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海
(貴陽市白云區環境監測站,貴州 貴陽 550003)
本文研究的垃圾填埋場位于貴陽市白云區麥架鎮馬堰村境內,距貴陽市17 km,垃圾來源主要為貴陽市觀山湖區、白云區、修文縣和高新區。填埋場區域地貌主要為平緩丘陵和平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和區,雨量充沛。地下水主要為碳酸鹽巖巖溶水,地下水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2004年投入使用時,設計處理規模為600 t/d,滲濾液處理站處理量為200 m3/d。2016年升級改造后,設計處理規模變為800 t/d,滲濾液處理站處理量變為600 m3/d。

按照當地生態環保部門的要求,該填埋場地下水質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監管,因此本文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對該填埋場周邊地下水環境質量進行分析評價。


表1 地下水監測指標分析結果
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綜合評價是基于對單個污染指標的評價,通過綜合污染指標來判斷環境地下水質量的狀況,反映了環境地下水質量的總體情況。具體有內梅羅指數法(加附注的評分法即F值評分法)、模糊評價法、灰色評價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法等[1,2],這些方法各有優點和局限性,目前還沒有一種評價地下水環境質量的公認標準方法。但是F值評分法是國內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最為經典的一種方法,本文采用加附注的評分法進行評價。
(1) 首先對每個指標進行評估,劃分指標質量類別,然后根據表2[3~10]確定每個指標的評價分值Fi。

表2 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分
(1)
(2)
式(1)、(2)中:Fi是每個單指標評分值;F是每個單指標評分值Fi的平均值;Fmax是每個單指標評分值Fi的最大值;n為指標個數。
(3)根據綜合評價分值F確定地下水質量級別(共分為五級 ) ,見表3[3~10]。

表3 地下水質量級別劃分
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以及評價指標的實際監測值和標準限值,F值評分法的分析評價結果見表4。

表4 地下水水質評價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 ,各地下水監測井的水質均為良好,監測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地下水Ⅲ類標準;As、Pb、Cd、Cu、Mn、Cr6+以及CN-等項目在各監測井中均未檢出。
(1)填埋場監測井中地下水的總硬度 、硫酸鹽、硝酸鹽和氨氮等指標雖然在Ⅲ類標準范圍內,但數值較高,特別各地下水監測井中的氨氮值均較高,說明該填埋場可能存在垃圾滲濾液滲漏風險[3],對周邊地下水可能存在一定影響。
(2) 從綜合評價結果來看 ,各個地下水監測井的水環境質量均為良好。但結合各地下水監測井F值的數據來分析 ,在大多數指標相對較低,只有少數指標(氨氮和硝酸鹽)較高的狀況下,F值卻相對較高,這表明當前經典的地下水綜合評估方法存在突出污染指標最大值和對污染程度的高估的問題[3]。因此,在評估地下水環境質量時,如果參與指標之間的一致性很差,則可以嘗試改進評估方法 ,如修正的內梅羅指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