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珍珍,常志娟,縱 偉,白艷紅
(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開展課程思政是高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舉措的教育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之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以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展現給學生,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2]。
“食品安全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的腐敗變質、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等,以及轉基因食品、輻照食品和新資源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法等內容,涵蓋了食品化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微生物、環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掌握食品安全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檢測方法及技能,使學生具備畢業后能夠從事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的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嚴重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民族品牌的信譽度,以及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3]。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工作,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4]?!笆称钒踩珜W”涉及職業素養、道德、法律等多層次問題,如何挖掘和梳理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目標設定、教案準備、課堂互動等各個環節保障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融合、交互支撐,并有效對接學科專業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改革,值得承擔食品專業教學工作的專任教師進行深入探索。
“食品安全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融入點見表1。

表1 “食品安全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融入點
“食品安全學”的不同章節中包含有鮮明的思想政治,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將教書與育人進行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人格品質,如在“食品中化學性危害”中涉及環境污染物、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包裝材料等,這些知識點均與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觀等思政元素有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其本質在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內涵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思維,而生態環境的好轉也保障了食品源頭上安全。另外,各大城市近年來均在倡導垃圾分類,而食品接觸材料種類繁多,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壓力,通過結合視頻素材或開展“倡環保、撿垃圾”等課外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實行垃圾分類投放、分類處理等對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涉及食源性致病菌、人畜共患病等重要內容,通過聯系新冠肺炎爆發可能與銷售或食用野生動物有關,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新冠肺炎是否是食源性疾病”展開討論,并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紀錄片,讓學生在了解食源性疾病發病原因與發病機制的同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提高學生的危機意識及抗壓抗搓能力;另外,增強學生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這一章節除了介紹轉基因食品的基本概念、安全評價方法、科學認識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同時,鼓勵學生搜集資料,采用辯證的思維看待轉基因技術,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引入孟山都、杜邦等企業巨頭對種子市場的壟斷,介紹資本市場剝削基層民眾的血腥行徑;通過對比轉基因水稻與雜交水稻的優缺點,引入袁隆平院士的主要事跡及貢獻,在網紅叢生的時代樹立真正值得我們尊敬的偶像。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學”緒論中通過介紹古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及理念,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行業自豪感等;在食品的腐敗變質章節中倡導節儉、反對浪費等;在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章節中介紹綠色農業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等。因此,課程思政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充分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思想理論知識、自然科學知識與專業知識進行融合,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實現智育與德育的協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將典型案例或典型事件融入到課堂之中,從中挖掘思政元素,以更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同身受。例如,將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饅頭、熒光增白劑面粉等案例穿插入“食品添加劑”小節中,讓學生理解非法添加或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對身體帶來的危害及其對食品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合理合法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及重要性,改變人們對食品添加劑避之不及的誤解,并引導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樹立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社會責任感等理念[5]。通過課堂討論,如輻照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中,引入“輻照食品與放射性污染食品區別”的討論題,鼓勵學生搜集資料,通過小組討論、辯論等方式,獲取相關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消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并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另外,翻轉課堂也是目前新興的教學模式,較傳統課堂實現了學習過程的翻轉與教學角色的翻轉,借助新理念、新技術實現教學形式上的創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并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6]。將“食品安全學”中的轉基因食品、輻照食品、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章節設計為翻轉課堂形式,通過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愛課程、雨課堂等線上學習軟件,以網絡平臺為媒介,在翻轉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自主預習,實現知識的多向傳播和知識的有效內化,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加強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通過依托典型案例或典型事件、科學探究、專題討論、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傳承人文、科學、思辨、創新等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潛力,激發學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構建一個專業性、互動性、探索性兼備的良好課堂氛圍[7]。
通過在課程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中融入思政元素,實現“能力建設”“知識探究”與“思政素養”的“三維一體”教學理念[8]。但是,在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任課教師或教學團隊對課程思政改革的理念缺乏清晰的認識與理解,缺乏專業知識與自然辨證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機結合,仍然停留在簡單地向學生傳授道德與價值觀等知識層面上[7,9]。專職教師更多地專注于自身學科專業素養的提高,忽視對行業發展新動態、社會發展新成就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生搬硬套地融入思政元素,造成課程思政建設流于形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負面效應[10]。因此,建設高水平的專業任課教師隊伍,應不斷加強專業任職教師的政治思想素養,增強與激勵專業任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意識。
通過闡述“食品安全學”課程思政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層面上的改革與初步探索,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行業自豪感、責任意識與敬業精神,實現專業培養與思想道德培育的銜接,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通過介紹該課程課程思政改革的思路,也為食品專業其他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