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軼 刁石倩
【摘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既需要以厚實的語言知識做鋪墊,也需要以敏銳的思維能力做推手,還需要以廣闊的文化視野做支撐。文章從三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童話劇在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童話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童話劇,顧名思義,就是以童話為內容,以劇本的形式呈現故事的一種藝術形式。無論是從內容上看還是從形式上看,童話劇都符合幼兒的童心,充滿童趣、童真。童話劇,通常是以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輔之以一些舞蹈、歌曲等。因此,童話劇是孕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片沃土。
相比于童話故事而言,童話劇的形式更加活潑,內容更加引人入勝。對于天性活潑好動、喜愛模仿的幼兒來說,他們會對童話劇產生強烈、濃厚、持久的興趣。因為興趣高漲,所以幼兒在聆聽、觀看、表演童話劇的過程中,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童話劇中的語言,進而發展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筆者將從聽、看、演三個方面詳細論述童話劇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不懈地聆聽童話劇,在聽中積累
聽,是習得語言的前提,是輸入語言的一條主要途徑。以聽為蹊徑,幼兒的詞匯知識會不斷積累,文化視野會逐漸開闊,思維能力會持續發展。而隨著詞匯知識的積累、文化視野的開闊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潛滋暗長。因此,幼兒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幼兒堅持不懈地聆聽童話劇,讓他們在聽中積累。
例如,在幼兒語言課中,教師可以精挑細選一些與幼兒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相符的童話劇,組織與指導他們仔細聆聽。為了讓幼兒聽得更仔細、更專注,教師可以在幼兒開始聆聽童話劇之前,設計一些與童話劇相關的問題或任務。當然,為了調動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或完成任務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趣化問題或任務的呈現方式。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交互式教學軟件中的課堂活動,將與童話劇相關的問題或任務以“連連看”游戲、“走迷宮”游戲等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這樣一來,為了在游戲中獲勝,每位幼兒就會迫不及待、積極主動地去聆聽童話劇內容。在聆聽結束之后,教師首先可以讓幼兒回答相關問題,完成相關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幼兒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的情況予以評價。緊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始討論交流,而這正就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大好機會。在討論交流伊始,教師不妨評論一些童話劇的內容。教師評論童話劇內容的過程實際上是在為幼兒搭建一些語言支架。依據這些語言支架,幼兒就可以解決“說什么”“怎么說”等問題。
當然,僅僅依靠在課堂中聆聽童話劇來增加語言輸入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家園溝通,鼓勵、邀請幼兒家長在家中,在幼兒睡覺之前培養幼兒聽睡前故事的習慣。幼兒教師可以創建一些微信公眾號,每天在微信公眾號中分享一些童話劇音頻。童話劇音頻內容不需要太長,五分鐘左右即可,否則會影響幼兒的睡眠質量,再者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
實踐證明,通過指導幼兒堅持不懈地聆聽童話劇,幼兒的語言知識會得到不斷積累,而這又會為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興致勃勃地觀看童話劇,在看中模仿
與聽相比,看更加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童話劇中,無論是別具特色的服裝道具,還是惟妙惟肖的動作表演,或是繪聲繪色的語言表達,都能夠觸動幼兒的“味蕾”,讓幼兒產生興致勃勃觀看童話劇的濃厚興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組織、引領、鼓勵幼兒觀看童話劇時,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幼兒成為“內行”。如此,幼兒就可以通過觀看童話劇學習更多的內容,童話劇在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就會更加顯著。
同樣,在引領幼兒觀看童話劇之前,教師可以首先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幼兒觀看童話劇的興趣,而且可以引領幼兒成為觀看童話劇的“內行”。如,在引領幼兒觀看童話劇《皇帝的新裝》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張圖片,圖片中僅有一個光著身子的皇帝,問幼兒:“皇帝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皇帝的衣服漂不漂亮?”幼兒肯定會說:“皇帝根本就沒有穿衣服。”緊接著,教師進一步追問:“據說,這位皇帝穿著一件漂亮的衣服,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夠看到,難道是我們不夠‘聰明?請小朋友們認真觀看童話劇,看完童話劇,‘答案自然就揭曉了。”