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美,王 濱,張 莎
(武漢紡織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道路上,我國的發展仍然將面臨著重大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中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以及農村發展一直都是在增進民生福祉,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上需要不斷改善和推進的問題。“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中也強調要加強普惠性民生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普惠金融發展這個概念在被作為國家戰略性目標提出來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普惠金融的發展做出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工作。長期以來,我國收入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大,嚴重阻礙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1]。由于金融機構分布偏向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所擁有的金融機構數量缺少,導致金融發展成果并未惠及到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2]。并且一些中小微企業由于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而受到融資難、融資貴的困難,這些都不利于普惠金融的發展[3]。而這些中小微企業、農村居民群體數量龐大,對于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所以,推進金融改革、鼓勵金融創新、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普惠金融的研究當中,已有研究的對象大致分為兩個,農村居民和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不僅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嚴重信息不對稱問題中具有顯著作用。在普惠金融對于緩解農村居民貧困、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約束的作用中,已有研究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普惠金融的經濟增長效應[4]。普惠金融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得資源的分配更加有效,從而提高經濟增長效率。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就業機會,從而對緩解農村貧困有顯著的作用[5]。二是普惠金融的收入效應[6]。包容性金融的發展能夠提供低收入人群的資本要求,使得其勞動力的轉移成為可能,進而提高其收入水平[7]。三是普惠金融的創新激勵效應[8]。包容性金融的發展有利于初創期的科技企業獲得資金,投入科研創新。而在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滲透的研究中發現,普惠金融對于民營企業相比于國營企業的創新激勵作用更加顯著[9,10]。在對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中,已有的文獻雖然涵蓋的指標各異,但大體上范圍相同。在早期的研究中,大體上分為三個方面,金融服務的滲透度、金融產品的滲透度和金融使用效率[11]。如今的研究中又加入了金融承擔度這一指標[7]。本文將單獨研究湖北省普惠金融的發展,分析湖北省的金融發展現狀,借鑒現有研究方法來分析湖北省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本文數據來源于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湖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0)》以及wind數據庫。
湖北省貫徹落實黨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以供給側改革為重點,堅定不移得發展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湖北省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將惠民生、穩發展、防風險等目標落實在各項發展措施中。根據《湖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0)》2019年,湖北省全年生產總值達到45828.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7.5%,其中金融業產值占6.07%,相比于2018年的金融業產值占比有所下降。
3.1.1 湖北省金融機構的總體情況
金融機構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基礎性建設,能反映出一個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雖然當今數字化金融開始普及,互聯網金融覆蓋層面越來越廣,但是傳統的線下金融機構網點也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他們的貸款需求很難由線上金融APP來滿足,且對于信用信息不完善的企業來說,所付出的利息也較高,而2018~2019年所發布的中央政策中對于普惠金融的發展,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在中小微企業貸款的力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其次,普惠金融是惠及所有有需求的人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的機會,而普惠金融的重點就是針對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以及農民,這些人對于金融的接觸,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大體上是通過地區金融機構網點來滿足的,因此金融機構網點是反映普惠金融中關于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的一個較為適當的指標。
從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金融機構主要是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其次是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的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村機構較2018年有顯著的增加,說明政府對于農村金融的發展引起了重視,普惠金融在農村的供給覆蓋面逐漸增強。

表1 湖北省2019年金融機構網點情況
3.1.2 湖北省小微貸款機構現狀
中小微企業一直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對象,普惠金融發展質量的提升很大一部分上就要依靠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來提升。截至2020年12月,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達到11305597.5萬元,農業企業的資金需求達到2582285.5萬元,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達到4958087.0萬元,而新增資金供給只有13623502.7萬元,雖然較2019年度有明顯的增加,但是還是存在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況,金融紓困資金達到20917203.8萬元。普惠金融的初始含義是小額貸款的繁榮發展,小微貸款是大多數普通居民及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得一個重要類型,通過對小微貸款機構擴充與整改可以使得大多數普通群眾能夠方便快速的獲取所需金融服務。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全省小額貸款公司達391家,較去年減少16家,湖北省的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略有下降(表2)。

