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春
【摘? 要】寫作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從個人學習和發展來看,語文試卷中作文所占的分值越來越大,因此學生要想考高分,就得寫好作文。但在現實學習中,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對寫作有強烈的畏難情緒。本文分析了小學生畏懼寫作的原因,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提出了解決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作文;積累;興趣;觀察;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0-0152-02
How to Make Pupils not Afraid of Composition
(Unity Primary School, Jiawang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DONG Mingchun
【Abstract】Writing ability is the essential basic ability for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value of the composition in the Chinese test paper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so if students want to get a high score, they have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But in real learning, many students are afraid of writing and have a strong fear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fraid of writing,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from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Composition; Accumulation; Interest; Observation; Evaluation
一、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
(一)積累不足
1.生活素材積累不足。生活中從來不缺作文素材,但學生在平時缺乏主動觀察、主動思考的意識,導致一自身缺乏生活經驗。很多學生在拿到一個有關生活的題目時,都不知道應該寫什么。比如在寫作《我學會了……》一文時,雖然學生正是學習的最佳年齡,他們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騎自行車、做飯、輪滑等,可是他們拿著這一題目苦思冥想很久也想不起來當初學習時的情景。這就是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積累生活素材的體現。
2.文學素材積累不足?,F如今智能手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能安靜地坐下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小學生自制力不夠,更容易被游戲、視頻吸引,他們不愿意閱讀,更不愿意摘抄、記憶文學素材,偶爾為之也僅僅為了完成作業,并沒有把這些妙詞佳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這樣的影響下,學生寫作文時語言蒼白,文章缺乏真情實感。
3.寫作能力積累不夠?,F在的學生大多都能說會道,可動筆時卻“愁容滿面”,造成這樣的后果是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足??谡Z表達向書面表達的轉化需要學生深刻了解語法、詞語、文章結構等方面的知識,很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
(二)學生畏懼犯錯,不敢寫
小學生的心理較脆弱,他們樂于接受別人的肯定和表揚,害怕受到批評和嘲笑。別人的看法,特別是來自同學、教師的評價,學生尤為在意,因為這是他們進行自我定位,生成自信或自卑心理的主要憑據。因此部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時不敢請問教師,在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時未能及時改正,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唯恐自己寫得不好,遲遲不敢動筆。
(三)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不想寫
很多學生在花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后終于寫出了一篇自己滿意的作文,卻沒有得到期望中的表揚和肯定,這讓他們產生了挫敗感。比如,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圍繞“我喜愛的體育運動”進行寫作時,學生常常因為自己不愛運動,缺乏相關經歷,認為題目標題不符合自身興趣而無從下筆。
二、讓學生愛上寫作的方法
(一)教師要做喜歡寫作的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教師只有自己喜歡寫作,才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寫得越多,就能發現越多素材,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開闊眼界。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寫作作業前一定要先寫“下水文”,做好作文課前的開展準備。如筆者在教學《我的心愛之物》這一作文時時,寫了《溫暖牌圍巾》這篇“下水文”。寫作中,筆者覺得“借圍巾抒發師生情”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向學生提問:“讀了教師的作文你有什么感受?!睂W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將能夠深刻明白“借物抒情”的用法。
(二)教師要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
“處處留心皆是學問,時時留心可做文章”,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善于觀察,把握教學學生寫作的機會。如正在上課時,教室里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或是一團飄忽的柳絮,學生的注意力頓時被吸引過去了。這時,教師不妨按下閱讀教學的“暫停鍵”,讓學生觀察這個不速之客,并引導他們以此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教師要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布置寫作任務。教師應避免設置“一件有意義(難忘、有趣)的事”的這類作文題目,因為這樣的題目容易使學生的文章寫得“假、大、空”。這方面,于永正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領。在教學《記我校春季運動會》這篇作文時,于老師發現題目太大,于是把這個大題目分成了若干小題目,命了《趙彪第一!》和《雖敗猶榮》兩個小題目,幫助學生的作文視角從“全校”這個宏觀角度轉換為“趙彪”等某人、某班的微觀角度上,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化、翔實化的寫作。
(三)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
學生之所以不敢寫、不想寫,大多由于他們沒有得到肯定,缺乏學習動力。對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抓兩個典型——大典型和小典型。所謂“大典型”是指寫出優秀作文的學生,把他們的作文當成范文進行朗讀,及時表揚學生;“小典型”是指學生的某個優美詞句、獨特的開頭、有韻味的結尾,教師可以用波浪線或紅圈標出這些“閃光點”,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四)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1.引導學生會觀察、會選材。觀察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主要途徑之一,觀察不是簡單地看,是有目的性地帶著問題去看。比如寫一個小動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動物的外形、特點、活動情況等。此外,教室還要引導學生全方位、細致地去感受,調動多種感官,可以去嗅、去觸碰、去品嘗,還可以側耳聽,以此收集到更多有關動物的信息,為寫作提供多種素材。教師引導學生選取素材也是一門學問,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選材,提醒他們選取的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不能“一鍋亂燉”。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精心地選材,精巧地構思,精妙地描寫,才能寫出一篇精美的文章。
2.引導學生會讀書、會積累。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要只有好讀書、讀好書,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如名人故事、中外名著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讀書方法,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注重積累,做好讀書筆記。筆者在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除了要求學生摘抄優美的詞語佳句,還要求他們在筆記后面附寫自己的讀后感,實現文學素材的內化。
3.引導學生會修改、會評價。文章“三分寫,七分改”。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很多學生在修改自己的習作時僅僅停留在改正錯別字上,這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標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文通字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其中語句通順是基本要求,結構合理、詳略得當是更高層次的寫作要求。對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在修改作文時要舍得對作文“動手術”,可以采用自改和互改的方式修改作文。學生也可以借助教師的指導,在認識到自己寫作中的不足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結語
總之,對于教師來說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教師引導學生在日常中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多讀、多想、多練,才能讓學生不怕寫作,進而愛上習作。
參考文獻:
[1]張偉聲.淺談小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原因及對策[J].信息周刊,2019.
[2]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第一版),2014(02).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