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禮琴
【摘? 要】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階段,小學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小學時期,學生開始初步認識世界,各項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悉心教導。而小學數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學科,更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充分認識世界。因此要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小學數學題,提高學生解題水平。本文基于此分析轉化策略與小學數學解題的融合。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策略轉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143-02
【Abstract】Primar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rning and growth stages of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initially, and their various living abilities and learning abilities are relatively weak, so teachers need to teach them carefully. A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needs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life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primary school math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level of problem-solv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analysi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d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transformation
面對小學數學的解題問題,教師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數學解題最重要的是思路,讓學生學會解題的思路至關重要,教師致力于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對轉化策略的應用,是使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的重要方式,以此抽絲剝繭地使學生發掘解題的本質,幫助學生學會數學解題的思維方式,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使學生輕松解決難題。
一、新舊聯結,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小學生各項能力比較薄弱,學校所學知識點會不斷增多,很容易造成學生知識混淆等問題。因而在具體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容易找不到或者找錯解題的關鍵,從而解錯或解不出出現的問題。而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綜合的講解,教授學生解題思路。
問題的本質不會變,抓住本質就可以將新的問題與舊的知識相結合,轉化為自己明白的問題,從而有效解題。學會了這種轉化方式,學生就能找準解題關鍵,一舉解決難題,提高解題質量和解題速度。教師也可以根據這個策略,將一些經典的問題以這種形式講解出來,更好地使學生的新舊知識得到無縫銜接,快速解題。
這可以幫助學生減少解題障礙,防止學生在難題上誤入歧途,費時無功。比如,學生可能會遇到這類問題:“小朋友A要買餅干,他的錢可以買30個草莓味餅干或15個牛奶味餅干,假如他買20個草莓味餅干,問還能購買幾個牛奶味餅干?”許多小學生看完題目,腦袋一片空白,一時間找不到解題的關鍵,也很難有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和引導。例如,可以將小朋友A的錢看作一段距離,將30個草莓味餅干、15個牛奶味餅干看作甲、乙不同單位時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轉化后,學生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問題的本質,找到合理的解決思路,進行計算。同時也是讓學生通過舊的知識,學到新的知識,將問題轉化為自己了解的數學模型,從而掌握將不熟悉轉化為熟悉的解題方式。學會這項技能,學生的數學解題水平將會迅速提高,將不熟悉的問題變得簡單,充分體現了思維轉化策略的優越性。
二、化繁為簡,降低知識難度
數學中,極易出現特殊情況,學生根本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畢竟他們的知識儲備薄弱,并且沒有較好的思維能力,因此很難完成。教師要針對這一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剖析講解,注意培養學生特殊問題簡單化的解題能力。有些問題只是在題目和條件上的問法特殊,對學生產生了較大的迷惑性,但問題的本質并不復雜。學生缺乏透過表面看本質的能力,因此不能清晰地認識題目所考查的方面。因此應該著力培養學生對問題抽絲剝繭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將題進行常規變換,使問題變得更加直觀,學生就可以快速提升解決特殊問題的能力。例如,小學會學習“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應用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一道數學題:“湖光小學一二年級同學給山區小朋友們捐圖書。一年級學生捐了298本,二年級學生一共捐了405本,那么兩個年級加起來為這一小學捐了多少本圖書呢?”大部分學生看到此種數學問題的時候都不知道要從何處著手,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將此種問題轉換成簡單的題型,如405+(300-2),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加輕松地對此道數學題進行計算,并快速獲得最終的答案703。如此,教師就確實利用了轉化的方式讓學生更加輕松方便地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原本復雜的數學問題瞬間就變得十分容易,學生只要利用此種方式就可以對相似問題進行解答,還能夠運用自己的所學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確實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授課效果。
三、數形結合,打破思維定式
利用代數和幾何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于數學教學中,是教學時非常實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比較薄弱,對文字的理解會受到自身的限制,在理解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誤,有可能理解方向不對,思維出現偏移。因此教師要遏制住劣勢的發展,盡全力讓學生避免出現理解錯誤,貫徹策略轉化的方案,應用數形結合教學,根據每道題不同的特點,在圖形和代數兩個方面進行講解,借此幫助學生明白題中的各種條件關系,使學生擁有清晰的思路來解題,防止出現邏輯不緊密、思維有錯誤的情況。
四、分部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一些復雜的有關圖形的問題常常出現在小學各種解題教學中,教師應將問題有效轉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對圖形進行自由拆分,以此增強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培養三維空間感。有關幾何的問題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一直是學習解題的難點,常常會遇到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將學生難倒。教師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學生將這些抽象的圖形化繁為簡,逐步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圖形,降低解題難度。
比如,對于小學數學“組合圖形求面積”的解題中,教師通常會利用一些輔助工具,用實物來將圖形拆解、合并,讓學生發揮靈活的思維隨意拆解、組合,形成不同的圖形。最后學生進行思考,那個圖形拼成哪個、那個圖形分成哪個,以此幫助學生解決這一數學問題。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也需要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靈活運用轉化策略,將知識點融入數學解題的各個細節。
教育要結合實際,將數學解題教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數學也是藝術的一種,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
五、結語
總之,在當前背景下,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轉化策略,不斷調整小學數學教學計劃,尋找最適合的解決問題方案,幫助學生優化解題,提高水平。同時,學校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轉化策略,引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陶新珍.轉化策略在小學數學解題教學中的融合[J].基礎教育論壇,2021(01).
[2]劉聚波.探索轉化策略在小學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J].下一代,2020(11).
[3]楊德聰.數學思想 啟發學科智慧[J].四川教育,2019(04).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