表2 湖北省2018年各地級市小微貸款企業數量
從表2中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較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小微企業的數量有明顯的差異,武漢市的小微貸款企業的數量占據著整個湖北省內的絕對優勢。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763.69億元,較上年增長10.2%。全省金融機構在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上逐步加大政策落實的力度,此外,金融創新產品種類不斷豐富,使得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到更有效率的提升,進一步引導更多資金聚集于民營與小微企業。
3.2.1 湖北省金融產品總體現狀
金融產品的的滲透度也是反映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金融產品是直接面向顧客的,因此產品的交易額度能夠直接體現出公眾對于金融的使用度,并且在一定層面上也反映了公眾對于資金的需求。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本幣和外幣存款余額共計60537.4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7.96%;湖北省本幣和外幣貸款余額共計52242.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05%;理財產品資金余額23.4萬億元,比去年下降8.7萬億元;湖北省證券市場交易額不斷擴大,其中12月交易額達到12598.05億元;保險業全年保費收入實現1728.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5%。
3.2.2 湖北省存貸款現狀
由于普惠金融重點發展對象是中小微企業以及低收入的農民群體,而這類人對于金融的接觸重點在于存貸款項目,因此對于存貸款業務的發展和完善能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環。截至2019年12月,湖北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了59747.7億元,同比增加7.90%;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0663.96億元,同比增加14.3%。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2019第四季度新增168100億元,比上年同季度增長3.96%,其中農村金融機構新增占比1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2%。在2019年中,小額貸款企業每季度貸款金額均達到9000億元以上,相比上年有略微下降。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于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2019年第四季度達到了369000億元,比上年同季度增加10.2%,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31.62%。可以看出湖北省存貸款業務較去年有較大的擴張,并且其普惠性也在不斷加強,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普惠性貸款有較大擴張,對于農業型項目的資金供給也在增強。
本文從金融服務的滲透度和金融產品的滲透度兩方面分析了湖北省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湖北省金融的總體水平由于受到2019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雖然較去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較小,但是在對重點對象,即對中小微企業以及低收入農村居民的服務力度較2018年有較大的提升。因此針對這兩方面,分別從居民、金融機構、政府三個層面來進行分析。
4.1.1 鼓勵個人創業
由于現在國家將普惠金融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普惠性貸款方面進行了嚴格要求,對于農業貸款也進行了扶持,因此,作為低收入的農村勞動人民,獲得了更多資金支持的機會,可以通過個人創業,如開辦一些鄉鎮企業,建立一些農產品工廠,不僅能夠獲得創業帶來巨大的收入,還可以形成擴散效應,提供更多的農民就業崗位,帶動大家一起創收,縮小與城市收入的差距,并且間接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地區的經濟發展。
4.1.2 鼓勵居民存款
近年來的存款上升速度要普遍小于貸款增長速度,這種供需不匹配很容易導致金融發展的不平衡,大部分的農村居民對于金融了解的程度不高,因此將所擁有的資金交給專業化的銀行機構來打理是一個較為明智的選擇,而這些金融機構又可以將這些富余的資金給貸放出去,給更多需要的企業來發放貸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有利于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
4.2.1 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力度
很多的低收入人群對于金融知識的了解較為貧瘠,因此對于金融產品有一種自覺的排斥,因此金融機構應加強金融產品的推廣,加大金融產品宣傳的力度。但是在推薦產品的同時,要因人而異,對于不同風險的人推薦適當風險的產品,讓金融產品的好處真正惠及全體。
4.2.2 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
要使得金融產品能夠更加滿足客戶的需求,就要不斷創新,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金融產品,由于大多數的金融產品存在著一些局限性,無法滿足中小微企業和低收入勞動群體的需求,因此適當放寬金融產品的限制條件,使得其風險和收益能夠與普惠性相匹配。
4.3.1 加大對農村企業的支持
鄉村振新戰略一直都是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項,而加快鄉村的發展,首先就要充分地滿足對于鄉村企業的資金需求,只有資源資本充足,才能夠進行發展,因此對于農村企業的支持應該體現在各個方面,對其貸放資金成本的適當降低,對于重點項目建設的適當放開,強化幫扶政策的落地,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充分享受經濟發展的收益。
4.3.2 適當開放戶籍制度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城鄉二元戶籍制度,這種戶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村和城鎮的融合發展以及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現在加快戶籍制度已經越來越迫切,對于農村來城鎮就業人口的戶籍的遷移,對于農民市民化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大部分的金融中心都建立在較為發達的城市,而適當開放戶籍制度,有利于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讓更多的金融成果惠及更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