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也可以說是十八個學習主題。這樣看,小群文閱讀教學和學習任務群之間有著相通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文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小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群”中發現真實問題,確定探究主題,形成語文能力,完成發展核心素養的任務。
“小群文閱讀”的“小”主要體現在任務群的教學探究,主要選定1個議題、組文篇幅不超過5篇、閱讀量1萬字以內、課內2課時左右。搞這些“短平快”的讀寫小活動,可以使“學習任務群”達到“精快好省”的實施效益。實際上這也符合高中學生學業負擔重,時間緊張,聚焦高考升學的功利心理。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小群文閱讀教學,包含了學生“自主、質疑、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小群文課堂上,師生圍繞閱讀議題集體探究,相互交流借鑒,展示成果。最終教學目的是使“小群文閱讀”真正成為提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效益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小群文閱讀教學,其關鍵環節就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的思維聚焦于課堂核心議題,圍繞議題進行多元、立體的整合比較閱讀,從而發展學生的高品質思維。
本文以課例“楚漢豪杰青春派”來嘗試呈現學習任務群下的小群文閱讀教學流程,為具有相似閱讀教學設計實踐的教師提供參考。為探索適應于當下高中學情的小群文閱讀教學操作路徑,我們把“學習任務群”下的小群文閱讀教學流程分為五步:“確定議題”“分解任務”“質疑探究”“生成成果”“交流總結”等。
一、確定議題
由上面論述可見,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小群文閱讀教學中,任務近似于議題。議題來自于學生的自由閱讀、質疑、篩選。經過簡化、提純后的議題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能激發學生真正地沉浸到文本閱讀中去,保障學習思維活動真實的發生。
2.落實到具體教學中,該學習任務生發出的系列問題應該具有深度探究的挑戰性,是必須經過閱讀、梳理、比較、鑒賞、評價、探究、辨析等多項語文學習活動才可能完成的任務。
3.能夠把不同形態的學習內容整合成群文。比如“楚漢豪杰青春派”這個議題,我們將《史記》中《高祖本紀》《項羽本紀》《陳丞相世家》及《淮陰侯列傳》等多個人物傳記文本整合在一起,篩選信息、比較閱讀、評析人物、撰寫結論。
本次小群文閱讀文本內容主要來自高二年級《〈史記〉選讀》。任務驅動是小群文閱讀的議題價值。我們經過“議題確定”,所選的核心議題“楚漢豪杰青春派”,對應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文學閱讀與寫作”和“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四個學習任務群。這些“學習任務群”落實到具體的學習任務上,就是要求對四位楚漢豪杰劉邦、項羽、韓信、陳平進行成長分析,以使學生在思辨質疑中形成觀點,在表達交流中分享成果,并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是小群文閱讀教學所要完成的閱讀任務,也是“學習任務群”中所指向的課程學習目標。
“楚漢豪杰青春派”這個議題把《史記》中有關秦末楚漢時期多個傳記文本整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篩選信息、分析人物、撰寫結論。學生全面了解四位風云人物,聚焦青少年時期成長經歷,做成長經驗評價分析,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我們所組編的群文《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和《史記·陳丞相世家》要先安排學生自主預習。并要求學生按照核心議題,篩選出四篇文本中有關劉邦、項羽、韓信、陳平等青少年時代的語段文字。以“楚漢豪杰青春派”為核心議題,再整合成小群文。
二、任務分解
設計小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議題,核心流程是創設語文學習活動情境,分解任務,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和怎樣解讀文本。這樣的任務驅動和問題引領,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完成具有挑戰性的閱讀任務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學習任務群”下的小群文閱讀任務,分為兩步走。首先,根據核心議題設計問題。可以是閱讀的路線圖,含有策略與辦法。其次,為學生創設真實的閱讀情境,設計閱讀方案。把小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分解后,學生就會有明確的任務驅動,把“學”的主體完全交給了學生。學習小組之間再進行合作探究,提練評價,教師就不需要多“講”。
我們根據本次“楚漢豪杰青春派”的閱讀任務特點,把任務形式設計成任務表格和思辨探討兩種形式。表格如下:
研讀就是一種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整體的進一步閱讀。本次小群文閱讀的設計就是要整合四篇文章,以核心議題設計為引領,從不同層面對四位歷史人物的青少年時期成長作深層次的探究,以期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我們凝練了三個思辨問題:
楚漢豪杰“家庭出身”對性格特征形成的影響。
楚漢豪杰“受教育水平”與后期建功立業的關系。
楚漢豪杰“起始職業”對建功立業的影響。
延伸議題:“時代”與“青年”成長關系思考
四位歷史豪杰人物出身、求學、職業、發展道路有別,性格各異,功業不同,人生歷程豐富多彩。我們閱讀古代經典作品,可以學習古代豪杰風云人物成長經驗,啟發當代青年人的思考。所以從深度閱讀、創造真實語文情境的角度來考量,設計了“時代”與“青年”成長關系思考的延伸任務。
