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雯惠


【關鍵詞】優質護理;麻醉恢復室;并發癥;滿意度
手術是臨床治療疾病的有效手段,近年來隨著手術在疾病治療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全身麻醉是手術較為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術后麻醉效果常會持續一段時間,故患者需在麻醉恢復室度過復蘇期,而此階段患者各項生理指標不穩定,易誘發各種并發癥,一旦護理不當則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要保證患者順利度過蘇醒期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探討優質護理在全麻患者復蘇期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麻醉恢復室中的300例術后患者,其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開始時間為2020年6月,結束時間為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麻醉及手術指征,自愿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排除長期應用鎮痛鎮靜藥物、手術或麻醉禁忌癥、精神認知障礙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158例,女142例,年齡23-71歲,平均(48.32±4.72)歲;ASA分級:1級89例,2級116例,3級95例;病例來源:婦產科57例,普外科110例,泌尿外科63例,肝膽外科7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模式,各150例,兩組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保持呼吸道通暢、低流量吸氧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具體為:(1)心理護理:復蘇期患者感知逐漸恢復,護理時可通過肢體語言安撫患者,將患者手術成功的消息及時告知患者手術,使其心理壓力得到緩解,在患者意識恢復之后,指導患者伸舌、睜眼、握手等促進麻醉恢復;(2)呼吸道護理:妥善固定插管位置,避免導管扭曲、反折及堵塞,確保無漏氣現象,當患者的自主護理的方式恢復后,撤除呼吸機。護理中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3)傷口護理:密切監測切口情況,保證敷料干燥清潔,若出現滲液、滲血情況需立即查明原因并給予對癥處理。監測引流液的性質及量,若血性液增加則需考慮活動性出血;(4)臨床監測: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指標以及患者的神志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上報并給予對癥處里。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采用護理滿意度測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以P<0.05時表示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率
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5.33%VS22.00%),兩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94.67%VS79.33%),兩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全麻患者在術后一段時間內各項生理功能及生命指征不會立刻恢復,且手術時間越長患者身體機能恢復越慢,若在麻醉恢復期未得到妥善護理及照顧,則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優質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旨在確保其順利度過危險期,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影響患者麻醉恢復的不利因素,促進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保證患者生命安全[3]。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5.33%)顯著低于對照組(22.00%),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67%)顯著高于對照組(79.33%),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有效減少麻醉相關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在麻醉復蘇室全麻患者復蘇期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