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劍
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探索有效的德育模式,積極探索藝術與德育結合的有效途徑,構建“以美育德”德育模式,努力探尋藝術教育與德育的結合點,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滲透。營造高雅、優美、和諧的育人氛圍,通過藝術的手段,引導學生求真、向善、崇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創新“以美育德”模式,讓德育走向藝術
學校在新高考理念和跨文化交流國際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以先進的德育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豐富和發展我校雅育課程內涵和載體,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人生規劃,形成學校課程體系,制定與學生年齡段相適應的主題德育內容,以藝術教育全面帶動德育工作。開展專題培訓活動,發動教師收集并積累藝術與德育相結合的案例,并努力開發、完善藝術德育系列校本課程。如《鳳凰賦》《學子湖銘》《同文閣賦》等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生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審美能力,在藝術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意志品格,在藝術體驗中促進學生的情感內化和品性陶冶。
二、以藝術為引領,讓德育活動走進生活
深入挖掘出生活中的藝術,通過藝術的引領,讓學校德育工作貼近生活,加強藝術課程與德育活動的結合,利用藝術教育過程中的有效資源開展德育,實現藝術與德育的融合。以養成教育為主,從“小”處入手,從“近”處著眼進行生活化教育、文明禮儀教育以及精心打造品牌活動等,舉辦祭孔儀式、紅歌賽、中外文化藝術節、紀念日教育等主題性教育活動。
三、以文化人,精心建設校園文化
1.高品位規劃設計,打造優雅的育人環境
進行學校形象和品牌設計,通過鮮明、標準、統一的視覺識別形象體系,形成教師、學生、公眾對學校一致的認同感;根據學校區域功能分布,通過區域設計,突出區域文化特色,彰顯藝術氛圍,營造和諧、人文、優雅的育人環境;成立校園文化與品牌策劃專項工作小組,負責校園文化規劃、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從形象策劃、文化建設、對外宣傳等多個渠道,實施學校文化品牌建設;等等。
2.大力加強文化傳播,營造優良人文環境
充分發揮校報、校刊、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等文化傳播載體及QQ群、師生博客等網絡陣地的作用,為師生提供溝通交流的渠道,積聚文化底蘊。舉辦“藝術特色學校高端論壇”,進行全校大討論,引導教師思考如何在學校的管理、德育、課程及環境等多方面體現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在不斷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中,逐步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教育人文環境。
3.鼓勵百花齊放,建設個性化班級文化
以班級為單位營造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的氛圍,使班級文化建設成為具有辦學特色的標志性項目,使全校班主任隊伍整體素質獲得明顯提升。鼓勵和支持班級圍繞“德馨雅韻”的校園文化整體發展目標,開展文化建設,以百花齊放、特色各異的班級文化為基本組成要素,構建學校文化。
4.加強學校社團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社團課程是學校德育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有幾十個社團,如讀書社、詩社、墨痕文學社、街舞社等。通過社團活動教育,弘揚學生主體精神,改善其心智模式,培養出個性多樣、氣質高雅的高素質人才。
5.搭建多元化展示平臺,探索藝術素質評價制度
建設培養學生活動能力和其他素質的活動課程。學校積極推動德育活動的開展,形成了以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為代表的校園“四大節日”,以推動學生特長發展、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學校組織現場書畫大賽,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演講、朗誦、辯論賽,參與區級以上體育運動比賽,取得優異成績。每次活動,我們都將其當成課程來認真規劃,考慮每一個環節的設計、課程的目標、課程的意義、過程的構建等,并且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此外,結合中考要求,積極落實初高中學生的藝術測評及藝術學業水平測試,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將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記入學生成長檔案。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