最后,當幼兒興致勃勃地觀看完童話劇時,他們就會發現,“皇帝的新裝”只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尤為重要的是,幼兒在觀看童話劇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童話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在模仿過程中,他們的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另外,為了調動幼兒觀看童話劇的興趣,在引領他們觀看童話劇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童話劇中一些人物劇照或情節圖片,讓幼兒聚焦這些劇照、圖片等展開大膽猜想,如此既有助于激發幼兒觀看童話劇的興趣,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觀看童話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聚焦“白雪公主與毒蘋果”“白雪公主與小王子”等經典畫面,想象并描述畫面內容。在大膽猜想的前提下,幼兒就會迫不及待地觀看童話劇。
教師不僅要在觀看童話劇之前鼓勵幼兒猜想童話劇的內容,而且要鼓勵幼兒在觀看童話劇之后表演童話劇的情節。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童話劇中的某一個情節,之后讓幼兒通過模仿童話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再現童話劇的內容。幼兒通過模仿再現童話劇內容的過程,就是他們“反芻”童話劇,發展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
三、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話劇,在演中運用
通過聆聽童話劇和觀看童話劇,幼兒對于童話劇的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話劇。事實上,讓幼兒惟妙惟肖表演童話劇的過程,就是引領他們準確、靈活、自如運用語言知識以及發展語言能力的過程。教師如果讓幼兒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表演完整的劇本,不僅會增加幼兒表演童話劇的難度,而且會削弱幼兒表演童話劇的興趣。因此,在鼓勵幼兒完整、流暢地表演整個童話劇之前,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以小組形式,分段、分步表演童話劇。
以表演童話劇《小馬過河》為例,幼兒教師可以首先組織每個小組的幼兒分段表演童話劇的片段。如,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段表演“小馬與松鼠弟弟的對話”“小馬與牛伯伯的對話”“小馬與媽媽的對話”。在各個小組的幼兒分段表演童話劇內容時,幼兒教師要巡視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貼切入微,讓幼兒的語言更加準確生動。當幼兒能夠語言流暢、情感飽滿地表演這些片段之后,教師再鼓勵與引導幼兒完整地表演童話劇的內容。
另外,“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幼兒在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話劇時,自己在動作、神態、語言方面有哪些不足之處,他們渾然不知。事實上,這些不足之處就是幼兒進一步發展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向。當幼兒知道了自己在童話劇表演過程中的不足之后,他們就會以這些不足為導向,為階梯,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每一位幼兒清晰地了解自己在童話劇表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再現幼兒表演童話劇的過程。如,在幼兒表演童話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將整個過程錄制下來;在幼兒表演結束之后,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同屏技術將幼兒表演情景劇的過程再現在一體機屏幕上。這樣,幼兒就可以通過觀看情景劇回放,清晰地發現自己在情景劇表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為幼兒更加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話劇指明方向。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幼兒教師也可以通過家園共育的形式組織幼兒開展童話劇表演。如,幼兒教師可邀請幼兒家長以親子游戲的形式表演童話劇。由于幼兒家長的傾情加入,童話劇表演的過程更加有趣,更加精彩,幼兒在童話劇表演過程中也更加專注,更加投入。而且,童話劇表演在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更加顯著。
由此可見,讓每一位幼兒惟妙惟肖地表演童話劇,他們對童話劇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透徹。尤為重要的是,通過表演童話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發展。
總而言之,童話劇就好比是孕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片沃土。通過讓幼兒聆聽童話劇,觀看童話劇,表演童話劇,幼兒的語言知識逐步得到積累,思維能力得到持續提升,表達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因此,幼兒教師要在引領幼兒聆聽、觀看、表演童話劇方面多花心思,讓每一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童話劇這片沃土上潛滋暗長。
【參考文獻】
林菁.走近經典,演繹童話——以童話劇《貓和老鼠》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8(03):154-155.
蔡琴.如何通過開展童話劇促進幼兒語言發展[J].科普童話,2017(36):56
蔣建娟.讓幼兒在童話劇表演中發展語言能力[J].幸福家庭,2019(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