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文章從多模態理論簡介、多模態教學對小學英語的意義和多模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手段等方面出發,對多模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探索了如何運用多模態社會交往符號開展多模態的教學,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小學英語學習。
【關鍵詞】多模態;小學英語教學;運用;探究
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小學英語教學必然要比初中和高中生動活潑,如果僅采用題海戰術或者死記硬背等傳統方式,將會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多模態是國外學者于20世紀末期發起的一種新的分析理論,是指利用多種媒介參與課堂教學,通過這些媒介的參與,激發出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很多教師已將多模態的教學運用到語篇的分析當中。如今,有很多小學教師在嘗試將多模態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多模態交際能力。
一、多模態理論簡介
多模態話語首先由Kress和vanLeeuwen(1996)提出,是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張德祿,2009)。通過Halliday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我們了解到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和意義潛勢,同時認識到語言以外的其他符號系統也是意義的源泉。如今很多學者接受了Halliday的純理功能假說,認為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符號,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二、多模態教學對小學英語的意義
(一)聽覺方面:增加學習氛圍
聽與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聽覺模態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關鍵和重要的作用。多模態教學可以為小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會英語,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產生對英語的興趣。英語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創造學習環境的學科。加強聽覺方面的教學研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具備一定的語言環境,獲得更好的語感,對學生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方式,讓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心情更加暢快,從而提升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二)視覺方面:增加英語豐富程度
視覺模態是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不管教師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視覺模態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通過視覺模態,才能夠看得到單詞,看得到書本中的內容,從而對英語有更加清楚的認知。英語,不僅要說出來,更需要通過書寫實現與人溝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寫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視覺的刺激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詞語和句子的印象,從而更好地掌握書寫技巧。另外,通過視覺,可以實現情景式教學,讓學生不僅可以從書本中學習英語知識,而且能夠通過短視頻、動畫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了解英語對話的場景,知道在什么樣的語言環境中使用什么樣的句子表達。
(三)觸覺方面:增加語感體驗
觸覺模態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開發和探究的環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觸覺模態的探索將能夠極大地開發出教師對英語教學的新理念。英語是比較抽象的,小學生需要一種具體的形態來加強對英語的具體感知。如果能夠把抽象的英語轉化為具體的物體,將能讓學生更容易掌握英語,也能讓學生對英語有更加具體直觀的了解。因此,教師通過觸覺,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不再感到漫無邊際,而是覺得它是一個可以觸摸、真實存在于生活中的東西。通過觸覺,教師可以把英語轉變成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加強英語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降低學習難度。
三、多模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手段
(一)尋找合適的音頻素材
現在網絡十分發達,教師在選擇音頻素材的時候,要考慮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確保這些素材符合學生基礎,簡單易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為學生打開一個豐富的音頻殿堂,讓學生在網絡搜索的過程中完成視覺、聽覺、觸覺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教師還可以利用大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語音、語調、音量、語氣、口音等方面的改變,從而更快地接受英語學習內容。
例如在進行Hello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各種各樣的人群說“Hello”的聲音,讓學生來辨別這些聲音分別是哪些人發出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發音中語音、語調、音量、語氣、口音等方面的因素。教師還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較為輕松的生活用語或對話,在教學導入的時候播放,讓學生在自己能夠接觸的資源中獲取更多的音頻材料,豐富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合適的背景音樂。如快樂地說“Hello”,用歡快的音樂;正式場合說“Hello”,用比較典雅的音樂;在室外的時候,采集大自然中的一些聲音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感受不同場合讀“Hello”的細微語氣差別。
通過尋找合適的音頻素材,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聽覺模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發音的技巧。
(二)視覺符號的展示
視覺模態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模態,而且視覺符號的種類比較多,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選取。書面視覺符號是教師最容易也最經常獲取的一種視覺符號,因為課本是教學的主線,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教師在選擇視覺符號時一定要以書本符號為主。板書視覺符號同樣是教師進行視覺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師不僅要書寫出漂亮工整的板書,而且要注意板書字體的大小、多少,以便讓學生清楚明白地知道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等新穎的視覺符號,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
例如在My family and friends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根據書本內容,讓學生看到關系圖,并且能夠用英語將這個圖表達出來;然后在黑板上用板書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什么是“family”,什么是“friends”;然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PPT播放圖片、小動畫、背景音樂等,將教學材料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師還可以通過抖音等app下載小視頻,作為學生課后復習的內容,讓整個英語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豐富、飽滿。
視覺符號的展示,讓小學英語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變得更加活潑,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獲取英語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三)增加英語與實物的融合
在英語教學中,似乎觸覺是比較難以用到的一種模態,然而這種模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因為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比較難以理解英語語言內容,學起來相當吃力。教師可以嘗試將英語與實物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觸碰,增加對單詞的理解和感知,從而更好地記住單詞。并且學生通過觸覺加深對英語的理解,能夠在課外進行英語復習,從而加深對英語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run”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就利用身體語言輔助英語教學,通過姿態、動作,讓學生做出“跑”這個動作,并且可以讓學生相互觸摸、模仿,從而得出“run”與“跑”之間的聯系,從而快速地記住這個單詞。同樣,在教授“apple”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個蘋果讓學生觸碰、感知,讓學生知道“apple”就是散發著香味的、圓圓的、可以吃的東西,以后觸碰蘋果時,就能立刻在腦子里想到“apple”這個單詞。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的彼此觸碰,研究出一些合適的游戲,讓學生在彼此觸碰和游戲中了解英語語言的表達,從而將小學英語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增加英語與實物的融合,目的是將英語從抽象轉為具體,讓英語更加適應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獲得小學生的喜愛,進而讓小學生更加主動地開展英語學習。
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英語課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具有很深遠的研究意義。多種模態,不僅能夠將英語變成一門活躍、神奇、愉快的課程,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而且能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模態,尋找合適的音頻素材,拓展視覺符號的展示,增加英語與實物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及聽說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小學英語教師通過多模態逐漸打造了一體化的多維英語互動課堂,運用多模態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孫加鑫.多模態教學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行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唐媛.多模態教學 多維度思考——多模態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20(17):75-76.
唐麗麗.多模態PPT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趙慧.小學英語繪本觀摩課中多模態繪本課型的建構[D].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20.
楊紅.多模態理論在農村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