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鮮梅
【摘要】目的:探討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予相應的解決方案。方法: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工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結果:公共場合衛生監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法律體系不健全,管理資源缺乏,硬件設施不足,衛生安全意識不足以及處罰力度不足。結論: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增強衛生管理力度,增強公共衛生場所硬件建設以及提高公共衛生意識等措施是解決公共場所監督管理的有效策略,有效保證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底,進而降低公共場所傳人疾病的風險。
【關鍵詞】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問題;策略
公共場所顧名思義是指廣大的開放公共場所,主要是人群聚集活動的場所。近些年,發生各類的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提出重大挑戰,給我國造成了巨大沖擊,努力防控疫情,減輕對我國的經濟社會影響。近幾年,我國經濟得到大力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公共場所也大幅度增多,特別在節假日入更是人山人海,物多車多,明顯加大了疾病的傳播風險,不僅給公共場所衛生管理的工作人員增加更多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難度。在應對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我國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但是也發現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本文探討公共場所里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予相應的解決方案。
1 公共場所里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公共衛生意識不足
近些年,我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國家對于公共衛生場的建設投入力度逐漸加大,導致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工作強度加大,監管部門不能全面兼顧。一般在發生大規模集中的突發事件后才會意識到這些問題,導致大家對公共場所傳播疾病傳播的危險意識過于欠缺。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的公共衛生意識不足,重視都不夠,導致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執行。
1.2 公共場所衛生監管人員及資源不足
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公共場所不斷增加,公共場所衛生管理人員數量不足,工作經費也缺少,相關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基層管理部門。由于各種資源缺少,出現監督力度嚴重不足和管理明顯不到位的情況,特別是許多的公共場所的基礎設施和物品明顯不足,一些比較小的場所連最基本的消毒物品都沒有,有的公共場所就算有也是基本不能使用的。
1.3 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讓各個城市的公共場所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原有的衛生管理條例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對違法經營者的處罰力度、準確度,還有管理條例的威懾力方面有所欠缺。1987年和1991年,我國分別頒布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至今已經超過20年,社會不斷發生迅猛變化,新的公共場所猶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例如減肥中心、按摩中心、健身中心以及地鐵等,同時也由于《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長時間未修訂出現一定的漏洞,導致公共衛生管理監督工作不能有效執行,存在一定隱患。
1.4 處罰力度不夠
在我國制《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要求管理部門根據為分情況進行處罰,但是由于具體的執行明細不夠明確,導致在執行處罰是無法可議,特別是《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未明確情節嚴重,責令停頓,吊銷執照的具體情形,公共場所衛生管理人員在執法實施中,對于情節嚴重,責令停頓,吊銷執照等具體操作無法明確量裁,對于公共場合衛生嚴重不達標的經營者的處罰措施不夠明確,只是罰款,再無其他明確行政措施;對于不配合公共場所管理人員工作的經營者只是原則性的規定,都沒有具體的措施。處罰的程度不夠細化明確,處罰中指提及警告,罰款,停業整頓以及銷執照,罰金最高有2000,最低200,相對較少,不能對其產生震懾作用,阻礙衛生管理工作人員的有效執行各種處罰措施。
2 對于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出現問題,給人相應的方案
2.1 增強公共衛生意識
為了促進國家公共衛生的工作的深入展開,廣大群眾自覺杜絕不明行為和不良陋習,維護公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傳播途徑,形成良好風尚,廣大群眾要增強社會責任,增強衛生意識,創造整潔環境,提高防御和戰勝疾病的能力。目前,全面大力宣傳公共衛生安全,通過微信,微博,小視頻等各種新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公共衛生安全,進而有效提升社會大眾公共衛生意識。
2.2 增加公共衛生場所的硬件建設
相關報道表明,只有創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及時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通過應對重大衛生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不夠完善,應該加大經濟投入,提升防控能力,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提高對于基層公共場所的支付比例,提升公共安全設備配置[5]。對于公共衛生場所進行徹底檢查,有衛生硬件缺失或者不足的場所應及時進行補充,對于執行不到位的工作人員應該給予處罰。特別是疫情期間要求對于公共場所必須配備的消毒設施,公共場所的公共接觸部位如門把手、水龍頭、坐便器等保持清潔,每日進行消毒機消毒,每日進行2次~4次,對于環境垃圾,日產日清,垃圾容器,每日清洗保持干凈。只有創建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在疫情來臨之時,進行有效防控,才能高效地維護人民健康。疫情期間,應設置應急區域;在公共場所或者公共場所內設置應急區域,有疑似癥狀的人員出現時應及時送到應急隔離,加強健康檢測;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經營單位應給予合理的安排員工輪休。出現疑似病例時,例如員工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癥狀時,應該安排就醫,專業人員指導其他工作場所進行消毒。經營場所應該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始排查隔離。
