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 要: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招收智力障礙學生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來說,勞動教育的根本在于使智力障礙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勞動技能,能夠適應社會,最終實現自食其力,回歸主流社會。吐魯番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85%以上為智力障礙,按照“課堂就是實踐,實踐就是課堂”理念,本文立足于吐魯番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現狀,探索開展智力障礙學生生活實踐、勞動實踐的培養研究。
◆關鍵詞:智力障礙;學生;勞動實踐;社會適應;探索
吐魯番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立于2015年,該校是吐魯番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貫制,對全市智力障礙和聽力、言語障礙兒童進行教育和康復的學校。截止2021年,在校生已達到160人,教學班14個,其中培智班12個,智力障礙學生139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86.9%。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教育,使其學會生存、學會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勞動技能,最終實現自食其力意義重大。
一、吐魯番市特殊教育學校智力障礙學生現狀分析
在6年多的辦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培智學生入校年齡早已超過正常入學年齡,據統計,我校學生入校時年齡已超過13歲的共有35人,占智力障礙學生總數的25.2%。如按照《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按部就班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文化知識教育,而忽視對學生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學生離開學校后依然不能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因此如何有針對性的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的培養,既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又滿足其是會適應發展需求,是我們探索開展實踐教育的初衷。
二、開展實踐教育的重要性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雖然已經頒布,但由于區域、校際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尤其對于成立剛滿6年的學校,無法僅根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進行施教,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教育的發展,培智學校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基礎的文化知識層面,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智力障礙學生的發展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為其將來的生活、勞動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因此,以國家課程為依據,在充分考慮本校地域特點、校本資源和學生特點的前提下,開展實踐教育,進行課程建設成為學校的當務之急。
三、探索開展勞動實踐教育
1.培養生活技能,實現生活自理。我校大多數智力障礙學生生活不能自理,溝通困難,甚至有暴力行為,出于對殘疾孩子的可憐,教師往往會全權代理,包攬學生的一切,幫學生洗漱、穿衣、喂飯,甚至上廁所,因教師替學生包攬一切使學生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結果造成自己能做的也不會做更不愿做,如此只會加重家庭乃至社會的負擔。 因此,學期初,老師們把工作重心放在讓每一名孩子生活能夠自理的目標上,針對學生缺陷進行生活技能的培養,如引導學生每天打掃室內外衛生30分鐘,晚上就寢前整理內務30分鐘,教師指導學生掃地、拖地、擦桌椅,宿管老師手把手教學生穿衣、疊被、打掃宿舍,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班主任向家長明確要求學生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通過教師的指導,家長的配合,學生慢慢養成天天勞動的習慣,生活技能得到逐步提高。目前,絕大多數智力障礙學生能自己穿衣、洗漱、用餐,懂得要把教室和宿舍的物品擺放整齊。
2.開設勞動實踐,培養勞動能力。我校學生家長大多是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學生對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有直觀印象,為培養學生簡單的生產勞動技能,學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課堂內外的學習與實踐,課堂內,通過教學視頻播放植物從播種、栽培、施肥、澆水的全過程,通過反復觀看,學生逐漸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知。課堂外,學校利用西北角十余畝空地,為每個班級開辟小菜園,探索開展農業實踐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在小菜園種植農作物及蔬菜。通過植物知識學習和種植實踐,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主動參與到小菜園的栽種、施肥、澆水、除草等勞動實踐活動中,收獲的綠色果蔬補充到了學生營養餐中,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們分外自豪。通過勞動實踐,學生身體協調機能得到增強,更體會到勞動產生的價值,主動投入到勞動實踐中的積極性與日俱增,勞動育人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3.嘗試走出校園,逐漸回歸社會。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實踐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其成為自理、自立、自強的人,基于此,學校創造機會讓智力障礙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豐富多彩的主流社會,與正常人充分接觸、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接納。如學校組織12名唐氏綜合癥學生乘坐公交車前往新華書店,唐氏綜合癥學生均有發音缺陷,見到生人害羞等身心缺陷,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們挑選出喜歡的圖書,走到收銀臺付款,第一次集體外出、第一次自己挑選圖書、第一次自己付款,這些“第一次”使“糖寶寶”們獲得與他人接觸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對其適應能力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著正向的影響和幫助。培智班學生艾斯卡爾入校時已經16歲,為讓其早日掌握生存技能,學校安排負責后勤的老師一對一對其進行鴿、兔、雞的飼養培訓,通過一年多的實踐,該生基本掌握了飼養經驗,艾斯卡爾達到用工年齡后,學校將他納入公益性崗位,目前,艾斯卡爾已由學生身份轉變為學校后勤人員,專門負責學校各種家禽的飼養及管理,每天按時上下班,每月領取固定工資。
近年來,我們通過對智力障礙學生勞動技能的堅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實效,目前,學校60%以上的智力障礙學生已具備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20%左右的高年級段智力障礙學生已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能夠主動幫助務農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學校后勤人員艾斯卡爾通過勞動技能培訓已實現自食其力。針對智力障礙學生實施勞動實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會勞動是其走向生活、適應社會的基礎,只有打好勞動基礎,才有可能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使其成為殘而不廢,回歸主流社會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王輝.我國培智學校校本課程改革研究的現狀、反思與展望.中國特殊教育,2010(12):1-6
[2]鄧猛、景時.特殊教育最佳實踐方式及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中國特殊教育,2010(09):5-1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援疆立項課題“智力障礙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編號:XJK20BY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