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偉



摘要:人工智能助力“制造”向“智造”轉變,經濟運行模式隨之變化,對制造業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文章通過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全方位的對比分析,厘清“智造”時代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需求,依據智能制造生產流程的邏輯順序,基于行動導向開發核心課程,重新構建“基礎通用、模塊組合、能力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以滿足制造企業對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專業群;分層課程體系
2017年7月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1]。人工智能與傳統制造業快速融合,助力“制造”向“智造”轉變,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流程智能化的“無人工廠”正成為現實。從宏觀層面來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簡單重復性的經濟運行模式正在向萬物互聯、智能協同的產業模式轉變;從微觀層面來看,機器代人,將引發勞動就業迭代,制造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從高技能型向為發展型、創新型和復合型轉變。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教育部于2015 年下文啟動特色專業群建設,而課程建設是其重要內容之一。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制造智能化引發的崗位變遷和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需求,重構智能制造專業群分層課程體系,以適應“智造”時代對復合化與精細化相統一的專業知識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一、人工智能對制造業人才需求及課程設置的影響
(一)智能制造產業崗位需求分析
人工智能促使我國制造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一方面發展出“智造”新模式;另一方面,帶來就業結構調整。智能制造在技術層面、組織形態、生產模式方面與傳統制造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而引發勞動就業迭代,如傳統一線操作工被工業機器人取代,“熟練工種”需求減少、“能動工種”需求增加,創新型、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劇增[3]。崗位變遷導致企業對勞動者的知識、能力需求隨著而變,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學習遷移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智能化目標和任務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智能制造相比傳統制造的變化見表1。
(二)勞動就業迭代對課程設置的影響
為應對勞動就業迭代引發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需求的變化,高職學校需要調整課程體系,以培養“人工智能+專業”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第一,過去專業課程設置,往往注重崗位單項能力培養,無法滿足設備間的協同作業要求,應從專業群視角設置課程體系,利于培養跨專業、跨崗位復合型人才[4]。第二,“智造”需要高職學生具備人工智能知識與專業素養,智能制造專業群應開設《人工智能》作為通識課程,或構建“人工智能+X”復合型課程。第三,與時俱進,原來課程內容要根據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要求及時進行更新、優化,增加相應的實訓課程與項目。第四,智能制造企業新崗位所需人才,需要開設新的專業課程來支撐。如: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崗位,需要開設《工控網絡與組態技術》課程;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工程師崗位,需增設《智能控制系統與工程》《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設計與仿真》《智能控制系統集成與裝調》。
二、重構智能制造專業群分層課程體系
(一)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開發思路
以滿足區域智能制造產業需求為宗旨,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校企合作,按照龍頭制造企業調研→適合高職的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流程,以智能制造崗位工作過程邏輯為依據,基于行動導向開發核心課程,人文基礎課和技術公共課按照學科體系排序。行動體系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而學科體系適合技術型人才培養,兩者互補,通過融合發展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如圖1所示。
(二)基于行動導向開發核心課程
依據智能制造生產流程的邏輯順序,選取與智能控制及運行相關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開發出專業群核心課程,如表2所示。
(三)智能制造專業群分層課程體系建構
對接區域智能制造產業,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的原則構建專業群[5],本智能制造專業群選取與自動化模塊相關的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四個專業組建。圍繞智能制造典型環節,構建以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基礎通用、模塊組合、能力遞進”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智能制造專業群分層課程體系框架見表3。
專業群課程體系由四層組成。第一層,基本素質課,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第二層,專業群共享的技術公共課,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和知識遷移能力;第三層,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技能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應用能力;第四層,拓展互選課程,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
三、結語
人工智能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是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制造業轉型升級引發勞動就業迭代,傳統一線操作工將會被工業機器人取代,單一技能“熟練工”的作用將逐步削弱;具有“多工種”綜合能力的復合技術者、“能動工種”將是今后人才爭奪大戰的焦點。高職院校制造類專業原來的課程體系存在架構設置不合理、內容陳舊、與崗位銜接不佳等問題,已經無法培養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從對接產業鏈的專業群視角,重構智能制造專業群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對復合化與精細化相統一專業知識的要求,對加速促進中國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沖鶄.人工智能全球新浪潮[J].中國信息化,2017(08):9-11.
[2]? 崔志莉.人工智能時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9(08):5-9.
[3]? 孔祥次,張國平,劉彤.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機電類專業創客型工匠培養模式構建[J].河北職業教育,2020(04):90-94.
[4] 蘭青,曹美苑,范薇.高職院校專業群構建案例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16):30-33.
[5] 李書光.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群建設的研究綜述[J].職教通訊,2018(1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