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雯茜,曹福存,王曼琦,華佳榮
(大連工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大連116034)
在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國家也一直密切關注著鄉村建設發展,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公布與修正改革持續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文件中提到:鄉村與城鎮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兩者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主要地理空間,優化鄉村發展布局要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合理布局生活空間,同時嚴格保護生態空間[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使鄉村能夠跟上城市的腳步,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中國新時代主要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3]。
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內涵是以促進鄉村經濟高速發展為目的,滿足回歸鄉村和回歸自然的需要,讓人口要素、物質要素等向鄉村流動[4]。可以說在保留鄉土民俗資源的前提下,以農業資源、鄉土資源為基礎,對鄉村進行優化升級規劃,既滿足原住民的生產生活經濟需求,同時滿足新住民及流動人員在鄉村的精神與物質需求[5]。
“田園綜合體”一詞首次是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6]。”要求在調整生產結構的同時,注重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快農村三產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追求綠色可持續生態發展,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7]。田園綜合體是由“田園”與“綜合”構成,表面上講是綜合各種鄉村資源的綜合體。在保持原有鄉村風貌的情況下,有機結合現代農業、創意農業、休閑旅游等多項產業的優點,實現鄉村生產空間、生活空間與生態空間多方面的融合,實際上就是在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歷程基礎上,結合新形勢下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生態保護的多重客觀需要。它的提出也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闡述的客觀要求[8]。
磨盤屯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大劉家街道洼店社區,項目所在位置周圍分布有6處火車站、1處客運站及1處港口。距離普蘭店主城區20 km左右,距離大連市區約1 h車程。磨盤屯交通便利,地處鶴大高速與瓦小線交界處,周圍景區分布有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黑山風景區、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龍德李生態農業園,區位條件良好(圖1)。距村莊500 m處有河流(沙河),2 km處有洼子店水庫,洼子店水庫范圍內設立了鷺鳥保護研究基地。

圖1 磨盤屯區位圖
根據《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普蘭店區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普蘭店區大劉家街道洼店社區規劃(2015-2020)》等上位規劃[9],磨盤屯位于普蘭店區的經濟發展軸上,即黃海大道經濟軸。黃海大道作為大連市的黃海經濟發展主導軸,為磨盤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是普蘭店區規劃農業果業主線的重要空間節點(圖2)。

