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紅,韓貴生,何俐臻,洪 程,賈 巧
(1.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六0五大隊,四川 眉山 620800;2.中國石油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隨著居民生活垃圾排放量的增長,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理日益嚴峻[1,2]。同時,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及環保技術的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日趨完善。早期的簡易衛生填埋場已不能滿足現今垃圾處理處置的要求,亟需整治及封場[3~5]。本文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為例,開展簡易衛生垃圾填埋場的封場設計研究。
該生活垃圾填埋場已形成10年以上,2017年已停止傾倒垃圾,現今堆體上方基本上被雜草等覆蓋,無明顯異味,局部區域有少量生活垃圾暴露在地表。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堆放點周邊土壤局部鋅、銅超標,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Ⅰ-Ⅲ類標準。
填埋場處于四川盆地中部,屬剝蝕殘丘溝谷-斜坡地貌,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976~1001.1 mm,平均風速為1.3 m/s,最大風向為北風和西北風,其次為東南風,西風最少。地下水類型劃分為風化帶裂隙水、溶蝕孔隙裂隙水及松散堆積層孔隙水三類,大氣降雨是區內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
2.3.2 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泥質粉砂巖(J3P)
泥質粉砂巖:紅褐色,以長石、石英、云母等礦物為主,黏土礦物次之,具中厚-厚層狀構造,泥質粉砂結構,泥鈣質膠結,呈層狀分布,產狀近于水平,局部地段夾薄層粉砂質泥巖。風化程度為中等風化,風化裂隙不發育,錘擊易碎。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地,最大揭示厚度7.20 m。
(1)雜填土、素填土:結構松散,成分混雜,強度低,不能直接作為基礎持力層。
(2)中等風化泥質粉砂巖:在場地分布均勻,力學性質良好,厚度大,屬極軟巖,巖體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V類,是擬建物良好的基礎持力層。場地各巖土層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見表1。

表1 場地各巖土層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
堆體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三級。場地抗震設防烈度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 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特征周期0.35 s。
依據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封場技術規范等相關標準規范[6],同時結合堆體邊坡工程安全等級和場地地震參數,對垃圾堆體進行封場設計研究,并給出主要設計參數。
封場覆蓋系統由下至上依次為排氣層、防滲層、排水層與植被綠化層。排氣層結構包括土工濾網與土工復合排氣網;防滲層結構包括無紡土工布、GCL墊層、HDPE膜與無紡土工布;排水層結構為土工復合排水網;植被綠化層結構為耕植土(圖1)。

圖1 封場覆蓋結構大樣圖
為有控制地疏導填埋氣體,該場地設置導氣井[7]。導氣井鉆入垃圾堆體1.8 m處,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1%,外層為直徑0.6 m的鋼絲網籠。導氣井采用HDPE管,管徑DN100,地表以下井管上部1/4不開孔,下部3/4開孔,穿孔宜用長條形孔,在保證多孔管強度的前提下,多孔管開孔率不宜小于2%;多孔管與鋼絲網籠之間采用粒徑25~50 mm的碎石裝填;井口采用低滲透性材料膨潤土密封,密封厚度為500 mm。導氣井與封場覆蓋層交叉處,采取防滲密封措施;排放口高于垃圾堆體表面2000 mm,頂部為彎管,以防止雨水的進入(圖2)。

圖2 導氣井
設計填埋場新建調節池總容積為45 m3,要求每月滲瀝液處理量不小于15 m3。滲瀝液收集池尺寸為4.0 m×2.5 m×4.5 m。在滲瀝液收集池與堆體之間設置排滲溝,斷面為矩形。該滲瀝液導排系統可以有效地阻止滲瀝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中[8,9]。
設計填埋場外圍匯水面積約0.84 hm2,內部匯水面積約0.22 hm2。根據《防洪標準》(GB 50201-2014)設計暴雨強度q=356.93 L/s·hm2,雨水設計流量0.22 m3/s,單側雨水設計流量0.11 m3/s。設計截洪溝過水斷面0.06 m2,平均坡度約為2%,流速為2.12 m/s。截洪溝斷面為矩形,設計尺寸為0.3 m×0.3 m,總長約126 m。設計過水能力為0.13 m3/s。設計過水能力大于雨水設計流量,滿足排洪要求。
在邊坡平臺設置場內排水溝,斷面為矩形,設計尺寸為0.3 m×0.3 m,總長約50 m,用于疏導場內地表水。
擋墻設計在堆體東側-南側封場邊界處,為重力式擋墻,基礎采用C25混凝土澆筑,墻體采用M10水泥砂漿砌MU30條石,墻頂最低標高+420 m,最高標高+424 m,基礎置于基巖上,對局部基巖較深段進行砂卵石換填,壓實系數不小于0.9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00 kPa。擋墻軸線長約67 m;在擋墻沿地面線方向每隔2 m埋設一個PVC排水管作泄水孔,管徑DN100,泄水孔口應高出地表不小于200 mm,以保證水流通暢;擋墻內埋設排滲PVC管,管徑DN100,擋墻外側進入排滲溝不小于200 mm;擋墻內側(靠垃圾堆體)地面平整應有一定坡度,排滲PVC管管口處為地勢較低處,以便滲瀝液排出;擋墻內側(靠垃圾堆體)泄水孔與排滲PVC管處設置反濾包,防止水管堵塞、利于滲水;擋墻每間隔10.0~15.0 m設置一道變形縫,縫寬為20~30 mm,縫內沿擋墻的內、外、頂三邊填塞瀝青麻筋或涂瀝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200 mm。
設計場地綠化面積約2198 m2,綠化土層厚度邊坡平臺處為600 mm,其余厚度均為500 mm,遵循就近取土原則。場地為草本植物的混播草坪,需草籽約60.45 kg,封場后草坪覆蓋率應不低于95%。除必要的截洪溝、排水溝、擋墻、滲瀝液排滲溝、收集池、導氣井、警示牌及道路等設施占用的部分外,其余表面均應加以綠化(圖3)。

圖3 場地綠化
封場后應對地下水、地表水、場區大氣進行定期監測[10],監測頻次不宜小于1次/季度。場地施工期間的監測,除必要的地下水、地表水、場區大氣等進行監測外,還應對噪聲和甲烷氣體進行監測。
該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為簡易填埋場,已停止傾倒垃圾,現今整治與封場以垃圾堆體封場覆蓋、填埋氣體導排、滲瀝液導排、防洪與雨水導排、擋墻及場地綠化等為主,并做好封場后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周邊居民身體健康風險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同時,可為相關簡易填埋場的封場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