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 張歡歡
摘要: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踐法等,對武術抱拳禮的行禮方法、含義、作用以及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分析,旨在促進學生品德的培養,希望能為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承起到積極作用,同時為培養德才兼備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武術? 抱拳禮? 小學體育課堂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傳統文化內容之一。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越發重視,在體育課堂中貫穿武術文化,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舉措之一。武術禮儀應包括以下三種:抱拳禮、鞠躬禮、跪拜禮。從場景的契合度上看,抱拳禮與小學體育課的武術教學有密切聯系。調查結果表明:第一,在內容上,體育課堂中上課、下課之際僅簡單地說“老師好”“老師再見”這樣的口頭禮儀,即使是武術內容的教學,抱拳禮也常被省略,對于武德教育,課堂上的滲透也是欠缺的。第二,在表現形式上,學生行抱拳禮的動作不夠規范整齊,表現得不夠嚴肅認真。對此,本文淺談武術抱拳禮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以期完善體育課堂中的禮儀,進而促進武術文化的傳播,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一、武術抱拳禮的行禮方法及具體含義
“抱拳禮”在武術禮儀中最具代表性。它源于武術實踐又高于實踐,只有充分理解它的豐富精神內涵,才能在激勵和約束下不斷提高個人的武術和道德修養。
(一)行禮方法
直立站姿,左手成掌,右手握拳,掌心蓋于拳面,在胸前環抱成圓,掌尖與下頦齊平,自然大方,目視受禮者。
(二)具體含義
作為習武者應該知道抱拳禮的含義。左手掌,意為德、智、體、美,屈大拇指表示不自大,謙恭;右手握拳,意為勇敢頑強;左掌心蓋右拳,意為以理服人,武不滋事,克制自己,也意為天下武林是一家,五湖四海皆兄弟,以武會友。
二、武術抱拳禮的作用
武術文化活動中,行抱拳禮既是禮儀形式,更是一種尊重。在各種武術文化活動中,它已然成為武術禮節的代名詞,在武術比賽、訓練表演、武術操及教學活動中廣泛運用。其主要作用是用“德武合一”的禮節來潛移默化地約束和教育人的行為,要求與人相處要有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盡量避免矛盾激化,使人際關系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對于武術抱拳禮的地位與價值,學界普遍認為抱拳禮是現代最能代表中國武術文化活動特色的禮儀行為,已經作為一個“武術的”“中國的”文化符號,植根于武術文化中。
三、武術抱拳禮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提煉與嘗試
在體育課堂中,向學生介紹中國武術禮儀文化,闡述禮儀文化在武術中的傳承。尤其在武術傳統項目特色學校里更要在體育課堂中體現有關武術的元素,重點講述武術抱拳禮所包含的精神內涵與具體含義,使學生對武術抱拳禮有深入理解,當學生對武術文化初步了解后,再在體育課堂中逐步實施深化。
中國乃“禮儀之邦”,而體育課堂又是動態的,在體育課中,可以添加具有武術特色的行禮方式,那么武術禮儀中的抱拳禮應當是最佳了。調查表明,在小學體育課的上課、下課之際,嘗試使用武術抱拳禮后,發現毫無違和感,而且一定程度上讓體育課堂的氣氛更加嚴肅認真。
四、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運用武術抱拳禮
體育課堂是嚴肅的,老師和學生互行抱拳禮,用武術禮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言行有禮,盡量避免課堂上的矛盾激化,使課堂保持一種友善和諧的狀態。久而久之,這種和諧有禮的氛圍延伸至整個校園,既能豐富校園文化,也能促進武術文化傳播。
(一)體育課堂的儀式感“以禮始,以禮終”
上課開始時,體育委員整隊完畢,向老師報告,師生行“抱拳禮”。接著,師生問好,均行“抱拳禮”。然后,禮畢立正,開始上課。
下課時,師生再見,均行“抱拳禮”。接著,禮畢立正,師生下課。
體育課堂中上課、下課之際,師生行抱拳禮儀,長期堅持下去未免流于形式。為對武術抱拳禮的行禮方法加以規范,課中不定期對學生武術抱拳禮的動作規范行禮方法進行抽查,找出動作最標準的同學當“標兵”;或者室內課時讓學生手繪行抱拳禮的“簡筆畫”;又或者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說出行抱拳禮的作用。
(二)教學相長有禮
“習武先習德”“學藝先學禮”,體育課堂中應注重運用抱拳禮。比如在體育課堂上老師做動作示范,傳授技能;學生請教老師或同學;同學間交流技藝,均行抱拳禮。行抱拳禮能表現出師生、同學和對手間的友好謙恭,也能增進師生、同伴之間的感情。
下雨天上室內課時,為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抱拳禮的內涵,可以講述武術文化中懂禮謙讓的事例,告訴學生中國乃“禮儀之邦”,自古就崇尚禮節,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踐行“知禮有禮”,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三)互動展示,合作學習中有禮
小學生的表現欲相對較強,體育課堂中掌握一個技術動作后,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在師生互動環節,恰恰可以在展示的始末,向老師、同學們行“抱拳禮”,無形中讓課堂氣氛顯得更嚴肅認真,也讓“小觀眾們”更愿意安靜地做好欣賞者、評價者的角色。
合作學習已然成為體育課堂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此環節的首尾階段,以及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均要求與合作伙伴互行抱拳禮,潛移默化地約束和教育習練者。長期如此,自然建成彼此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際關系,形成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武術抱拳禮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品德
小學生正處成長時期,因其可塑性較強,在體育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結合體育教學特點,在體育課堂中貫穿武術抱拳禮,將其融入教學之中,加強禮儀教育,感受武德的內涵,從而促進學生品德的培養。當然,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知禮節,最終要讓這些優秀的武術禮儀文化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學以致用,德行合一。
案例一:在一次體育課的小組練習中,學生甲做動作時不小心打到了相鄰的學生乙,學生乙準備責怪時,學生甲對其行了抱拳禮表示道歉,學生乙見后也立刻回了抱拳禮表示諒解。通過互敬抱拳禮化解了這次矛盾,這正體現了武術抱拳禮中“止戈為武,謙虛團結,不自大”的精神所在。
案例二:曾經有一對男雙胞胎,很調皮,學習也不專心。自從老師在體育課堂中貫穿抱拳禮,展示武術風采,兄弟倆從此愛上武術。校園里見到老師,他們畢恭畢敬地行上抱拳禮;體育課堂上他們不再調皮,而是變得文明有禮,熱愛學習,后來二人成為校武術隊骨干。這對雙胞胎正體現了把優秀的武術文化元素內化成學生的自覺行為,讓武術禮儀之抱拳禮與日常生活、學習“接軌”,也正是武術抱拳禮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品德的積極體現。
綜上所述,抱拳禮是武術禮儀文化的一種,為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武術訓練表演、比賽、武術操及教學活動中廣泛運用。然而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武術抱拳禮的運用很少見,也缺乏對武術抱拳禮的深入理解和規范。因此,嘗試把武術抱拳禮運用到小學體育課堂中,規范行禮方法,加強禮儀教育,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希望本文能為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承起到積極作用,同時為培養德才兼備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東芳.現代武術教學注入傳統武術禮儀文化的研究[J].文化視野,2018(3).
[2]劉青.論“抱拳禮”的提煉與在中國古典舞的運用[J].山西青年,2018(7).
[3]曹留軍.武術教學中的禮節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2003(2).
[4]劉國平.淺析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中的禮儀教育[J].中華武術(研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