圖2 大劉家街道上位規劃
3.2.1 自然環境現狀分析
磨盤屯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所處位置臨近大沙河和洼子店水庫,水資源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635~920.8 mm之間 ,全年無霜期為174~188 d左右,日照平均每天7 h,年平均氣溫9.7 ℃。磨盤屯的植物區系隸屬泛北植物區,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華北植物區,植物資源豐富。行道樹主要為花果樹和海棠樹。
3.2.2 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分析
2020年,統計全磨盤屯戶籍人口230人,戶數70戶,而55歲以上的人口數為217人,占到全村總人口數的94%,勞動力嚴重不足。
磨盤屯隸屬大劉家街道,大劉家街道主要以紅提葡萄、溫室大櫻桃、露地出口菜生產為主的種植產業,以奶牛、生豬、肉蛋雞為主的養殖產業。磨盤屯的產業主要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種植玉米作物與工廠養雞。村莊現狀產業發展處于一個初始階段,養殖除養殖場外,均為分散養殖,對環境有較嚴重污染。
3.2.3 道路交通現狀分析
磨盤屯共有2個入口,均在瓦小線沿路上。村內大部分村級道路為水泥路面,路面狀況良好,但道路寬度有限,存在一定的會車困難情況,而路面部分出現破損現象,經不起大車碾壓,少部分道路未硬化,下雨行進困難。
3.2.4 基礎設施現狀分析
村內有31個照明燈具,有一些路上沒有照明設施,總體來看,照明設施不全,但是現有的照明設施均可正常使用;商業有2處,基本滿足村民日常基本需求;沒有垃圾箱,主要為垃圾池,數量不夠用,利用率低;活動廣場有1處,在村子的東南角,內部是空曠廣場,沒有健身活動設施。總體來說,基礎設施不齊全,還需添加,部分現有設施也需要翻新改建。
3.2.5 建筑質量分析
磨盤屯生態環境良好,中心住房質量相對好一些,其它住房質量相對差一些,整體風格相差較大,參差不齊。
對磨盤屯進行提升改造,包括道路景觀,人居建筑,村口景觀等。大力發展磨盤屯產業,根據《普蘭店市宜居鄉村建設鎮(鄉)、村規劃編制計劃(2015)》要求,結合國家政策與大劉家街道洼店社區磨盤屯的基礎情況,努力把農村規劃建設成為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完善、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規劃村子北側農田為櫻桃產業園,改變原有磨盤屯發展方向與發展模式,形成特有品牌,同時共同建設櫻桃衍生品基地,開發研發同時兼具旅游項目,促進磨盤屯緊跟街道腳步,實現村民共同富裕。
(1)尊重社區民意愿,從實際出發原則。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保障村民權益,重視村民的意愿,避免強拆強建和傷害村民權益。給當地村民發放調查表,了解村民規劃意見與建議,切身為村民考慮,以及結合文獻資料規劃總則進行鄉村風貌及整體格局的規劃,與村民共同構建美麗鄉村。
(2)與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通過清理磨盤屯閑置宅基地、充分利用原有村莊用地進行改造,盡量選擇非耕地地塊進行建設,保護耕地,節約用地。
(3)健康性、可持續發展性原則。居住在健康的、綠色的、舒適的居住環境,已經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共識,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一直以來遵循的國策,所以在鄉村規劃過程中,要做好環境與經濟共協調,同發展。
(4)突出地方特色。挖掘磨盤屯的村莊建筑特色,提取文化符號、顏色、材料等,并運用到民居改造中,尋找當地文化,制作文化墻;設置基礎崗位,引導村民與街道社區共建,積極調動村民的參與性,創造良好氛圍。
(5)保障公共安全的原則。全面建立防火、防洪、抗震防災、減災、防疫、防污染的公共安全體系。
根據GB50188-2007《鎮規劃標準》中關于鎮村體系與規模分級,洼店社區磨盤屯,總戶數為70戶,總人口共計230人,屬于小型村莊規模,根據鎮村人口自然增長率與機械增長率變化,規劃期限為15年,對規劃人口規模預測,常住總人口預測數為260人,仍然保持小型村莊的發展規模旅游業發展影響,通勤人口預測為5~10人,流動人口以旅游人員為主,預估日游客容量人數約為100人。從洼店社區社區域的整體發展出發,本規劃主要考慮產業的統籌和社區屯整合的空間統籌,產業發展綜合考慮區域資源、產業基礎及生態環境保護。社區屯的合并和遷出綜合考慮社區屯的規模、交通條件、耕地與居住區的距離等。
磨盤屯建設規劃的主要任務是:明確磨盤屯建設的規模和標準,合理確定村屯建設用地范圍和區域時期,科學地進行規劃布局,統籌安排居民的宅基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考慮防災、減災設施的建設,為居民提供適合當地特點并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合的人居環境(圖3)。

圖3 磨盤屯規劃設計總平面圖
鄉村產業的發展要注重因地制宜,以人為本,鄉村產業的引入,要在尊重利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提升其附加值[10]。通過增加農家樂、旅游等項目,將鄉村產業打造為現代的農業田園綜合體。磨盤屯內耕地面積眾多,具有良好的種植基礎,對內發展櫻桃產業基地,櫻桃企業品牌示范園,充分利用大連得天獨厚的黃金緯度,特殊的棕壤土(含鐵量高)、山泉水、晝夜溫差大等地理條件,可引進許多現代科技技術,例如無土栽培,顛覆現有的溫室櫻桃栽培模式,使得櫻桃可全年供應。對外發展旅游業,建設應桃采摘體驗中心和櫻桃衍生品體驗地,采摘園主要在春季和夏季開放,有室外采摘和棚內采摘。棚內提供全天然無公害櫻桃,假山、水系、涼亭等穿插其中,讓游客在采摘之余可以休息、享受自然。除此之外游客可以在基地的手工坊親手制作自己喜歡的櫻桃衍生品,例如櫻桃果汁、櫻桃酒、櫻桃脯、櫻桃香薰、櫻桃香水、櫻桃枕等。也可以直接購買這些產品。
5.3.1 入口廣場
在連接村莊的主干路與進入村屯道路的交叉口區域建設村口標識性景觀,形成村口形象標識,提高村莊辨識度。磨盤屯共設置兩處主要入口景觀,一處為磨盤屯主入口(圖4),村口標識就地取材當地現有的建筑資源進行設計改造,本著“低成本、易建造”的設計原則,體現“親鄉土”“親自然”的主題,也在標識一側種有櫻桃樹,體現磨盤屯的櫻桃主題,營造出清新的村口環境,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另一處為櫻桃園區的入口(圖5),村口標識采用當地可選取的原材料,設立牌樓景墻,噴泉的建設更是從視覺和聽覺上豐富了人們的感官。兩側種有櫻桃樹,可表達此鄉村是以櫻桃為產業的產業園。營造出自然清新的村口環境,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圖4 磨盤屯主入口

