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王雨茵

摘要:“翻轉課堂”是教師提前將知識點錄制成視頻講解,發(fā)送給學生并組織學生在課前提前觀看,從而達到讓學生提前預習的效果的教學模式。高職師范生的普通心理學教學一般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難以形成建構性的感悟學習,缺少實踐性,也讓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普通心理學這一學科更偏向于理論教學,翻轉課堂是否適用于高職師范生課堂,文章經(jīng)教學改革實踐效果顯示,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相比,學生更傾向于翻轉課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關鍵詞:翻轉課堂;普通心理學;教學改革
翻轉課堂最早興起于美國,是為了解決部分學生缺席課程,導致學業(yè)跟不上進度的問題,將上課的內容提前錄制下來,由教師上傳到網(wǎng)上,供沒來上課的學生在家里自學,這一教學模式經(jīng)實踐證明,效果顯著,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教師們紛紛將此教學模式引入自己的課堂之中[1]。翻轉課堂的概念自從2012年從美國首次引入中國,隨后國內的各大學、中學和小學都對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了實驗和探索。然而,分析翻轉課堂之所以在我國被廣泛實施的原因,一部分是當?shù)卣疅嵬疲€有部分原因是教師們跟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到底效果如何”,或者“這種教學模式在什么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才適用”“是不是所有學科、所有學段的學生、所有類型的知識都適合這種教學模式呢?”這些問題都需要廣大一線教師根據(jù)切身教學實踐來進行驗證。因此,特將翻轉課堂引入普通心理學課堂,驗證該教學模式的教學究竟如何。
普通心理學是高職師范生的必修課程,而高職師范生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所以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影響重大。高職師范生的認知特點是對于抽象理論知識理解較差,他們的思維活躍,嘗試欲望強;雖然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但對于自我的調控能力仍很缺乏。而普通心理學這門課程以理論為主,而他們更傾向喜歡真實具體的課程內容,因此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內容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高職師范生的普通心理學的課堂面臨很多問題,而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次教學改革除了驗證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意在培養(yǎng)高職師范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全面發(fā)展和能夠適應未來發(fā)展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以上教改目標,進行了以下改革: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健全學生人格;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于所學教材,也應該密切聯(lián)系高職師范生以后的職業(yè)素養(yǎng);更應該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要從以教師為主體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學習自學;建立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大重點,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度,進而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以便于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經(jīng)過半學期的實踐,并根據(jù)對學生的教學效果評價結果顯示,將翻轉課堂引入普通心理學課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
翻轉課堂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其中線上內容包括:學習時間由課下自主進行,學習地點為“學習通”APP,學習方式為觀看“學習通”APP推送的視頻、資料并做預習測驗,學習內容及要求為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單元課件、測試、討論、作業(yè)、積分制管理。線下內容包括:學習時間為課上,學習地點為課堂,學習方式是教師講解難點、學生課堂討論(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指導、總結),積分制管理,師生、生生互動工具方式是學習。
二、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師范生課堂的教學反思
(一)主要體會
1.教師要學會將課堂還給學生,進而做到將課堂翻轉過來,真正做到以教師為擺渡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從而真正擺脫“灌輸式”課堂教學[2]。翻轉課堂將課堂不再局限于課上幾十分鐘,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提前預習和思考,從而帶著問題進課堂,進而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學生在課堂上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形成學生教師共同探討、共同思考、共同學習的局面。例如,有學者在清華附中訪問時,發(fā)現(xiàn)清華附中高一的老師給學生上課,一節(jié)課只講了一道數(shù)學題,在這一節(jié)課里,老師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引導學生不斷地刷新這道題的變式,在將近下課的時候,老師激動地對這些高一的學子說,恭喜你們,你們知道這道題最后一個變式是什么嗎?這道題是高考的壓軸考題。由此不難看出,翻轉課堂就給了他們一個發(fā)揮的舞臺。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授漁”而不是“授魚”。隨著信息的更新?lián)Q代速度越來越快,可能今天剛學的知識,到了明天就會落伍,那么如何才能在今后的社會生存中立于不敗之地呢?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掌握了如何掌握知識的技巧和方法,當畢業(yè)離開學校的幾年后,也許將會把所學的課本知識都通通忘掉,但是如果掌握了獨自學習知識的技能,那么就能適應任何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因此在教學中,高職課堂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平衡了知識與能力這兩者的關系,充分認識到知識是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基礎,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提前將知識點進行梳理,以問題的形式,依據(jù)翻轉課堂預習錯題將問題從難到易,依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將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體驗到探索的樂趣以及學習的魅力;教法的討論化、示范化;技能訓練的方法化、自主化[3]。
