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美
【摘? 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設計各項教學活動,尊重閱讀教學規律,使學生親近文本,發揮文本的育人價值?;诖?,本文提出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希望能與廣大教師互相交流和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081-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design various teaching activities around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respect the rules of reading teaching, make students close to the text, and give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tex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hoping to communicate and learn with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Reading instruction; Core literacy
英語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獲得知識、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參照,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一、巧設情景,培養語言能力
第一,情景教學要求教師構建生動的情景。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穿越時空,身臨其境,通過預測、分析、體驗厘清文章脈絡,并列舉展示planets、pollution、prediction等重難點單詞,清晰展示much、more、few、fewer之間的關系,采用play a part in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知識內化,通過“主語+wil+動詞原形”的一般將來時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方法,并實現對單詞、句子、段落和文章結構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深挖文章內涵,感受文化差異,針對“robots”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這一現象。
第二,教師可以設計思維碰撞環節,讓學生仔細品味文章內容,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并形成自己對文章主旨的看法。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7 Section B “Reading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文的教學中,文章最后一段提出我們也要學習登山者永不放棄、勇攀高峰的精神,但實際上,攀登珠峰具有極高的風險性,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喪生,如果單純強調永不放棄,很可能給學生帶來錯誤的思維導向。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是應該永不放棄,還是量力而行,讓學生思考“Usually never giving up is a kind of spirit”和“Sometimes giving up is a kind of wisdom”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堅持自我和勇于放棄之間的尺度,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依托活動,提高學習能力
對于故事、菜單、說明、報紙,需要默讀、略讀,對于詩歌、散文、教材,需要朗讀。在做閱讀理解題時,則需要進行快速閱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技巧:盡量不發聲,通過掃視來提升閱讀速度,跳過不認識的單詞并通過上下文語境來猜測其含義,盡量不要中斷閱讀。教師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到多種閱讀方法,在學習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閱讀方法,可以有效應對不同類型的閱讀素材,提高學習能力。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協作、交流來建構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展示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讓學生大膽交流自己對某些展品的了解,或講述自己參觀博物館的過程,在自我表達、互相交流中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習能力。
三、問題引導,增強文化意識
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引入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對比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通過對比來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列出wrong、along、guess等重點詞匯和“whats wrong?I think——Why dont you”等重點句型,引導學生討論不同國家的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找出矛盾所在,總結不同國家學生與家長溝通的共性問題,并通過對自身情況的反思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又如,“Music without Boundaries”一文提到了很多音樂類型,如rock、country music等,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這些音樂風格的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are th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in China?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musical instruments? What instruments do you use?”通過這樣的引導,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教師在問題引導時,應當做到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利用引入(lead in)——快讀找出主題(fast reading)——細讀找出主要觀點或細節(careful reading)——通讀進行復述(retell)的方式,通過連線、選擇、填空、判斷正誤等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會了這些閱讀策略,以后做題時就有了方向和方法。
四、豐富素材,深化思維品質
由于教材內容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教師需要利用好教材上的閱讀材料。例如,筆者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1)在閱讀前,利用標題插圖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自主揣測文章內容,闡述對標題、插圖的理解,并尋找線索以驗證自己的猜測;(2)在閱讀中設置問題,增強閱讀的邏輯性,主動要求學生回答“who、when、where、why”等關鍵問題,通過這類關鍵問題抓住故事發生、發展的主線,了解故事情節出現了什么樣的轉折,自己又能從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發;(3)在閱讀教學結束后,筆者引導學生建立思維導圖,教師給出思維導圖中的一部分關鍵字詞,同時空出一部分,由學生補全空缺部分,利用思維導圖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抓住文章核心線索,構建知識框架和體系,最終不斷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教師應當靈活運用課外閱讀素材,如網絡上的閱讀素材等,如在traditional festival相關素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小組收集傳統節日的名稱、慶祝方式、節日背景知識等,然后教師利用網絡素材來創設文化氛圍,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感受原汁原味的異國風情,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最后,教師也可以尋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近的課外閱讀題材,或安排學生自主尋找課外閱讀材料,對課文進行豐富和補充,拓展學生知識的邊界,促進學生思維的橫向發展。
五、結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當發揮引導作用,積極引入新課程理念,優化教學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各個要素滲透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芮學國.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05).
[2]劉春燕.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0(2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