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軍慧
【摘 ?要】在全球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法定數字貨幣引起了國際間的廣泛重視。論文從人民幣數字貨幣發展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未來的發展前景和面臨的挑戰,討論了法定數字貨幣在有關技術安全、法律監管、金融經濟體系等方面受到的沖擊,并提出了有關人民幣數字貨幣發行和推廣的幾點對策建議。
【Abstract】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legal digital currency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MB digital currency,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legal digital currency on technical security, legal supervision, financial economic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ssue and promotion of RMB digital currency.
【關鍵詞】人民幣數字貨幣;風險;對策建議
【Keywords】RMB digital currency; risk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8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7-0126-02
1 引言
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支付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和認可,以記賬信息為主的數字貨幣對整個支付體系有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數字貨幣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基于節點網絡和數字加密算法的虛擬貨幣,基于區塊鏈技術和分布式記賬法的快速發展,數字貨幣的研究由理論逐漸向實踐推進。在形式多樣的私人數字貨幣興起和世界各國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沖擊下,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推進進程也在不斷加快: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對法定數字貨幣展開研究;2016年,人民銀行成立了全球最早從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機構;2020年10月,數字人民幣先后在蘇州、深圳等多地開展測試活動,在世界各國的研究進程中居于領先地位。
人民幣數字貨幣以我國的國家信用作為支撐,相較于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在信用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從職能上來看,私人數字貨幣由于價格波動較大且支付便捷性不足,貨幣價值尺度職能削弱。而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首先要滿足貨幣的基本職能,因此,暫時只能作為法定貨幣的數字化、智能化,將貨幣的載體以數字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非完全借鑒私人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在此前提下對支付體系進行優化,順利完成貨幣形態的轉變和金融體系的改革,這是人民幣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方向。
2 法定數字貨幣實施的必要性
2.1 貨幣支付體系受到多種形式的沖擊
貨幣支付體系受到興起的多種形式的虛擬貨幣的沖擊。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的價格不斷攀高,且全球范圍內可直接交易場所增加,Libra等穩定幣也將興起,這些虛擬貨幣具有一定的交易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我國貨幣發行權以及全球跨境支付。且比特幣在民眾間的知名度不斷擴大,為民眾理解法定數字貨幣帶來誤導,變相宣傳了法定數字貨幣的不實謠言。
多個國家開展數字貨幣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法定數字貨幣成為國際競爭的對象。國外經濟主體中,法國央行已計劃在2020年開展數字貨幣試點項目,瑞典、沙特阿拉伯、泰國、土耳其等國家也有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意向,法定數字貨幣在各界的高度關注中迅速發展。盡早取得數字貨幣研發成果,有助于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獲得更大發言權。
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龐大,恐造成支付機構壟斷數據情況。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大、支付方式和產品更新快,在不同年齡和不同行業都有廣泛的使用群體,這一方面有助于大眾對人民幣數字貨幣的接受,但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機構呈現雙寡頭格局,大型支付機構或將壟斷數據,既不利于政府對交易進行有效監管,也不利于公平競爭和金融風險防范。
2.2 推行人民幣數字貨幣可以降低現金的印發和管理成本
人民幣數字貨幣的發行最直接的優點是降低了現金印發成本,人民幣的印制需要特殊的油墨、制作手段和防偽技術,印刷工序和檢查工序復雜費時,制作成本極其高昂。且每年發行數量上要考慮損耗問題,計算量繁重,發行時金融機構的存儲、保險、運輸存在較大的成本,流通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損耗。相較之下,法定數字貨幣避免了傳統紙幣的印發和管理成本,杜絕假幣問題,可以大幅度提高資金結算和管理的效率,節約成本。
