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翠靜
疫情期間,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達到了一個全面覆蓋教學過程的程度。基于教學實踐,筆者對線上數學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
一、線上教學案例
疫情期間,中山市推出了“像數學家一樣探究”系列教學資源,沙朗小學則構建了一種“前置探究+新知學習+習題講評”的數學教學模式。
在學《100以內的讀法和寫法》之前,學生先完成前置性探究學習單,包括說一說、撥一撥、擺一擺、寫一寫、讀一讀等探究活動。
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學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而這個困惑正是本節課的難點。如果是平時的面對面現場教學,教師肯定就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了。由于時空的限制,學生要帶著疑問再次“學”。
看了學生的疑惑,第二天播放新課視頻之前,筆者提出疑問“33中的兩個3意義一樣嗎?”以此加深學生對不同數位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讓他們在對比中深化知識。
學完新課后,筆者再次批改學生的收獲和困惑,發現他們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學知識,說明能夠總結知識點了。不僅如此,交作業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有的只是數字答案;有的把計數器畫出來,畫圖作答;有的通過視頻的方式提交作業……這些都可以看出,學生不限于一次的“學”,而是“繼續學習”,不斷地思考。
二、改善線上教學的建議
“像數學家一樣探究”系列課程資源非常全面系統,覆蓋了預習、課程、練習三個環節。教師只需要對學生推送資源并批改練習單,就可以完成初步教學。筆者認為,利用好現成資源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首先,教師必須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掌握班級直播、多群聯播技能上課,同時也要關注留言板學生的互動。除了文字互動,還可以連麥互動。這樣可以及時得到學生的課堂反饋。此外,要充分利用好釘釘APP的功能,如通過“直播回放”查看學生的學習時長以及學生的參與人數;學生作業不合格用“家校本”打回給學生;語音輸入代替文字輸入,避免一年級識字量不夠的困擾。
其次,在線上的模式下,也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建組學習,組內互相學習,組間競賽,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積分排名,鼓勵良性競爭。這樣不僅豐富課堂模式,也能提高學生的線上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們的自覺性以及紀律性較差。線上課堂這種遠距離教學更不好管理課堂,所以需要另辟蹊徑。在教學過程中,少不了監督和獎勵。鼓勵學生做好聽課筆記,每天用家校本提交筆記給教師批改,督促學生聽課;設計一套累積分數的獎勵機制,進行每周一次階段性排名,同時相應地準備一些獎品復學后兌換。監督和獎勵雙管齊下,以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在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甚至可以翻轉課堂。積極提問,鼓勵學生回答課堂問題,學生可以與老師連麥分享答案,做“數學小講師”。
第三,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課堂的趣味性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照本宣科是萬萬不行的。線上教學時,教師應轉變教學思維,在教學語言上要多費心思,可以向優秀的網絡主播學習,調整并潤色教學語言,使得教學語言更加幽默、有趣、貼合學生思維,從而優化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改善線上教學課堂氛圍。
“像數學家一樣探究”先學后教的線上教學,跟以往是很不一樣的,非常適用于新型教學模式——先學后教,讓學生以“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共同經歷“像數學家一樣探究,在探究中智慧生長”的研究性學習。
反觀以前,教師總是關注怎么教,備好每一節課,為短短40分鐘的“教”做了萬般準備。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學”。把學生的“學”放到最大后,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家校合力是開展好網絡教學的有力保障。為此,及時與家長溝通,多去了解孩子們的居家學習情況,引導家長監督和管理,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 ?韋英哲