3.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主動轉變角色,還要主動轉變教學理念。以往的高職師范生教學,更加傾向于教材教學,教師教課的主要教學資源就是教材,教師要及時改變這一教學弊病,因為現(xiàn)如今知識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很快,學生也每天在通過各種媒體不斷地接收到很多信息,如果教師還拘泥于教材,就勢必會遭到學生的厭學。那么學生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呢?學生之間喜歡聊什么樣的話題呢?哪種學習模式才是適合高職學生呢?教師是否真正做好了教學準備呢?學生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呢?哪些才是本章節(jié)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呢?依據(jù)以上轉變,教師才能知己知彼百教百會。否則就只能像以前一樣,教師費盡心機找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討論分享,結果這些根本不是學生的興趣點和難點。
那么如何促進教師的角色轉變呢?這就要求教師主動走下神壇,要成為一個導演,在課前提前寫導學案,設計好劇本,先提出哪些問題,再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回答與討論,都需要在了解高職師范生學生的心理特點前提下進行精心的設計,以便于學生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下,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討論,去質疑,去掌握,去建構,從而真正地將知識主動建構到自己的認知圖式中去,促使教師進行角色轉換。除此之外,教師要做到允許學生“犯錯”,只有學生在這種“安全環(huán)境”下,才會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才會和教師以及同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教師要時刻用師生平等的理念武裝自己。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通過學習通自學教師推送的理論講解視頻以及預習習題,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發(fā)現(xiàn)的疑問去參與課堂討論和研討。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除此之外,本研究所實施的翻轉課堂還請學生上來講解一些理論知識,目的不僅在于鍛煉學生師范專業(yè)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且在學生教學中,教師也能從學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有利于建立科學、民主和平等的新師生關系。
5.教師要多給高職師范生提供鍛煉職業(yè)素養(yǎng)的機會。學生平時在學校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很少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教學技能素養(yǎng),但是她們平時所學的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教法等課程都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有實效,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教室,讓學生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未來教資面試和教師招聘面試提供一份有力的資本和保障。
6.大規(guī)模的高職師范生的翻轉課堂應該適當引用現(xiàn)代信息教育技術。將類似于“學習通”App手機軟件引入課堂中,不僅可以增加師生間課堂的互動,減少學生看手機的頻率,而且因為疫情的影響,在家進行線上教學模式的興起以及教學資源的增多,為翻轉課堂的預習資源提供了很多選擇性。因此本次教改的實施是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即線上借助學習通網(wǎng)絡教學平臺,在教師的參與指導下,學生們帶著目標和問題自主學習和討論,線下借助實體課堂,學生圍繞老師梳理提升的觀點分成小組合作進行探討學習,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二)混合式翻轉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部分學生不能按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課下自學階段的任務。建議將各班班長納入課程管理團隊,并在學習通平臺給予助教查看各班學習進度的權限,并采取每周末八點之前班級間評比的模式,讓各班班長督促各班學員,并給予率先完成線上預習資源的全班學員加一分,班長加兩分的獎勵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各班線上學習的積極性。
2.小組合作的問題。小組合作的模式在混合式翻轉課堂實施之初,對于學生而言很具有新鮮感,但是隨著開展類似活動的增多,學生對分組討論教學的新鮮感已經(jīng)過去,沒有什么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上課積極性大打折扣,上課很少有學生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而且有些班級的有些小組全部沒有反應,鼓勵已經(jīng)起不到什么作用了。針對此現(xiàn)象可以采取以下對策,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為了確保課堂教學內容不單調不枯燥,在教學進行20分鐘以上時加入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堂游戲,避免每次討論時間過長;增加課堂隨機提問環(huán)節(jié),適當增加學生的壓力,進而形成學習討論動力,如確定討論主題后,隨機告知學生將會隨機挑選學生到講臺講解自己小組的觀點。
3.課堂容量的問題。高職院校課堂不同于中小學課堂,尤其是課堂容量問題突出,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又要保證教學質量,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針對此問題,需要不完全按照課本教材進行課堂教學,盡量讓這些理論知識學習放在課前預習,學生通過學習通獨自學習理論知識教學視頻及課前預習測試,教師根據(jù)課前預習測試結果確定課堂難點,并只針對普遍錯題進行理論知識點講解,針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不再講解,這樣就極大解決了課堂容量大的問題。
4.導學案編寫和翻轉課堂相沖突的問題。高職院校教師平時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完成行政任務,而一個好的導學案的編寫需要精雕細琢,反復斟酌,而教師顯然沒有大量的時間來編寫導學案。翻轉課堂與高效課堂雖然都是當下教育教學領域非?;馃岬膬蓚€概念,但兩者并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二者有著本質區(qū)別,前者很明顯是一種教育教學方式,后者則是一種教學概念,或者是一種理想和追求。前者要解決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步調過于整齊劃一,導致學生的差異得不到尊重,以及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缺乏協(xié)作探究、拓展創(chuàng)造空間被壓制,最后結果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足的問題。而后者主要解決傳統(tǒng)課堂效率不足甚至無效的問題。前者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為目標,后者以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為己任。當然,它們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也各不不同。翻轉課堂通過將教學視頻提前發(fā)給學生進行預習,而且可以反復查看,這可以說大大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主調控性;將騰出來的課堂時間用于協(xié)作探究和拓展創(chuàng)新學習,提高知識內化的效果和學生批判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高效課堂則主要依靠向45分鐘的課堂時間要效率,要質量,增加學生自學和訓練的時間,減少教師掌控的時間,甚至放棄教師授課的環(huán)節(jié)。這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部分學生的學習困難。具體模式差異如下1所示。
