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摘要:只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使得課堂教學更科學、更高效。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備課狀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教學目標的科學設定。通過合理的教學進程,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從而積極地融入課堂學習之中,提升自我身綜合素質。
關鍵詞:有效備課? 現代化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教材內容,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科學的設定。通過合理的教學進程,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教材內容及相關的知識點,以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何進行更加科學高效的備課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備學生,更要備自己
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還要了解相關知識。教學目標要詳細、具體,教學方法要便于操作,不能籠統。然而,有的教師教學方式過于死板,課堂教學時拿著教案念,按教案機械地上課,如同編寫計算機程序一樣,按照教案設定的各個環節逐一完成,對于學生是否接受、有所提高,并不關心。這樣的課堂教學機械化、程序化,毫無樂趣可言。因而我們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在備好教材的同時,還應當關注學生。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在課前就要有所了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核心。每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對所學知識有著自己的見解。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使得內容更加豐富,以便更高效地應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教師還應當掌握學生的現階段狀態,以平易近人的語言組織,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課堂內容。如果教師語言過于高深,學生難于理解,或者如聽“天書”一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心理上的壓力。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使得備課的內容更加完善,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科學、更高效。
二、備教法,更應備教材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更深入、更到位。在備課研討中,總結一些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許多時候,教師卻忽視了對教材本身的研究。更有甚者,認為自己從事教育教學多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學水平,教材看了就懂,題目拿來就會,不必研究,拿著教材就可以上課,殊不知這樣做是有害的,是不負責任的。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荷花》一課時,有個學生提問道:“老師,這一段怎么朗讀,請你給我們示范一下好嗎?”“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教師朗讀時沒有注意語氣的變化,沒有讀出重點字音,語調的高低變化也沒有體現出來,課堂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由此可見,這位教師并沒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和總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何況教材本身對教學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安排,如果不認真研究,吃透教材,要想教好學生,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調整教學方法,通過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除此以外,教師還應當考慮到硬件設施等,由此展開教育方式的優化和升級。總之,教師在備課時,只有深入教材,才能找到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備教參,更要備教案
每到開學時,學校便給各科一線的教師們配備教學參考書,以供教師參考。教學參考書屬于課程資源,對基礎知識的拓展、教材分析、歷史背景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教學參考書只能作為教師參考、借鑒和點撥的一種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唯一依據,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精心備課。部分教師把參考書上的內容不加選擇地照抄到教案上,上課時全抄在黑板上,學生則全部搬到自己的書上。甚至有的教師連教案也不寫,拿著參考書上課,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后果是什么。
四、備現代化設備教學,更不能忽視常規化教學
時代的變化,讓學校在基礎建設方面也越來越先進。這無疑對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可喜的局面。教師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過去有些只用語言很難描述的教學內容,或者用了多課時也沒能講清楚、學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制作一些課件,圖文并茂地講述內容,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容易了許多,有效地節約了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整個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整堂課便會給學生留下尤為深刻的印象。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些教師上課時一味地依賴多媒體,傳統的常規教學手段用得少了,甚至不用了。這樣做是很不利的。例如,有的教師為了能夠使自己的教學課件吸引學生,便想方設法搜集一些音頻和圖片,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用意,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動畫上,對所學知識沒有足夠重視或給予的關注很少。這樣的教學不但沒有起到多媒體應有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無從談起。還有的教師整節課都在用多媒體教學,一節課下來,學生的精力都用在多媒體環節上,未能迅速地思考所提出的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反而被削弱了。多媒體教學場面熱鬧非凡,花架子多了,脫離了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應當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教學技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得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能夠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能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不用或少用多媒體教學,教師需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傊?,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現實的狀況進行調整,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進行備課時,教師既要在教學流程上下功夫,又要認真落實各教學環節具體的操作方法,讓備課真正為課堂所用。只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使得課堂教學更科學、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