2.3 加強衛生管理監督的力度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公共場所中各種違法活動更加隱蔽,更加富有欺騙性,及違法活動更多,對社會帶來極大影響。對于衛生管理人員,要組織培訓學習,進而掌握有關懲罰制度,提高業務質量。增加衛生管理人員,進而有效提高公共衛生場所監督工作的質量,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有效執行管理懲罰措施。對于不合格的公共場所,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增加處罰數額,起到震懾作用,對于情節嚴重者直接吊銷衛生執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制要轉變職能,要做到監督與服務相結合進行監督,同時重視對管理單位的事后監督管理,切實從人民群眾的安全角度出發,加大管理力度,努力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的監督管理體系。隨機抽查是加強事后管理的重要手段,深入推進改革內容。日常監督和隨機抽查雙切換模式,加強對于衛生管理工作的執法處罰力度,有效提升監管質量和效果,共同構建安全的環境。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所對于公共場所,例如住宿行業,美容美發,游泳館以及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開展了專項的監督抽檢工作,進行專業疫情措施防控,聯合排查,摸清公共衛生安全隱患,重點地區開展聯合執行,將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底,確保人們的生命安全,共同構建安全的公共衛生環境。
2.4 提高公共管理場所負責人的素質
在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工作過程中,對于公共管理場所負責人要進行公共管理意識的培養,要讓公共管理場所負責人認識到公共場所衛生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對其進行定性培養,加強對相關內容的認識,同時要不斷改進管理方案標準,根據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改善衛生管理方案。公共管理場所在運行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各種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保證日常生活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2.5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近些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舊的法律法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需求。通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管理人員有法可依,同時建立了健全的監督管理系統,明確各自的責任和任務,避免執法重疊或無人監管的現象發生。完善和修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要適當增加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完善不完整的條例,設置關鍵檢測指標,對于關鍵檢測指標不符合的應實施處罰,明確各級各類公共場所的監督程序、方法、內容、步驟等。為創建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有效落實《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國家的城市創建,進一步強化公共場所的監督管理,有效提高衛生監督管理水平。
2.6 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
相關部門在招聘衛生管理工作人員時,應提升招聘要求,盡量選擇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確保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滿足公共衛生管理的要求。在對執法人員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應組織定期培訓來提升專業素質,促進公共衛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執行。提高公共衛生人才在社會的地位,出臺新的公共衛生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準入試用考評和晉升機制。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包括財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進而擴大管理隊伍規模,采購日常監督管理工作所需的設備,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在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過程中,應加強對于法律法規方面的培訓,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培養,重視提高法力執法人員的素質。公共場所衛生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根據專業的法律法規知識對于違反條例的相關單位和人員給予明確處罰,確保公共衛生管理工作高效執行。
3 結論
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促使我國衛生管理部門做出積極調整,特別是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對于社會穩定的意義重大。公共場所在人們的生活過程中必不可少,它的衛生安全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對公共場所中老年人和兒童來說更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抵抗力相對較弱,感染疾病幾率較大,導致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公共場所衛生管理過程中,必須通過衛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完善,執法人員素質的提升,健全公共場所管理監督體系的建立,有效保證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底,進而降低公共場所傳人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