由于教學改革所采取的模式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課內展示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反應即使經(jīng)歷了討論和思考,甚至查資料,對于《普通心理學》一些知識點講解仍然不透徹,對于學習抽象理論知識困難的高職師范生而言較為困難。因此,可以將教學難點提前布置,將每個班級以寢室為單位進行分組,讓這些小組在課下進行合理分工,并通過查閱教材以及網(wǎng)上資料,制作PPT,在課上進行講解,這樣就極大地縮短了課堂時間結構,增加了學生探索學習的深度,并且增加了一次課下預習的深度小組合作,提高了翻轉課堂的課堂效率。
5.教學效果的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習成績之間如何進行測評和論證關系著教學目標的完成度的高低,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考試和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目標檢測,但是提問的方式不能兼顧大規(guī)模課堂模式,而高效考試頻率很低,因此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效果評測問題是個難題。在此次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中,采用集預、教、學、練、測、評于一體化,且完善的評價體系為檢驗教學目標提供了有效支撐。
對于知識目標的評價采用通過學習通發(fā)布預習理論知識和習題練習進行教學預習測評;讓學生完成每章節(jié)課后習題的方式進行課后測評;課后教師在學習通發(fā)布問卷,讓學生進行自評對于本章內容的掌握程度,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然后老師選取共同知識點在下節(jié)課上課前進行“教學回頭看環(huán)節(jié)”,針對那些不具有共性的問題在學習通上單獨回復學生,以幫助解決其疑慮。
對于能力目標的評價主要采取課上進行小組合作時采用班級間互評,防止出現(xiàn)班級內拉票選票現(xiàn)象;除此之外還有課下布置討論任務,班級內互評選出票數(shù)最高的前三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積分獎勵;對于素質目標的評價,主要依靠教師和各班助教在課上和課下觀察學生的上課參與度以及課下預習情況完成度及時調整督促策略,確保素質目標有效完成。
6.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影響,給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帶來了困難。班級里的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程度有好、中和差之分,而教學難點究竟難到什么程度才不至于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建議通過挑選中等分值學生的預習錯題作為教學難點在課堂上進行探索,但是在課堂進行探索時,為了讓接受程度差的學生能聽懂能學會,教師可采取教學理論和生活實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習變得生活化,簡單有趣;而對于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拓寬和拓深知識點,而該知識點不作為全班的考察知識點,僅作為學習程度較好學生的附加知識,這樣既不增加學習程度一般和較差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提高了接受程度較好的興趣點,進而通過以上措施能夠同時兼顧三類學生。
三、對翻轉課堂在高職師范生《普通心理學》課程中的教學模式改革展望
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經(jīng)過半學期的實踐,對導學案的編寫和翻轉課堂的操作有了一定的體會,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但是離高效課堂還有差距。雖然經(jīng)此教學改革,教師的觀念轉變了,學生學習方式也轉變了,由依賴、被動學習轉變?yōu)樽灾餍〗M合作探究性學習,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能力還沒有達到目標要求,也就是說教學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質意義是:解決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步調過于整齊劃一導致學生的差異得不到尊重,以及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缺乏協(xié)作探究、拓展創(chuàng)造空間被壓制,最后結果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足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師講得少了,學生的學習反而希望老師能夠講得再詳細一些,原因在于學生長期依賴于教師的講解,覺得沒有教師的講解,會有所欠缺,其實有時候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在課下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已經(jīng)很有深度了,對于自己的學習沒有足夠的自信,對于自己獨自探索所獲得的知識不是很放心。為此,此次教改,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也驗證了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而言,確實在高職師范生的《普通心理學》課堂上更為適用,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自學潛能,大膽讓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學,逼迫他們自學。那么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本身有了直接興趣,才能養(yǎng)成自學熱情、自學習慣、自學能力,那么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會提高。而作為教師也就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的無為而治的至高境界。
希望未來在高職的《普通心理學》課堂上學生為了一個問題反復討論,學習熱情高漲,教室變成了學堂,老師輕松自如地組織學生學,指導學生學,督察學生學,建立一個共同進步的理想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彤彤,龐麗,王志軍.翻轉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基于37個實驗和準實驗的元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05):99-107.
[2] 蘇立新.“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三維復合教學方式實施策略[J].南方論刊,2011(S2):64-65+45.
[3]? 董開娥. 高中化學“先學后教,分層訓練”在學案導學中的應用[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4] 龍寶新,孫峰.翻轉課堂與高效課堂間的異同與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12):93-9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