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在課前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和容易出錯的地方,科學安排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教材內容變成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問題,轉化為學生的欲望和需要。如在小學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可以用兒歌來幫助記憶公式,用圖表來概括定理,用剪紙拼湊來證明有關命題,數學中的概念、定理雖然抽象,但都來自實踐,都可用打比方、模擬實際問題等方法增強趣味性減少枯燥感。當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獨創性,并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思想,掌握一些數學方法,學會解數學問題的一般策略和程序,提高數學知識素養,從而減少受挫機會。
5在實踐中培養數學情感
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新的課程標準中強調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在探究性的學習中.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復雜的情感歷程,以情感為動力,解決問題,完成課題,例如學習了“統計”知識后,讓學生統計下自己的家庭每月的收入與開支,讓學生感受到節約的美德,體會父母的辛苦,也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以及學習數學的成功和自信。
對于以學習間接經驗的學習,親身的體驗培養和加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實踐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有效途徑,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廣闊天地。
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廣闊的心胸,和諧地發展各方面的素質。
作者簡介
馬立敏(1977—),女,漢族,吉林長春人,一級教師,本科,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