在任務分解這一流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活動并進行分析評價,對學生進行研讀策略和方法方面的指導。讓學生知道每一步閱讀研討時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所提供的任務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和認知水平來選擇全部或部分任務來解決。
三、質疑探究
因為小組內部每個學生選取的探究任務、比較角度有可能不同,獲得的研究結果就不一樣,從而得出不同的評價結論。如此,高品質的閱讀思維便可以得到提升,同學們的學習任務便可以落實。學習任務的完成,是問題的解決,也是閱讀行為產生的結果。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如何,將通過小群文閱讀任務完成的結果來呈現。
質疑探究環節分為兩步。
第一步是學生自主閱讀。學生先安安靜靜地閱讀小群文閱讀材料。我們給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時間要充足。主要先獨立填寫任務表格,并形成初步的文字評價結果。這一表格任務的教學形式在2019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的教材中出現較多。實質上是指出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文本的方向,同時學生也需要用自己的話凝練出閱讀發現。
第二步是完成問題探討。學生可以參考輔助材料和小組內其他同學的閱讀思考情況,進行質疑探究,完善自己的發現與評價,形成書面文字成果。質疑探究學習活動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用時一課時。主要是自讀文本、參考資料和研討交流。這個流程設計,也是學生因“讀”而“寫”,因“入”而“出”的過程,是能夠高效實施“讀寫結合”的語文實踐活動。
四、生成成果
在上面的“自主閱讀、質疑探究”流程完成后,每個學生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文字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組織指導時,也要有自己的成果。以下是我們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形成的研讀成果,參考示例:
同時,要明確我們教學內容的選定要考慮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如“時代”與“青年”成長關系思考的問題是基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課程理念:“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古代豪杰人物身上的積極精神價值,比如“志理想向、讀書交友、格局見識”,等等。
五、交流總結
我們設計的小群文閱讀學習也包含小組合作學習,思維過程和成果在合作探究中生成或分享,那么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都可以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在“交流總結”環節,學生把個人的發現、評價、交流等進行整合,形成總結性的文字表達。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體現了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課程屬性。在這個環節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談談自己的認識,相互之間檢驗閱讀情況。在不同觀點的解讀交流中,實現思維的碰撞,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楚漢豪杰青春派”這個教學設計案例,以文言文閱讀活動為基礎,把“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三個語文學習活動,聚合在一個小的群文閱讀任務學習中,這樣可以使教學目標聚焦于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為了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運用,從少教到多學的教學目的,我們還設計了課后拓展任務:
1.從“楚漢豪杰青春派”中你還能讀出什么(成長、成人、成事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成長啟示。
2.從“楚漢豪杰青春派”的自主閱讀中你積累了哪些文言文知識,請自主歸納整理。
3.近似議題延伸:圍繞“劉秀和王陽明的成長過程對于今天青少年有何啟示”,請閱讀《后漢書·光武帝紀》或《明史·王守仁傳》,寫一篇人物成長的研讀評論。
關于“學習任務群”下小群文閱讀教學流程的反思與啟示:
以“學習任務群”下小群文閱讀設計“楚漢豪杰青春派”為例,設計一個探究議題,用兩課時,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思辨交流、個性化解讀這四個歷史人物的成長與成功經歷、時代背景等因素。還可以引導青少年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成才觀,并觀照當下社會的時代主題。同時“楚漢豪杰青春派”的文本組群體系,是根據高中生學段和心理個性特點來建構群文閱讀文本組合的。旨在探索適合學生不同發展追求、適合當下課改實踐趨勢的校本課程。
從“楚漢豪杰青春派”教學任務完成效果看,學生興趣高,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可見,這種課時任務簡約化、整合不同文本、圍繞任務議題、循序漸進完成探究流程的小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成為提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實施效益的有效路徑。
本文系江蘇省徐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群文閱讀:提升高中學習任務群實施效益的行動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GH13-20-Q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凌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