圖5 磨盤屯櫻桃園區入口
5.3.2 健身活動區
健身活動區是原有的小廣場進行改造的,在原址上改造文化活動廣場,廣場綠化結合廣場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布置,植物排至可以以觀賞類喬木及花灌草為主,形式簡潔美觀、親切宜人,并能體現地方特色。人們可以在這里舉辦活動、跳廣場舞,還可以在這里健身,休憩。這個廣場可以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增強磨盤屯村民的凝聚力,是一個“百姓大舞臺”。村民們的中心活動廣場的一側有告示牌,平常村民路過這里時,就可以看到村委會發布的一些消息,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聯系,也是非常方便的告知舉措(圖6)。

(a)
除了有集中活動的文化廣場,村莊內還穿插了多處小游園,局部增加硬質空間,適當增加休憩、集散設施,增加垃圾桶,進行必要的衛生、服務設施建設,增加必要的燈光亮化,村民可以在這里下棋、喝茶等(圖7)。

(a)
5.3.3 櫻桃產業園區
櫻桃產業園區位于正村子的北部,規劃整個櫻桃產業園區,含有櫻桃生產基地、櫻桃生產大棚、櫻桃加工廠、櫻桃園入口建筑、櫻桃園采摘大棚、櫻桃園室外采摘基地、櫻桃加工體驗作坊以及農家樂居住場地。游客從村子北入口進入櫻桃產業園區,到達位于東北角的櫻桃采摘園的入口建筑“棲櫻園”(圖8),人們在這里繳納費用以獲得進入櫻桃園“隨便吃”的權利。這里是一個櫻桃園入口的集散場地,游客可以在這里拿好工作人員準備的小桶、水等工具進入櫻桃園,并且這里還有櫻桃食品主題的商店,里面會售賣一些櫻桃果脯、櫻桃酒等。產業園的南半部分是農家樂一條街(圖9),游客可以攜帶親朋好友在此處享受鄉村時光,盡情放松,品味當地的農家樂美食,用最農家的吃法、玩法,品百味人生,體驗靜謐的氛圍,使人真正有一種回歸田園的無窮樂趣。

圖8 棲櫻園

圖9 農家樂一條街
5.2.4 村落建筑庭院及環境整治
磨盤屯庭院類型主要分為4類(圖10),庭院整治應從功能布局入手,針對庭院空間利用率低,功能分區不明確,綜合擺放混亂,環境衛生質量差等問題,把庭院空間劃分為居住空間、附屬空間、交通休閑空間、綠化空間,豐富村屯庭院空間層次,提升空間質量。主要內容包含:增加庭院綠化,民房治理,修繕圍墻大門,改建庭院鋪裝,使之成為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現代農村庭院。
磨盤屯公共空間整治,應覆蓋除家庭宅院外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所有公共空間,包括:道路景觀、文化廣場、休閑綠地等公共活動區域。完善活動場地、活動器械、休閑設施等,增加種植面積等。完善磨盤屯“六有”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整治磨盤屯公共空間“六亂”現象。磨盤屯的公共活動空間場地要求要在滿足綠化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平整硬化,并在場地內設置必要村民活動休憩設施,比如座椅,涼亭等。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鄉村建設,無論是“十九大”的鄉村振興戰略,還是中央一號文件的“三農”問題提出,無論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等,這些都體現了國家給予鄉村的未來發展的定位和指導。當前,我國對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理論與實踐方面都還處于不完整狀態,因此需要積極去探索與構建田園綜合體鄉村規劃設計體系,并為未來的田園綜合體提供更具指導意義的規劃體系。

圖10 磨盤屯庭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