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千紅 顏景霞 寧靜
◆摘? 要: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忽視勞動教育、輕視勞動、好逸惡勞等錯誤觀念,因此在高校尤其是醫學類高職院校強化勞育課程的育人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勞動教育現存的問題,并找出導致此類問題的原因,同時提出了完善勞動課程的原則,對今后的勞動課程的建設具有啟示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育人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曾說:“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尚、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勞動教育課程不僅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更是具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等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的功能。
對于醫學類高職學生來說,通過勞動教育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作為醫療工作者的擔當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00后”的大學生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全家圍著自己轉”的生活,導致他們的勞動體驗和勞動意識越來越淡漠,處于長期脫離家庭、社會的勞動實踐活動。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思想方面形成了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甚至形成了鄙視勞動的想法;身體方面,由于長期缺乏勞動實踐鍛煉致使身體素質較差、手無縛雞之力;在工作中常常出現缺乏合作精神、獨立處理事情能力較差的現象。綜上所述,在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具有重要理論及現實意義。
二、勞動育人的基本內涵
《辭海》將勞動教育定義為“德育的內容之一。”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是指,要讓學生在系統學習文化知識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加日常生活、生產和服務性勞動,即在將教育與生產勞動作為兩個獨立系統的基礎之上,通過科學技術將二者有機結合,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具有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的時代新人。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大學生肩負著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艱巨任務,因此勞動育人作為高校育人的助推器,要組織高校學生參加家庭及社會實踐勞動,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形成獨立自主、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的高貴品質。對于醫學類高職畢業生來說,他們肩負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這種以勞求“善”、大愛、大德、大情懷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
1.長期對于勞動教育的偏見。我國自古崇尚儒家思想,孔子的“學而優則仕”思想一直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優秀人才形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逐漸形成了鄙視勞動,想擺脫勞動的思想。除此之外,在大多的文學作品里,受到壓迫和剝削的常常是勞動人民,并且勞動的過程也極其艱辛。這些都是讓大眾對于勞動望而卻步的歷史原因。在當今社會,腦力勞動者同體力勞動者無論在收入和社會地位上的差距越來越懸殊,這就導致了普遍重視腦力勞動而輕視體力勞動的現象,于是整個社科教育、家庭教育將幾乎全部教育中心放在知識文化的學習及腦力勞動者的智力培養,忽略了人才最基本的勞動教育。陶行知曾經說過:“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因此,現代社會應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性人才。
2.勞動教育缺乏多樣性及創新性。通過前期的調研發現,勞動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多數高校組織學生進行打掃教室衛生、實驗實訓室、志愿者服務等。其中,以校園內的體力勞動為主,在形式上缺乏創新性,除了打掃教室、實驗室衛生,就是寢室衛生,給學生造成勞動教育就是打掃衛生、干體力活的錯誤概念。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一成不變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們有了厭倦情緒,產生抵觸情緒。究其原因是由于沒有明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缺乏勞動教育形式的創新,沒有實現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
3.高校對勞動教育的忽視。目前依舊有很多高校更注重學生在成績及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片面的追求學生在智力方面的發展,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以此來證明學校的辦學水平。由于高校長期的忽視,導致在勞動教育方面缺乏資金的投入,同時缺少相關科目、學科建設及專業師資人才。因此,科學完備的管理及保障機制是高校勞動教育能順利開展的關鍵,沒有健全的勞動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很難落實。高校不能這樣將勞動教育繼續流于形式,而應該注重如何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四、高職院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新時代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承載著培養合格建設者、接班人和開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雙重任務,強化勞動教育首先要找準勞動與教育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的結合點,設計規劃好勞動教育實施方案。通過勞動教育,建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通過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明白勞動不分貴賤,尊重普通勞動者,弘揚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通過實訓、實習、競賽、創新創業等實踐體驗,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1.激發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見》指出,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的奮斗精神,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務意識,使學生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新時代,國家的興衰跟每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因此要引導學生將實現個人目標和國家的發展相結合。在前進的道路上、在遇到困難險阻的時刻,要知道強大的國家和人民都是我們堅實的后盾和鎧甲,反之,當國家遇到危機的時候,“小我”要服從“大我”安排并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中與國家休戚與共,與人民心心相惜,讓濃厚的家國情懷化作心中的暖流,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2.引導大學生態度的養成。新時代的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初期階段,他們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強,因此對于他們思想的導向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疫情期間有自愿參與志愿工作的學生,也有高校里學術造假的的不誠實的勞動事件,這些現象呼吁高校勞動教育對學生的誠實態度的培養。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每個人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只有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投機取巧、自作聰明只能助長懶惰心理。高校勞動教育要重點培養學生勞動態度的養成,引導他們正確的人生方向,為其成才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3.完善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勞動教育是其他四育發展的基礎,離開了勞動,其他都是空談。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產生疑問,而在需求答案和解決方法的過程中擴充了知識、激發的學習興趣,智育得到了發展;通過勞動,學生強健了身體、磨練了意志、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體育及德育能力得到了提升;勞動提供給學生們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能更近距離感知自然界的美,提高了他們的鑒賞美的能力。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在德、智、體、美幾方面的發展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完善勞動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1.找準目標。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承載著培養合格建設者、接班人和開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雙重任務,強化勞動教育首先要找準勞動與教育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的結合點,設計規劃好勞動教育實施方案。通過勞動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通過勞動實踐內容感受黑龍江得天獨厚的大冰雪、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大油田、大糧倉等自然與人文資源所蘊藏的精神力量。
2.抓實重點。重點解決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勞動輕教育、重專業技能學習輕勞動素質教育、重技能考核輕素養評審、重專業勞動輕生活勞動等問題。課程要突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強化勞動體驗,珍惜勞動成果,學會生活自理。完善勞動課程建設、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考核方式、提高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待遇。勞動教育的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工具使用、考核要點、評價方式、安全保護等要素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圍繞實踐體驗加強勞動教育,融合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關注手腦并用,著力過程親歷,將勞動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3.創新評價。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評價要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為底線,在學習生活中,輕視生活勞動、勞動觀存在問題、不尊重勞動者及其勞動成果、歧視體力勞動的學生即使掌握專業勞動技能,其勞動教育的評價也不能予以合格。考核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勞動教育不要局限在課堂及校園,要作出校園、走進社會,既重視勞動意識的培養又有勞動技能鍛煉。書面考評中可以加入勞動主題論文的撰寫,不僅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幫助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勞動實踐部分安排學生記錄學生出勤率及勞動態度和完成質量,還可以舉辦勞動技能大賽來展示學生的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8-05-03(002).
[2]姜曉燕.俄羅斯:重拾勞動的德育功能. 中國教育報,2018-11-09(005).
[3]張爍.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人民日報,2018-09-11(001).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ZJB1421208),課題名稱: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育人家校協同體構建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