2.3 人民幣數字貨幣法定化可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銀行體系得以迅猛發展,大量資金依托委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形式流向政策限制性行業,對此等業務的監控不足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降低,增大了金融系統性風險。人民幣法定數字貨幣可以點對點進行支付結算,精準把控資金流向,抑制委托貸款等非正規業務,保證貨幣政策的敏感性,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從而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得到提升。
3 人民幣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挑戰
3.1 技術安全層面面臨風險
數字貨幣所依賴的區塊鏈技術尚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安全性不能完全保證,使得人民幣數字貨幣的使用需要長時間的調試和實踐。而基于分布式記賬技術的貨幣發行、流通和回籠程序需要對每筆交易進行計算,在大規模交易數據流產生時對數據處理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技術層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從技術層面看,人民幣數字貨幣在解決個人信息安全性問題上尚未有所突破,在黑客攻擊時可能導致用戶財產出現損失等問題。
3.2 法律監管體系尚不完善
人民幣數字貨幣的發行,需有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指導監管,但目前法律條款中的貨幣仍指代傳統貨幣,人民幣數字貨幣法律體系存在較大空缺,其發行、流通和使用等過程中缺少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例如,與傳統貨幣相比,人民幣數字貨幣的造假方式有所不同,更大的損失或將來源于黑客的攻擊和服務器故障。針對這些情況,現有的法律監管制度并未有相應對策,建立適應我國人民幣數字貨幣發展的法律監管體系仍需進一步探索。
3.3 金融經濟體系可能受到沖擊
私人數字貨幣的出現已經對現有的經濟金融體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而人民幣數字貨幣作為新興的貨幣形態,對貨幣政策傳導、金融體系穩定等領域的影響程度尚未全面掌控,其發行和流通很可能造成貨幣政策傳導過度或不足、加劇金融風險傳播、擴大金融危機影響的后果。在面對全球數字貨幣的浪潮中,如何在搶占法定數字貨幣先機的同時穩步發展,將法定數字貨幣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穩步融入現有經濟金融體系,是全球數字貨幣發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4 人民幣數字貨幣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技術層面的研發與改進
不斷更新和升級的信息技術支撐著人民幣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為應對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央行需堅持主導地位,與金融界、學術界共同推進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改進,加強區塊鏈、大數據、數字加密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組織社會各方配合模擬人民幣數字貨幣流通場景,多角度測試人民幣數字貨幣發行的可行性,針對數據處理效率、信息隱私安全等問題妥善解決,確保較大數據流下的信息處理能力,保證人民幣數字貨幣系統安全穩定,積極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可在載體APP上逐步開放多種業務場景交易入口,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吸引民眾理解使用,將社會效益最大化。
4.2 增強監管能力,完善法律體系
人民幣數字貨幣的使用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機制支持。首先,需盡快更新《貨幣法》等與貨幣有關法律中人民幣數字貨幣內容,明確其合法地位、發行機構、發行方式、基準定價、法償性等,形成與數字貨幣適配的法律框架,《銀行法》等金融體系法律法規也應及時修訂完善;其次,應健全相關監管機制,對人民幣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未知金融風險和體系安全問題做好嚴格跟蹤防控,避免人民幣數字貨幣的虛擬形態帶來的監管不力;最后,人民幣數字貨幣所使用的分布式架構、密碼算法等先進信息技術,在金融監管領域有著巨大的優勢,充分發揮利用這些優勢,可以對洗錢或恐怖融資等非法活動進行有效監管和打擊。
4.3 推進人民幣數字貨幣的國際使用
鑒于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因此,人民幣數字貨幣在我國推行的同時,可適度推進人民幣數字貨幣的國際使用,與相關國家進行經驗交流和國際合作,將人民幣數字貨幣測試試點向國外延伸,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境使用法律體系建設,這既方便了海外華僑對人民幣的使用,更有助于維持我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方便參與國際間的法定數字貨幣探討和國際金融治理。
【參考文獻】
【1】劉曉潔.央行數字貨幣面臨的風險挑戰及應對策略[J].人民論壇,2020(23):98-99.
【2】董希淼.數字人民幣優化我國貨幣支付體系[N].經濟參考報,2021-02-05(001).
【3】曾婕.數字貨幣的本質及其司法保護路徑[N].人民法院報,2021-02-05(007).
【4】談俊.全球數字貨幣發展前景展望與中國應對[J].開放導報,2021(1):72-78.
【5】何德旭,姚博.人民幣數字貨幣法定化的實踐、影響及對策建議[J].金融評論,2019,11(5):38-50+116-117.
【6】林永青.已經到來的數字資產時代[J].金融博覽,2020(9):42-43.
【7】劉強.準確把握數字貨幣的本質——專訪深圳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J].金融博覽(財富),2019(11):14-17.
【8】蔣鷗翔,張磊磊,劉德政.比特幣、Libra、央行數字貨幣綜述[J].金融科技時代,2020(2):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