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階段,作為基礎教育的末端以及高等教育的儲備階段,在整個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中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人才的多樣需求促使高中的教育模式也逐漸趨于多元化發展,這也是當前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路向。
【關鍵詞】高中;核心素養;多元化發展;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042-03
【Abstract】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n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end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reserv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whole country.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 diverse needs of talents have l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models. This is also the specific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High school; Core literacy;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method
一、立足文化基礎,關注自主發展,開設系列多元化校本課程
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個性自主發展,傳統的高中同質化教育方式沒能關注到學生各異的發展需求,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培養需要。因此,學校除規定的必修課程外,還應立足文化基礎,進行課程全方面規劃,開設系列多元化的校本課程。
(一)培育人文底蘊,開設詩文誦寫課程
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為了培育“人文底蘊”這一中學生核心素養,高中教育應該以創建“詩香校園”為突破口,豐富圖書館紙質及電子圖書資源與誦讀寫作課程任課師資資源,開設形式多樣的經典詩文誦讀與文學創作課程。構建詩詞文化長廊,以手抄報等形式展示學生的閱讀感想與創作的優秀文學作品,以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成果,激勵學生在此類校本課程學習中的閱讀與寫作興趣,讓學生在 “美讀”“樂寫”中,時時感受華夏經典的美感,發自內心地熱愛母語、使用母語,從而自主培育人文底蘊。
(二)提升人文素養,開設體育藝術課程
為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體育藝術課程經常化、普及化,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培養和發展,可以設置“生有特長,班有社團,校有特色”體藝理念,在高中全體學生中開設體育藝術課程,開展體藝愛好和興趣培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藝課程,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做”至少一項體藝活動。在體藝課程中,不必強求統一,可以設置以舞蹈、歌唱、曲藝、器樂、填詞創作等為內容的音樂類課程,以書法、繪畫為內容的書法繪畫課程,以體操、健身、棋牌、籃球、乒乓球、武術以及集體列隊為內容的體育大課間課程等體藝系列課程。
(三)弘揚科學精神,開設科技教育課程
作為高中教育,要弘揚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培育其創新理念,培養科技創新實踐能力。以全省科技創新大賽為激勵,積極探索構建平臺、組織團隊、承擔項目、培育成果的科技創新協作機制, 以科學、技術、社會教育理論為依據,設置科技創新、天文觀測、身邊的科技等特色校本課程。從高中學生的小發明小制作、科幻繪畫、網頁制作、車航船模、攝影、太陽能發電、機器人、航空航天觀測等多方面整合科技資源,通過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將科技教育課程內化為每個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關注自主發展,開設健康教育課程
基于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健康教育課程應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主要內容。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學會在交往過程中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學會理解、適應與包容,學會協作、防范與保護,學會在困難中正確地調適自我。引導他們在交往中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維護溫馨、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升旗儀式、軍訓等輔助活動,開展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健康生活,實現自主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也應該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的健康教育課程的另一內容,為了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長效性,學校首先應該把學生生涯規劃滲透政治教學中,對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學生,著意雕刻理想、信念、追求、抱負,以職業生涯規劃向導、輔導的形式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通過生涯規劃進一步認清自己的優勢與興趣,并確定學習目標,實現理想,也有效避免將來的職業倦怠。
(五)完善課程教學,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實現多元化教學,開設上述多元化文化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多元化綜合發展,因此課程的開設應該始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考量。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是學校向學生征集關于課程開設以及教學內容和體系方面的教學改善建議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多元化教學評價的主體是對學生進行考評,以文化為基礎的多元化課程考評方式應該脫離傳統的紙筆測驗,學校相關教育者應該充分意識到,相關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課程考核方式應該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情操以及綜合素質作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評價體系本身對于學生的鼓勵和促進作用,更好地完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發展。
二、著眼社會參與,重視責任擔當,開展各類綜合活動
(一)重視責任擔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以開發高中學生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為宗旨,分別設置以地方文化研究、學科延展探究(如數學建模、趣味化學、測土配方、作物栽培)等為內容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以志愿者服務、“走進人群”“走向社會”等為專題的社區服務課程,以區域特色文化(如通渭書畫)、學校特色教學活動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課程。通過一系列綜合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在“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對學科資源和非學科資源進行一體化開發,進而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能力。
(二)倡導實踐創新,開展學生社團活動
將部分原有通識性課程加以延伸,使其演變為由學生主導的社團活動。學生通過自主的反省與體驗在提高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同時,還可通過生生間的交互合作形成倡導實踐創新與合作意識的理念。設置專門的學生社團,引領相應的綜合實踐社團活動,包括綜合類社團的社會調研活動、志愿服務社團的公益活動、專業類社團的工農業生產實踐活動、科技社團的科學實驗活動等,以倡導學科內容的延伸運用以及實踐創新。
(三)引領親歷感悟,開展專題實踐活動
學校可以在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教育等專題理論教育中,加入一些可以引發學生興趣的實踐類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加入其中,通過實踐體驗,更好地從學生主動性的角度實現主題教育的目標。要在國家憲法日、國家心理健康日、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學生開展相關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將單一的主題教育理論融入特色實踐專題活動,引領學生親歷感悟。
(四)培養職業興趣,開展職業體驗活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高中教育需注重加強豐富的職業體驗課程。引導學生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中進行見習活動,實際情境與虛擬情境相結合,作為社會成員體悟職業生涯,具體形式如軍訓、學工等,讓學生親身理解職業生活,從而尋找自己的專長,培養自身的職業興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勞動觀,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職業生涯的意義并學習規劃職業生涯。職業生涯實習體驗課程的具體環節可包括:選擇實際的職業情境或設計虛擬情境;實際職業實習體驗課程;學生總結心得并交流職業體驗過程;最后總結經驗,實現職業生涯的意識提升。學校應將各關鍵要素融入職業體驗類課程的結構設計中,從課前規劃、到課中實踐、再到課后檢查與總結,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職業體驗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在全面的教學中更好地提升職業興趣,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三、結語
高中階段的教育要適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將培養學生的終身能力及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為此,新時代的高中發展教育方式應趨于多元化模式,通過建立多樣化的、具有選擇性的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增強其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全面化、個性化發展的潛質,為將高中教育向多元化教育方式改革推進,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為培養復合創新型人才做好基礎的教育儲備,以助推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向未來,更好地應對新時期的社會發展帶來的困難與挑戰。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省級重點課題“高中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多元化發展策略研究”(立項號:GS[2019]GHBZ07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黃少林.探究高中語文多元化的寫作教學模式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途徑[J].中學課程資源,2019(09).
[2]劉龍婷. 基于核心素養觀的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3]李敏.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4).
[4]吳關霞.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生涯規劃課程開發的價值探尋與實踐建構[J].課程教學研究,2020(08).
[5]尹達,田建榮.普通高中轉型發展的理念創新與循證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9(22).
作者簡介:丁潤選(1976.12-)女,漢族,甘肅通渭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學生多元化發展。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